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老语录

 haiqiang1977 2014-05-20
调神、元神、入静、内视、性光、练性、结丹所谓元神,即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行法49页)在上丹田表现出光色体,灵动活泼的“性”,这是一般人见不到的。(行法50页)所以在真气运行法的练功过程中始终强调一个静字,甚至一个人的功夫进度快慢深浅,也取决于静的程度如何。一些美好的内景,总是在高度的入静情况下才能出现。(行法52页)首先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和无思无虑,什么也不去想,叫做入静……我们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行学55-56页)集中于真气运行,对内环境进行诱导,这个功夫叫做内视,也叫精神内守。(行学56页)还有光感,坐到一定程度,眼前发亮,象闪电一样,有时象霓虹灯晃来光去,有的在脊柱内亮晶晶的贯入脑海,有出现光团,沿任督脉高速度地轮转,多数是转三圈。以上现象都是刹那间消失。如果功夫深了,百会穴处会有一光团或光柱经常存在。随着功夫的大小,它表现的力量、光色也有差异(行学58页)由于大脑的调节管制力量不断加强,深度入静,常表现出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形神相抱的全真佳景。鼻息微微,若有若无,丹田真气活泼旺盛,一体圆融;全身毛窍随呼吸而动,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昏昏默默,物我两忘;暖洋洋似浴温泉,熏熏然如沐春风,更有祥光屡现、三花聚顶等高级境界,美不胜收。(行学121页)于静定之时,神气抟聚,浑浑默默,自亦不知其所立之,正是性命返还于无极之天也。(行学133页)混元坐既是抟聚法始行功法,又是终极修法。(行学132页)在深度入静时,大脑皮层高度发挥了它的本能力量,抑制杂念的兴起,拒绝了外来的刺激,充分发挥了神经系统的调节管制力量。体现出自然生理功能活动的形式,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觉遍体通调,明朗愉悦……这种美好境界的出现,即为动静相育,道法自然的结果。(行学137页)真法无为却有为,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无为为因果,无为之中无不为。气从静生欲使真气集中、旺盛地循经运行,须使大脑安静下来,心息相依,浑然无知,寂静之中自生妙境。(行学138页)元神即现代医学之高级神经活动……练功培养元神的本能力量,从而使人体生理有序化程度增强,自然身体健康,享乐天年。(行学138页)无为是对练功有素者的要求,也就是入静以后的境界,初学的人很难做到,必须用一定的方法使之入门,逐步达到入静。实践证明,入静不是功法的开始,而是功法的结果。(行学172页)生机就是元神,脑为元神之府,元神是由元气、元精产生的。人的生理活动,完全靠元神指挥,用现代医学语言,就是大脑的本能力量。元神是看不见的,练功过程中,头上表现出的一种力量,有光色、有体积,这就是元神的力量,我们称它为“性”。下丹田也有一种力量,称之为“命”。练功练到能把性命掌握了,那就说明已到了一个高的层次和境界。(指导28页)入静好了,从入静到入定,达到了较高境界,就会感到身体空了,无我无物,应是好现象。(指导39页)练功时眼前常常出现光团,说明练功很有成果,出现了“丹光”。应该在收功的时候,将真气稳定在丹田内,即使睁眼看到光团,也应闭目内视丹田,稳定后再徐徐睁开眼睛,仍然有内视的意思。(指导39页)练功中时常把山川大地都看得很清楚。练功能到此地步,算是达到了理想的目的。要知道出去一次会有一定的消耗,应多做培养,加强本身的力量。开始出游,切不可太远,避免因功力不好不能自回。(指导39页)有人在练功不同阶段,肺白、心红、肝青、脾黄、肾黑等光色都有所表现。出现这个情况,只宜精神内守,不宜追逐。(指导40页)“静极生动”的静,不是视觉中的静止,而是非感官的纯自我的“心静”并至于“极”。老子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学文化和学道的方法完全相反。前者靠理解力和记忆力日积月累,使知识不断增多,后者尽量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减少思想,或曰排除杂念,而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能力。“损之又损”,最后达到脑子里“一念不起”。让生命力自然地发挥其本能,没有一点人为的东西。即为“无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静。(行论71页)-“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社会的、文化的人“心静”至“无为”的程度时,生物的非文化的人就活跃起来了,自然生命力旺盛地生长,妙不可言。这就是“无不为”这种现象即“静极生动”,说明心静则气动,只要是炼过功的人,对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行论70页)“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些话究竟何指,只能是自己进入致虚守静之后才能搞明白的事情,没有人用语言解释清楚的。(行论4页)道难以说清,又不可眼见,只存在于“致虚极、守静笃”状态下的自心。(行论5页)下河车搬运锻炼有素者,丹田真气逐渐饱满、充实,任脉畅达,真气源源不断的下入丹田;随着丹田真气旺盛,或丹田开合,或丹田真气随拇指转动而转动,外呼吸随着拇指密密绵绵地转动,渐渐达到细、匀、深、长的胎息状态。练功至此,意识、呼吸一任自然,似有似无,似醒似寐于一片混沌之中,丹田真气越练越旺,越聚越密,以致丹田内似有一气丘在旋转,即古时炼养术中的“运丹”。(行学123-124页)阳降阴升一混元,转指妙法运周天;呼则真息归根蒂,吸时精气养泥丸。