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章 病因(试题与答案)

 甲炳 2014-05-23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

   A.张仲景   B.陶弘景   C.陈无择   D.巢元方   E.刘完素

2.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

   A.两者互不转化   B.两者相互作用   C.两者互不关联   D.两者对立制约

   E.两者静止不变

3.以下属于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是:

   A.疠气   B.六淫   C.七情   D.瘀血   E.劳逸

4.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燥邪   C.风邪   D.火邪   E.寒邪

5.下列何气能兼其五气:

   A.暑   B.湿   C.寒   D.风   E.热

6.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E.湿邪

7.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

   A.寒邪伤于肌表   B.寒邪入中经脉   C.寒邪自内而生   D.寒邪直中脏腑

   E.寒邪侵及血分

8.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暑邪   E.湿邪

9.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E.以上都不是

10.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D.凝滞收引   E.易袭阴位

1.C 2.B 3.D 4.C 5.D 6.A 7.D 8.E 9.C 10.A

 

11.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热(火)邪   D.湿邪   E.燥邪

12.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E.阳气

13.温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是:

   A.夏末秋初   B.近冬深秋   C.长夏季节   D.冬末春初   E.春末夏初

14.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 

   A.风邪   B.湿邪   C.火邪   D.燥邪   E.寒邪 

15.下列哪项不属火邪的致病特点:

   A.易伤津耗气   B.易生风动血   C.易扰乱神明   D.易致肿疡   E.易阻遏气机

16.易致肝风内动的是: 

   A.寒邪   B.湿邪   C.暑邪   D.热邪   E.风邪

17.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18.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暑邪

19.虚邪是指:

   A.微邪   B.较弱的邪气   C.瘀血   D.贼邪   E.致病邪气的通称

20.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寒邪   B.燥邪   C.湿邪   D.暑邪   E.热邪

11.D 12.A

13.A 14.C 15.E 16.D 17.C 18.E 19.E 20.D

 

21.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A.湿邪   B.燥邪   C.热邪   D.暑邪   E.寒邪

22.伤于风者:

   A.上先受之   B.下先受之   C.阳先受之   D.阴先受之   E.外先受之

23.异气是指:

   A.六淫邪气   B.异常气候   C.情志变化   D.气机失常   E.乖戾之气

24.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下   D.气消   E.气结

25.恐则:

   A.气消   B.气上   C.气泄   D.气耗   E.气下

26.劳则:

   A.气上   B.气下   C.气收   D.气耗   E.气缓

27.寒则:

   A.气结   B.气缓   C.气收   D.气泄   E.气上

28.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恐则气下   B.惊则气乱   C.怒则气上   D.喜则气缓   E.悲则气消

29.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A.肝气   B.脾阳   C.肾精   D.肺津   E.心神

30.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   B.病势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老少皆能致病

21.D 22.A 23.E 24.B

25.E 26.D 27.C 28.D 29.E 30.D

 

31.《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久卧伤:

   A.气   B.血   C.肉   D.精   E.筋

 

32.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

   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E.扰动神明

 

33.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A.痰可扰乱神明   B.痰可化火化风   C.痰阻碍气血运行   D.痰似风善行数变

   E.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34.与痰饮成因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A.脾   B.心   C.肺   D.肾   E.三焦

 

35.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   B.掣痛   C.隐痛   D.灼痛   E.刺痛

 

36.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

   A.出血量多   B.出血颜色鲜明   C.出血量少   D.出血伴有血块

   E.出血色淡质清稀

 

37.结石致痛一般表现为:

   A.胀痛   B.灼痛   C.刺痛   D.隐痛   E.冷痛

 

38.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

   A.寒凝   B.气虚   C.气滞   D.血热   E.湿热

 

39.寄生虫病的发生,除与饮食不洁有关外,还与下列哪项有关:

   A.寒湿内停   B.气血不足   C.  恣食厚味   D.过度劳累   E.湿热内积

 

40.下列哪项不属于寒邪的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性黏滞   C.寒性收引   D.寒性凝滞   E.易伤阳气

31.A 32.A 33.E 34.B 35.E 36.D

37.A 38.C 39.E 40.B

 

41.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A.气候反常   B.环境污染   C.社会因素   D.暴饮暴食   E.饮食不洁

