1、美国情报学家兰开斯特在重温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时,提到他对图书馆学忽略用户问题的忧虑,他说,这五条法则中,其中有三条提到读者——图书馆的使用者和信息的使用者。这些年图书馆用户、信息用户已经被诸如元数据、本体论以及数据管理之类的东西挤到一旁。图书馆专业教育和研究的焦点已经从人和服务转移到数据——数据库本身、数据的典藏和保护,甚至是数据的创建。我们似乎很少关注假如这些数据最终得到利用,究竟是谁在使用这些数据,它们又是如何被使用的。
2、技术至上不仅充斥于图书馆学文献里,也反映在图书馆工作中。在图书馆新建热之后,又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图书馆设备翻新热。在图书馆学教育重技术,图书馆管理重设施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犹如一列不断加速的火车在田野里疾驰狂奔,但当人们发现这些高投入并没有得到高回报的时候,反而会影响和损害图书馆的对外形象。
3、图书馆正处在旧范式向新范式过渡的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作为成长中的有机体,图书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技术进步中有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对图书馆的范式转换和未来发展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4、当信息用户从更多不同渠道获得不同载体、外形和内容的信息时,图书馆还能满足于只是图书提供者的对外形象吗?
5、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体现在服务及其效益上。图书馆一旦融入社会,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永不信息的循环中,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任务不断出现。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度越高,图书馆的价值就越大,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而正是这种以需求为调节手段的良性循环,推动着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
6、所有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都应该不断适应由用户驱动的各种需求,并提供给他们相应、创新、增值的服务。
7、图书馆应成为嵌入用户工作环境的机器,要支持用户利用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图书馆自己占有的信息去创造价值,要从技术的沙子里抬起头来,去观察用户的环境,发现契机,发现服务,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创新应用中所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机制。
8、图书馆2.0基于Web2.0,其芳心是交互和共享。用户驱动是Web2.0和图书馆2.0的共同特征,用户不仅仅是参与者,而且是共同创作者,图书馆与用户共建和共享知识服务体系。图书馆员在图书馆2.0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在操作层面需要图书馆员更为积极的引导。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包含了所有与图书馆生存和发展有关也没联的组织和人群,只要这些利益相关者需要信息帮助,图书馆就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服务。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随着职业的变化而变化。图书馆员应该把适应用户的信息和知识需求作为自己新的职业追求,大力发展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咨询研究能力。
9、图书馆2.0四原则: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无障碍,图书馆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利用最新技术
图书馆2.0七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吸引用户参与、关注用户体验。
图书馆2.0是信息资源与人的资源互动的典型方式。
也许,图书馆2.0只是一种理念和方法,是一种作为过渡的存在,缺乏由下而上的动力(即使用者需求的驱动力),其持续力与影响力还需观察。
10、图书馆2.0逐渐退热的同时,Facebook等更实在的虚拟形态的社交媒体正在兴起。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的热情也不断地显现出来,如今大部分的图书馆都在应用社交媒体技术与读者或用户进行交流,这些虚拟方式给予我们诸多启示。Web2.0也好,图书馆2.0也好,第二人生也好,它们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当借用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它们能帮助我们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11、许多年轻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不再局限于图书,还需要在信息包括音乐和电影与人之间做好组织和沟通。
12、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学太传统,尤其是字面上有“图书”二字,妨碍了人们对图书馆学系统、科学的认识。
13、真人图书馆兴起于北欧,现在已在全球推广。从借书到借人,反映的是一种理念的变化。真人,是人与人交流故事与经验的图书馆,是增进尊重与相互理解的图书馆。
14、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间名叫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全媒体概念广泛应用于传播界,它不仅涉及传播形态,而且与营运理念或模式有关。由于图书馆学情报学还没有一个能涵盖各类信息和知识承载物的类似术语,因此借用全媒体来泛指承载信息和知识的各类载体。
14、张晓林批评以图书馆及其资源为中心的“地心说”理念。地心说以组织自己馆藏,提供自己资源为核心,对无法被自己馆藏资源及自己能力所对应和满足的需要就心安理得地排斥在自己的任务之外。他认为,我们需要从“地心说”转变到“日心说”,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15、信息是流动的,需求是变化的。图书馆不能只关注静态的资源,也要注重收集各类适应需求的非传统与动态的资源。现在的许多知识从一开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