(行学124页)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有欲,是思想还不平静,练功还有杂念;观窍,守住下丹田,寄托思想。无欲,真气发动起来,进入无思无虑境界,能安然久坐;观妙,上丹田有了活动,出现灵动活泼现象,非常玄妙。上丹田有反应,可静守上丹田之玄妙。(指导60页)大脑调控力量不断增强,生机旺盛,周天运转,在头顶表现出一种光色体,有力量,有形状;下丹田也有一种力量,功夫深了,感到上丹田与下丹田像一种磁力吸引。上丹田叫“性”,下丹田曰“命”,上下吸引就成性命双修。(行学193页)我们认为“丹”就是真气的凝集。得丹不难,保存不易,稍一不慎,就可走丹。(行学196页)2#风云行者只看他2008-11-6 15:51:07李老著作选录(适合炼中高级功学员学习体悟)2008.7~8月自然法则:“恬憺虚元,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安静下来什么也不想,真气能量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也就无从产生。高度概括了顺应自然、摄生保健的功理、功法和功效,指出积精全神和预防疾病的深远意义,这便是全真导气的实质内涵。(行学绪论12页)“恬憺无为,乃能行气”等,都说明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静极生动的自然法则是保健免疫的根本大法。(行学绪论12页)古人把认识自然规律、沟通宇宙自然的实践方法,视为天机密旨,不得其人常秘而不宣。这是因为根器钝劣之人,接受不了至道之理反而会无知嗤笑。正如老子所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行学绪论13页)真气运行法之所以进步快,成功率高,能够定期取效,就是因为遵循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和合乎生理的调息方法,以培养肾精、命火为法,不以抽调导引肾气为用。(行学119页)人们以人身小宇宙这一开放的巨系统为主导,力求融于宇宙自然,利用自然,发挥大自然赋于的洪钧力量,永葆健康长寿为目标,构画人体科学体系的蓝图。(行学148页)知养生之道的人,多接近自然,沐浴着阳光,呼吸着包含多种元素的空气,用吐纳导引之法,充养沟通任督,协调阴阳,使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互相制约,又相互依存。(行学160页)心志远离世俗,身体亲近自然。(行学160页)走近自然,又必须顺乎自然,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寒温的气候变化,调摄自身的生理活动,使情志与自然规律顺适和随,勿令忤逆,自然健康长寿。(行学161页)为了返还自然,就必须建构通向自然之路径。这个路径是先天秉赋、自身原有的,只是因为后天诸多干扰而迷失了。大道不远就在眼前。简言之,只要收心返观,在呼吸吐纳上下功夫,就开辟了迈向自然的途径了。(行学162页)任督犹天地之子午,任脉统摄诸阴经,督脉总统诸阳经,任督一通,诸经随之而畅通,得到旺盛的真气运行,全身脏俯经络通调,阴阳和合,五行顺理,人与自然玄机暗合矣。故历代圣哲都在追求这条通向自然的道路。(行学163页)然修炼须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无为才能合乎自然。在静极生动的自然法则下,又产生了新的事物,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行学163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行学167页)真气、经络“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方能体现经络活动的实质。(行学绪论13页)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生理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凝神调息,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层的自调能力,以恢复先天的生理机制,旺盛真气运行,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行学3页)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可概称为生命活动的能量。(行学4页)真气所在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功用也不一样。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曰胃气,在脾曰充气,在里曰营气,在表曰卫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在经隧的叫经气。(行学5页)真气在人体内就和空气充满空间一样,无处不有处处有。(行学6页)真气运行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供应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行学12页)《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行学12页)真气是生命的能量,经络则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说经络的活动实质是真气运行。(行学12页)功理功法功法设置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动静结合以提高,达到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生生不息的目的。