 

42.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致病广泛   B.变化多端   C.扰乱神明   D.局部刺痛   E.阻滞气机

 

43.在水湿痰饮四者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

   A.饮之凝聚成痰   B.水乃湿聚而成   C.水液积聚成饮   D.水聚稠浊为饮

   E.湿乃水液弥散之态

 

44.以下哪项不属瘀血致痛的特点:

   A.痛处固定   B.刺痛   C.疼痛喜按   D.疼痛拒按   E.疼痛夜间加重

 

45.下列不属于瘀血的别名是:

   A.恶血   B.败血   C. 衃血   D.蓄血   E.溢血

 

46.下列哪项不属于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A.脐周疼痛  B.时发时止   C.寐时磨牙   D.脘腹剧痛   E.皮下结节

 

47.下列哪项与绦虫病的形成与临床表现无关:

   A.肛门奇痒   B.食欲亢进   C.形体消瘦   D.大便中有白色虫体节片

   E.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

 

48.在钩虫病的形成及临床表现中,哪些是错误的:

   A.有异食癖   B.脐周疼痛   C.初起见皮肤瘙痒   D.手足皮肤直接接触粪土

   E.面色萎黄,甚至周身浮肿

              41.D 42.D 43.D 44.C 45.E 46.E 47.A 48.B

(二)B型题

   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E.易阻滞气机

1.风邪致病

2.暑邪致病

3.寒邪致病

   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阴受之   D.阳受之   E.下先受之

4.伤于风者

5.伤于湿者

6.犯贼风虚邪者

   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7.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8.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9.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A. 气消   B.气结   C.气下   D.气收   E.气耗

10.悲则:

11.劳则:

12.寒则:

   A. 困阻脾胃为主   D.留积于肠胃、胸腹、肌肤   C.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

   D.直接伤及脏腑   E.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13.湿滞于内则多:

14.水饮停聚则多:

15.痰形成后则多:

   A.心盛乘肺   B.肝盛乘脾   C.脾盛乘肾   D.肺盛乘肝   E.肾盛乘心

16.过食咸味可致:

17.过食甘味可致:

18.过食苦味可致:

   A. 脐周疼痛   B.皮下结节   C.肛门奇痒   D.腹大如箕   E.手足瘙痒

19.蛔虫病的临床常见:

20.蛲虫病临床常见:

21.钩虫病临床常见:

   A.外感病因   B.内伤病因   C.其他病因   D.内生五邪   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22.水湿痰饮致病属于:

23.饮食、劳逸、致病属于:

24.药邪、医过属于:

   A.汗出恶风   B.皮肤干涩   C.狂躁妄动   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E.下利粘液,小便混浊

25.火热之邪致病可见:

26.湿邪致病可见:

(三)D型题

1.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 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有关情况,推断病因   B.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辨证求因

   C.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思维演绎   D.主要研究六气的变化   E.以五行为依据推衍

2.广义之火是指:

   A. 宿食滞留   B.具有温煦作用的阳气   C.火热之邪   D.血运不畅的病理产物

   E.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

3.寒邪、湿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 均为阴邪   B.易伤阳气   C.耗气伤津   D.粘腻重浊   E.易袭阴位

4.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点是:

   A. 均为阴邪   B.均为阳邪   C.均可挟湿   D.均伤津耗气   E.均可致疮痈

5.虚邪是指:

   A. 五邪之一   B.较弱的邪气   C.微邪   D.贼邪   E.致病邪气的通称

6.过度安逸可致:

   A. 伤津耗液   B.耗损肝血   C.全身虚弱   D.损伤肾精   E.气血运行不畅

7.偏嗜饮酒可致:

   A.损伤心肺   B.损伤肝肾   C.损伤脾胃   D.内生湿热   E.气滞血瘀

8.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可致:

   A. 内生寒湿   B.损伤脾胃阳气   C.阴虚火旺   D.损伤心肺气血   E.损伤肝肾精血

9.瘀血可致体内癥块,其特点是:

   A.时聚时散   B.柔软喜按   C.腹胀喜暖   D.位置固定   E.质硬拒按

10.病因中先天因素是指:

