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沫若曾饱受疾病折磨 却安享87岁高寿

 等待MYLOVE 2014-05-21


核心提示:然而,饱受疾病折磨的郭老,却安享87岁高寿。探究其中奥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数十年坚持静坐健身。

郭沫若 资料图

原题为《郭沫若曾饱受疾病折磨 却安享87岁高寿》

他,研究文学、历史、考古和哲学等诸多领域,被世人誉为“全能文化冠军”,堪称中国20世纪文化发展历程的“标本”。他,就是现代中国作家——郭沫若。

郭沫若不仅在事业上达到了人生巅峰,也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历程。年幼时,他曾因患重病留下后遗症,留日期间又患过致使双耳失聪的伤寒。然而,饱受疾病折磨的郭老,却安享87岁高寿。探究其中奥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数十年坚持静坐健身。

1914年在日留学期间,郭沫若因用脑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常常感到心悸、乏力且夜多噩梦,每晚只能睡二、三个小时,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失眠的困扰,让年轻的郭沫若感到非常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王文成公全集》中了解到王阳明以“静坐”健身的方法。那晚,他在临睡前静坐30分钟,清晨起床后再静坐30分钟,遂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静坐锻炼。半个月后,郭沫若的睡眠质量竟大有好转,记忆力也恢复如常,甚至长时间运动都不感觉疲惫。

此后,郭沫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静坐,体质也逐渐由弱变强,为他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郭老认为静坐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脑健则身强,进而防病健身、修养性情。晚年,郭老对自己独到的养生方法有感而发:“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

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著文写道:求静,是养生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方法。自然科学专家普遍认为,植物在静的状态下才能积蓄蓬勃的生命活力,从而实现生长。由此可见,通过静坐可以使大脑获得充分调整,身体得到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杨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