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来的雨》教案及教后记

 河之彼岸 2014-05-19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通过中心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欣赏文章语言的美。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语言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由朱自清《春》一文中“春雨图” 导入本文的学习。
    大家一定还记得,开学初,我们欣赏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春》。今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请把课本打开到第一页,一起朗读第6小节。(学生齐读)在这里,朱自清先生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是我们江南的雨。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的风景。现在,我们就跨出国门,到马来西亚去看一看。当然,条件所限,我们不能立“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稍做停顿,学生接“读万卷书”),这节课,我们先来读一篇《马来的雨》,请把课本打开到109页。
二、默读,通过中心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思考:马来的雨与江南的雨有什么不同?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现在,给大家2分钟,再次默读文章,想一想马来的雨与江南的雨有什么不同?(学生默读2分钟)
2、集中交流。(3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生发言。估计会找到第4、9、10节的文字)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句子朗读一下,先是第4节,再读第10节的“但可以想象”句。
3、小结过渡。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马来的雨?(2
由这几句关键句我们了解马来的雨不同于缠绵的江南雨,它干脆利落,它波澜壮阔,它惊心动魄。我们可以把这几句圈画下来。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马来雨的呢?我们先来理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善良的作者又通过关键句提示了我们。你发现了吗?(学生发言,找到第6、8、10的首句
    原来,作者选取了三个场景来描写马来的雨。
三、反复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美。
1、教师范读“高脚屋的雨”,学生感受语言的美。(6
请大家听我来朗读一下“高脚屋的雨”,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高脚屋的雨?
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交流感受。如:着重从听觉角度描写,描写雨敲在屋顶上和打在芭蕉叶上不同的声响,雨骤事和雨稀时不同的听觉感受,还引用了诗句)
2、散读“街道上的雨”和“海上的雨”,推荐欣赏的文字。(11
虽然我们无法亲耳聆听,但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已经沉醉其中。精彩的文字同样出现在另外两个场景描写中。请大家用3分钟散读“街道上的雨”和“海上的雨”几节文字。(学生散读)再用3分钟选择你欣赏的文字朗读两遍,然后在欣赏的文字旁写上欣赏理由。把你欣赏的文字向大家推荐。
3、传神地朗读欣赏的文字。(4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更多。把你的感受融入进去,有感情地再朗读你欣赏的文字,准备给大家做示范朗读。(请三个同学示范朗读)
4、总结。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思考的兴趣。
对这篇文章,我们感受不少,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吗?(学生质疑,如无人提到,则教师提出)我有两个问题,文末有这么一句“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你如何理解这里的“风情”?问题2:你认为作者喜欢马来的雨吗?依据何在?
四、布置作业。
1、A、“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对句中的“风情”如何理解?
   B、你认为作者喜欢马来的雨吗?
2、A、摘抄你欣赏的文字并熟读。
   B、模仿你欣赏的文字,写一段景物描写。
     (A、B选做一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