   A. 婴儿阶段喂养不当      B.婴儿阶段体弱多病   C.婴儿阶段发育不良

   D.胎儿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   E.人未出生前父母体质差,影响胎儿发育

11.风性善行而数变主要是指:

   A. 病位游走不定   B.风为百病之长   C.风有向外的特性   D.风有向上的特性

   E.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12.六淫中属阴邪的有:

   A. 寒邪   B.火邪   C.湿邪   D.风邪   E.暑邪

13.易致人体上部(头面)发病的邪气是:

   A. 风   B.寒   C.湿   D.燥   E.火

14.易使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的邪气是:

   A.燥邪   B.风邪   C.湿邪   D.寒邪   E.暑邪

15.劳神过度则耗伤:

   A.心血   B.肺气   C.肝血   D.脾气   E.肾精

(四)X型题

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变化性

2.易耗伤津液的病邪有:

   A. 风邪   B.燥邪   C.暑邪   D.火邪   E.寒邪

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4.饮食不节致病表现为:

   A. 脾胃损伤   B.饮食停滞   C.气血衰少   D.聚湿成痰   E.化生内热

5.形成瘀血的原因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血热   E.内外伤

6.与痰饮形成有关的是:

   A.外感六淫   B.饮食不节   C.七情内伤   D.三焦水道不利   E.肺脾肾功能失常

7.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及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

   A.外感病因   B.内伤病因   C.外伤病因   D.其他病因   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8.陈无择将病因分为:

   A. 内因   B.其他病因   C.外因   D.不内外因   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9.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热性干涩   B.热为阳邪   C.易扰心神   D.易生风动血     E.善行数变

10.导致发病病程较长的病因有:

   A.湿邪   B.水湿痰饮   C.瘀血   D.七情内伤   E.结石

11.疠气又称:

   A.疫气   B.戾气   C.异气   D.毒气   E.乖戾之气

12.过劳包括:

   A.劳力过度   B.劳神过度   C.房劳过度   D.安逸过度   E.饮酒过度

13.瘀血又称为:

   A.恶血   B.溢血   C.败血   D. 衃血   E.蓄血

14.与水湿痰饮形成的相关脏腑是:

   A.肺   B.膀胱   C.三焦   D.脾   E.肾

15.结石多发于: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16.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多发于五脏   B.多发于六腑   C.易阻滞气机   D.发生绞痛   E.损伤脉络

17.水湿痰饮、瘀血,结石致病均为:

   A.导致疼痛      B.致病因素   C.阻滞气机   D.有形病理产物   E.致病广泛,病程较长

二、填空题

1._____代______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2.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七大类。

3.六淫之邪多从_______、______侵犯人体而发病。

4.自然界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5.《素问·痹论》说:痛者,______多也,有_______故痛也。

6.自然界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7.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

8.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

9.《素问·热论》有先夏至日为_______,后夏至日为______之说。

10.七情太过,可损伤相应脏腑,从临床上看,以_____、_____、_____三脏为多见。

11.饮食失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12.燥易伤肺,肺为____脏,喜润而恶______。

13.温为热之______;火为热之_______。

14.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包括有_______、______、结石三大类。

15.瘀血的疼痛特点,多为______,痛处_______,______间痛甚。

16.六淫致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点。

17.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18.《素问·痹论》说:“饮食______,______乃伤”。

19.药邪的形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20.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                        、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

21.      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22.中医病因学的特点为:             

23.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        的特点。

24.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为:        、风性主动,并为    

25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    的特征。

2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寒邪以            为基本特征。

27.寒邪束表,阻遏卫阳,称为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称为       

28.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29.    称为“少火”;    称为“壮火”。

30.少火又可分为       

31.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火邪具有                        等特性。

32.热邪易生风动血,是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易于引起        的病症。

3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34.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____

35.七情致气机逆乱主要表现为“怒则气    ;喜则气    ;悲则气    ;恐则气    ;惊则气    ;思则气    ”。

36.饮食失宜包括            等。

37.过劳包括            三个方面。

38.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包括有            、结石三大类。

三、判断题

1.外感六淫、疠气、外伤等均属于外感病因。()

2.风寒暑湿燥火合称六淫。                 ()

3.六淫致病与工作环境无关。               ()