(行学绪论14页)继续真法的锻炼,原则上是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冀以大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行学120页)善摄生者,通过坚持不懈的养生锻炼,由后天返先天,肾气源源不断地灌溉脑海,整个身心都会发生全面的变化。(行学163页)真气运行理法的益寿延年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充分的依据。(行学166页)特别强调思想行为、情志活动的淳德全道在修身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确是医学养生学的不二准则。真气运行理法自始至终也贯彻了这一根本法则。(行学167页)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四五千年前,人们就从“静极生功”这一自然规律中探索到养生的方法。(行学171页)通督后练功不再需要方法了,不需主观意念和主观作为,只需轻守丹田,包括下、中、上三个丹田,随练功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指导28页)通督是完成了真气运行的初步任务,才算会练功了。今后下功夫练就是方法,功就是法,静坐意守即可。(指导28页)调身(形)、放松、必端必正正身端坐,下颌微收,两手十指交叉,右手指在上,左手指在下,置于脐下丹田处;两足着地,左右交叉,右足在上,左足在下,以自然舒适为准;闭口,舌抵上腭,眼半垂帘,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丹田;(即收心,摘者)耳听呼吸,勿使闻声。(行学121页)冥目静坐,下颌微收,松肩垂肘,以放松全身;闭口,舌抵上腭,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注意呼气。(行学127页)为了不让真气外溢,在练功时要求精神内守,在手印掐子午诀或孩儿诀(亦称握固)就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真气归于丹田。自己身体健康,功力很深,为给别人治病,偶而发发气也无妨。经常使用必将招损。因此,练功不提倡发气,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要慎之又慎。(指导6页)调息、内呼吸、胎息、练气、练命、心息相依、皮肤呼吸、体呼吸锻炼真气运行法必须以调整呼吸为入手功夫。(行学33页)内呼吸即体内真气活动情况,也就是细胞摄取氧气养料,转换为能量的过程。过去把这种内呼吸叫做胎息。我们锻炼真气运行法到一定程度,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好像停了外呼吸,只觉得丹田开阖,沟通任督,就象是春风送暖百花开时的舒适感觉。(行学33页)人体的内呼吸,呼则心火自上而下行;吸则肾水自下而上行,以主气机升降。(行学34页)真气运行法练到一定程度,督脉通畅后,则是一呼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一吸由督脉上至百会,为一小循环。(行学35页)为了达到真气运行的一切要求,要调息上必须注意呼气。注意呼气是为了多排出一些浊气,肺内空虚,肺内压降低,便于大气的输入,有利于吐故纳新,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这仍然是自然呼吸。(行学36页)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识行为。(行学45页)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行为47页)皮肤随呼吸而动,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呼时向外扩散向下沉降,有时轻浮飘缈,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等,这都是经络通畅,内呼吸旺盛,真气活动的表现。(行法50页)坐到极静的时候,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行法50页)肺主皮毛,肺呼吸时,皮肤毛窍也在开阖活动,平时并不感觉。真气运行法练到一定程度,全身皮肤毛窍都在随呼吸而动,感到遍体通调,气体流畅,这对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把这个呼吸形式叫做体呼吸。(行学114页)一般肺内压是负于大气压的,因此吸气是自然的。为了多排除一些浊气,降低肺内压,更好地接受自然之清气;所以有意地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这就是符合生理的自然呼吸法。(行学162页)因为练功使得内呼吸旺盛了,外呼吸则若存若无,绵绵细长,次数自然减少了。这种自然的过程,使得吸入的氧气更多,因而不仅不感到憋气,反而更舒服。应当明白的是,呼吸次数的多寡不是可以人为的增减,要自然而然。(指导11页)入静时丹田如空谷,随呼吸一开一阖,这个现象很好,叫做丹田开阖,也叫胎息。(指导20页)觉着呼吸停止了,不吸也不呼,几秒钟后又开始了自然的丹田呼吸。这实际上是很好的胎息现象,应任其自然。(指导20页)深度入静后,皮肤毛窍随呼吸鼓伏开阖,有时感觉自身无比高大,蓋为储备之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的一个自觉现象。并且全身微血管有节律地舒缩,如同大海潮汐,增大血流量,起到了外围心脏的作用。(指导48页)锻炼真气运行法稍有成就的人,每分钟只要呼吸4~5次,反而头脑清醒,生机旺盛,这就是调息有节律地调动肺泡积极参加运动,促进真气运行的缘故。(行学2页)呼气时真气循手三阴经向外,足三阳经向下以达表;吸气时真气则循手三阳经向内,足三阴经向上以趋里。(行学14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