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膜原论发现三焦膲膜的形态结构

 johnney908 2014-05-22

   
  转换视角,按中医藏象学说认知模式揆度膜原。膜原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广义膜原与狭义膜原两大板块。狭义膜原的形态结构位于胃上口,“胃上口”的纵轴走向是上焦的起始点,与中焦的终止点交叉中介切迹;从横断横向层面切入,“胃上口”的结构下层是上中焦两焦的连合层,这个连合的结构层就是人体的膈膜,亦称横膈膜,内有膈肌层,中有膈的3个重要裂孔,还有依附于主动脉弓裂孔的胸导管,似伞形、蘑菇状的膈肌膜在一刻不停地作“风箱”状上下、升降、涨落气化鼓动,形上哲理正如《老子·五、十一》所类比的:风箱、陶土、门户、车轮的中空说。

  1.3  王冰、丹波氏均认为膜原者,乃鬲膈之肓,肓之“原”上有阔大的上焦空腔,肓之“原”下有阔大中焦,下焦空腔。周学海指出“原”者,空阔广大之原野也,已超越了形态学解剖的器官结构层次,点明“原”的共相性机理,以空为聚气之“原”。从薛生白猜想的门户口作为切入点,可以发现膜原的三个不同层次结构:①前《黄帝内经》时期直视下粗略“打开”人体的形态解剖—横膈膜;②受先秦道家黄老学派形上哲理影响“关闭”人体,直觉焦距揆度,以外象测知内藏的方法论,至唐·王冰所指的鬲膈之肓,肓之“原”说;③明·万历年吴又可所指的“外不在经络,内不在胃腑,舍于夹脊之间的半表半里膜原证候学、病位的膜原说。

  1.4  薛氏“膜原为三焦之门户”说,卓越之处在于把膜原纳入到人体上中下三焦的整体形态结构之中,并点化出膜原是人体上中两焦气化出入口—门户。有门必有户,有户必有重叠结构的廊道内室。欲确立三焦的形态结构,必先探索什么是膜原。这是个千古疑案,如果把陈无择脂膜说猜想作为发端点,至今已有900年。如果把章太炎淋巴说猜想看作起始点至少也有80年。
   
  百年探索的足迹都倾向于用现代形态医学精细解剖定位说,有学者已深入到腹腔神经丛[1],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说,这些个探索者之路究竟能走多远呢,当然还会无止境地探索下去。我的研究是从另一个视角切入,立足于中医三焦学说的本体论,藏象发生学,走“膜原—三焦”整体系统的始源探索之路。

  2  从有形、无形的关系结构交叉点上突破

  2.1  清代钱塘学派创始者张隐庵在300年前《侣山堂类辨·三焦》中指出,“三焦有形无形皆对,不可偏执一方,应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求之”,有慧眼独识。但他没有点化出“对”在何处,如何“求”法。余认为有形于何?三焦有形者,其形即是三焦的功能层次所衍生的膜原—膲膜关系结构:九层横向横断切面膜原—膲膜层,九纵直行膜原—膲膜层,十八横轮膜原—膲膜层结构。无形于何?余认为无形者,即是《难经·六十六》所说“原气之别使”的空腔之原、管、道。三焦的主司有特别的使命,施行无形原气的全身上下、左右、内外流注通行。肉眼看不见的原气,是以三焦的腔腑空隙之原、腔、囊、窍、管、道、经、络、微孙络;即人身通体内外无所不到的三焦膜原膲膜之“原”,气化流注过程为通透的。
   
  三焦出气以温分肌腠、滑利腔囊;气出三焦,血归包络,由手厥阴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互为表里,其经脉皆贯膈通气、注血。厥阴包络之所以能聚合热血,始源由三焦的少火原气温煦,三焦之所以能充盈少火,依附于流注自有形质的包络厥阴热血,用以濡养少火无形之气化。

  2.2  三焦有名有形,“有形”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有形的分布是如何表达的?基于在膜原的系统复杂性研究功能层面上,发现了人体三焦膜原—膲膜的关系结构层。司外揣内,观象察色,这就是包裹五脏六腑通体一圆,周身上下,循左贯右,无处不到的上、中、下三焦膜原膲膜关系结构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