4.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性主动而言。       ()

5.寒湿之邪只能伤阳,不能化火。           ()

6.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7.燥性干涩,最易伤津耗气。                   ()

8.少火即指阳气不足,温煦机能减退而言。     ()

9.火热、暑邪侵入,均能伤津耗气、扰神。      () 

10.《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下,惊则气缓。()

11.饮食失宜,可致聚湿生痰。                  ()

12.瘀血日久不去,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        ()

13.结石属于病理产物,不属于致病因素。        ()

14.所谓药邪,是指医生的过失。                ()

15.气虚之人,不会导致瘀血形成。              ()

16.凉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际。                ()

17.房劳过度,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          ()

18.医生的过失也属于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      ()

19.燥邪易伤阴,尤以损伤肾为多见。            ()

20.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伤寒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病因     2.辨证求因    3.六气    4.六淫    5.少火    6.壮火    7.疠气

8.七情     9.痰饮        10.瘀血   11.虚邪   12.贼风

五、简答题:

1.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3.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寒邪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5.如何理解湿性粘滞?

6.何谓疠气?其致病特点如何?

7.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有何不同?

8.为什么说燥易伤肺?

9.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10.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11.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六、论述题

1.何谓六气六淫?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4.为什么说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5.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6.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与联系。

7.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

8.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9.痰饮是如何形成的?有何致病特点?

10.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

11.瘀血是如何形成的?其病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2.试述痰饮、瘀血、结石三种病理产物之间的关系。

13.何谓五气化火五志化火?

14.结石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5.先天因素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6.何谓医过?其形成因素如何?有何致病特点?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B   3.D   4.C   5.D   6.A   7.D   8.E   9.C   10.A  11.D  12.A

13.A  14.C  15.E  16.D  17.C  18.E  19.E  20.D  21.D  22.A  23.E  24.B

25.E  26.D  27.C  28.D  29.E  30.D  31.A  32.A  33.E  34.B  35.E  36.D

37.A  38.C  39.E  40.B  41.D  42.D  43.D  44.C  45.E  46.E  47.A  48.B

(二)B型题

1.C   2.A   3.B   4.A   5.E   6.D   7.C   8.A   9.E   10.A  11.E  12.D

13.A  14.B  15.C  16.E  17.C  18.A  19.A  20.C  21.E  22.E  23.B  24.C

25.C  26.E

(三)D型题

1.AB    2.BC     3.AB     4.BD     5.AE     6.CE     7.CD     8.AB

9.DE    10.DE    11.AE    12.AC    13.AE    14.BE    15.AD

(四)X型题

1.ABCDE   2.BCD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CDE    7.ABDE    8.ACD

9.DCD     10.ABDE   11.ABCDE   12.ABC    13.ACDE   14.ABCDE   15.BCDE   16.BCDE

17.ABCDE

二、填空题

1.宋;陈无择

2.六淫  疠气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  其他病因

3.肌表  口鼻

4.轻扬;升发;向上;向外

5.寒气;寒

6.重浊;黏滞;趋下

7.症状的粘滞性;病程的缠绵性

8.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9.病温;病暑

10.心、肝、脾

11.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12.娇;燥

13.渐;极

14.水湿痰饮;瘀血

15.刺痛;固定;夜

16.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17.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18.自倍;肠胃

19.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不当

20.六淫  疠气  七情  饮食

21.辨证求因

22.整体观念  辨证求因

23.变化无常  发病急骤

24.轻扬开泄  善行数变  百病之长

25.动摇不定

26.寒冷  凝滞  收引

27.伤寒  中寒

28.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其性重浊  黏滞  趋下

29.生理之火  病理之火

30.君火  相火

31.为阳邪  趋上  耗气伤津  生风动血  扰心神  易致疮痈

32.肝风内动  血液妄行

33.发病急骤,病性重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特适性与偏中性

34.与精神刺激有关  直接伤及脏腑  影响脏腑气机  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

35.         

36.饥饱无度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37.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38.痰饮  瘀血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名词术语解释

1.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2.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为辨证求因。

3.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5.指正常的、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

6.指阳热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病理之火。

7.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又称疫疠、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等。

8.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平时属于正常精神活动范围。但若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因病由内生,故称七情内伤。属精神致病因素。

9.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痰饮泛指一切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痰和饮两大类。狭义的痰饮属于饮证中的一种,即与悬饮、支饮、溢饮并列为 四饮的痰饮。

10.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衃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11.虚邪的含义有二:①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②五邪之一(五邪:虚邪、贼邪、实邪、微邪、正邪)。

12.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因其乘虚而人,具有贼害性质,故称。

五、简答题

1.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

2.中医探求原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其有关情况,推断其病因;二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推求病因,这叫做辨证求因。

3.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4.不注意防寒保暖;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

5.湿性黏滞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症状的粘滞性。指湿邪致病有粘滞不爽的症状。如湿滞大肠,大便粘滞不爽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指湿邪致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6.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其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重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7.①六淫自肌表口鼻而人,侵犯人体,属外来之邪,故称外感六淫;②七情是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病由内生。故称内伤七情

8.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②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通于天气。③所以燥邪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最易伤肺。④燥邪犯肺后可出现干咳,少痰,甚则胸痛的症状。

9.①这是因为湿类于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下部的症状。②如水湿内停可见下肢水肿、下肢溃疡、泄痢,妇女带下等下部症状。

10.①这因为风为阳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②风邪侵犯人体,常伤及人体上部及肌表,出现头痛、鼻塞流涕、汗出恶风等症状。

11.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六、论述题

1.①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②六气对人体是无害的。③人体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自身调节对六气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④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⑤常因气候变化异常,或太过、不及,⑥或是机体的适应力下降,则风、寒、暑、湿、燥、火变成为致病之因,故六淫又称为六邪。⑦六气六淫都是指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现象。⑧只要不使人得病,即使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也应称之为六气。⑨反之,即使微风细雨,气候变化正常,但因有人适应能力低下而得病,这时,对患病机体来说也应称之为六淫。可见,六气六淫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①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③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寒、燥,东南多湿、热等;④相兼性:六淫之邪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等;⑤转化性:六淫侵犯人体发病后,在一定条件下,其临床证候可发生转化,如寒邪人里可以化热等。

3.风为百病之长即是说风邪是引发外感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其它外邪致病的先导。其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①风虽为春季主气,但终岁常在,四时皆有。而风邪引发的外感病虽春季为多,但又不局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发生。②风邪犯人,多从肌腠皮毛而人,又因风邪具有开泄的特性,侵袭人体,最易使肌腠皮毛疏松,毛窍开张,为其它邪气的侵入提供了侵入门户,由之而引发风邪兼其它邪气的一类外感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等。③因风善动不居,善行而数变,故风邪犯人,病证范围广泛、病种繁多。可见风邪是六淫致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故<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骨空论》也说风者,百病之长也

4.①暑为阳邪,易升易散,可使腠理开泄,汗泄过多而津液损伤,故见有口干渴、喜饮,尿短少黄赤等症状。 ②汗大泄,气亦随汗外泄,往往在津伤的同时,伴有气虚之症状,如气短乏力,甚则昏倒,不省人事,故说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③暑季炎热,且多雨潮湿,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侵犯人体。④临床中,除见有壮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胸闷呕恶、肢体困重、便溏苔腻等湿阻症状。  

5.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①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水湿之邪重着粘滞,侵人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③湿性黏滞。黏滞,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黏滞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

6.外寒指寒邪外袭,为六淫中之寒邪,指病因而言。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主要是指心、脾、肾的阳气衰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表现为,①区别:主要表现为病因与病理反应的不同。外寒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致病因素,内寒则是因机体阳气虚损而表现出寒象的病理反应。②联系:外寒不解,损伤阳气,可导致内寒;而阳虚之体,抗邪无力,又易感外寒。

7.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②暑在致病时,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火与心相应,致病时,常见有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8.①相同点: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侵袭人体后.都具有损伤阳气的特点。②不同点为:A.寒邪致病直接损伤机体阳气。寒为阴盛表现,能使机体的温煦、气化、推动的作用减弱,表现出一系列寒性症状,如恶寒、脘腹冷痛、下利清谷等;湿邪伤阳,多因阻遏脏腑经络的气机升降,尤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脾运失职,水湿内停,出现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大便溏泄等症。B.寒性凝滞收引而主痛。寒邪伤人,易使气血凝结阻滞于经脉,导致筋脉、经络、腠理、毛窍的收缩闭塞,阳气不得布散,而出现恶寒、无汗、肢体屈伸不利、脉紧等症。又寒凝气收,血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受寒常有头身肢体关节疼痛之症;湿性重着,湿邪犯人,常见头沉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关节重着等。C.两邪在致病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在形态上不同。寒邪伤阳,使阳气的气化温煦功能减退,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清彻寒冷,如鼻流清涕、呕吐清水、咳吐稀痰、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湿性粘滞秽浊,故分泌物和排泄物是秽浊不清或排泄不爽,如小便浑浊涩滞、大便粘滞不爽、带下黄白秽臭等。又湿性趋下,易袭人体下部,出现下肢水肿、带下、下利等症。

9.①痰饮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②其致病特点主要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

10.气有余便是火,指出了火邪是由于气的过盛有余而产生的。这里的,含义广泛,包括了多种致病因素,大致有以下三类:①指外感邪气作用于机体后,体内精气与外来邪气斗争而表现出一种亢奋的病理变化。鉴于体质及医护的不同情况,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产生火的种种表现。②指情志的过度刺激,引起机体气机紊乱,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③阳气过盛化火。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脏腑组织有温煦、生化之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必产生火热之象。如心火亢盛、肝胆火旺,胃火炎炽等。且阳气亢奋,必耗阴液,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又引起虚热内生。总之,以上的病理之火均由的有余而致。故称之谓气有余便是火

11.瘀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运血无力;气滞则血行不畅;阳虚血寒则血液凝滞不畅;热人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②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体内形成瘀血。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五点: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②肿块: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淤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癥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③出血:血色多紫暗,伴有血块。④紫绀与失荣: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唇舌青紫等全身症状。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⑥舌质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

12.①三者虽然来源不一,但在形成过程中均与气滞有关,气滞则水停、血瘀,也可气化不利而致湿热蕴结,生成结石。②三者之间又可相互影响。痰饮内停,阻滞气机,可形成瘀血、结石,而瘀血、结石内阻亦可影响津液代谢而形成痰饮。至于瘀血与结石,均是日久而成,更可相互影响。

13.①五气化火是风、寒、暑、湿、燥侵入人体,在人体阳气亢盛的条件下郁而化火。②五志化火是喜、怒、思、悲、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内火,实质上即是由于情志变化,影响脏腑气机,气机郁结,郁久则从阳化热化火。五气化火,五志化火的起因虽然不同,但都存在着从阳化热、郁而化火的相同之处。

14.结石停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壅塞不通,而发生疼痛,为其基本的特征,其致病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四点:①多发于胆、胃、肝、肾、膀胱等脏腑:肝气,关系着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肾的气化,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故肝肾失调易于生成结石。肝合胆,肾合膀胱,而胃、胆、膀胱等均为空腔性器官,结石易于停留。②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结石多为湿热内蕴,日久煎熬而成,故病程较长;结石大小不一,停留部位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一。③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之邪,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可现局部胀闷酸痛,损伤脉络。④疼痛:阻滞气机,不通则痛,可阵发,也可持续,可绞痛,也可隐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或随结石移动而变化。发作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

15.先天因素,是指人出生前前经潜伏着的可以致病的因素。它包括源于父母的遗传性病因和在胎儿孕育期及分娩时所形成的病因。其致病特点主要为两方面:①胎弱:又称胎怯,指胎儿禀受父母的精血不足或异常,以致日后发育障碍、畸形或不良,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小儿五迟、五软、毛发不生、皮肤脆薄等。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各类遗传性疾病,多因父母之精本有异常,如先天畸形、胎元失养。②胎毒:胎儿期,某些传染病由亲代传给子代,或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食药物、不利于胎儿之物,或情志遭受重创等,导致遗毒胎儿,因而出生后渐见某些疾病。如疮疹、遗毒等。

16.医过是指因医生的过失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变生他疾的一类病因。医过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医生的言行不当、处方草率、诊治失误等。医过的致病特点主要有:①易致情志异常波动,使病情更为复杂。②贻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变生他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