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是心灵的悟道

 雪拥蓝关2013 2014-05-24
中国是乐水的民族。我们的祖先诞生在大河边,中华文化中有大量关于水的内容。水是中华文化的母题,水也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说起水,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可是越是常见的东西,我们往往越是熟视无睹。学者在文本中研究民族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衍变时才会接触到的这个“精灵”一般的主角,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在学校教育里,我们却经常忘记。
  如果不是因为采访水厂路小学(以下简称“水小”),我们可能也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博大、精彩的世界。
  采访中,有两个细节令我们记忆犹新。
  教师的文化生活是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谈起水小的教师活动,祝捷老师说老师们最爱的是“刺绣”——这个“单调、枯燥”的传统技艺,据说起初只是她自己的个人爱好,后来竟然蔚然成风,成为了学校里大多数老师的爱好,甚至许多学生也耳濡目染,喜爱起这项手工。我们对这个特别的现象很感兴趣,当时就问祝老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我们学校刺绣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祝老师微笑着解释,静能生慧,刺绣使人安静,再说学校里女教师居多。
  她说,这一切还同大家对水的文化特性的认识有关,水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和包容的,教育则是如水的……
  另一个细节是我们和杨薇老师聊天时,她也提到,“水育文化”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变化。杨老师说话慢条斯理,停顿了一会后补充道,黑格尔说,一个美好的心灵,必定会有所作为。
  这是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听起来让人无限感慨,是啊,教育要与心灵相关联,才能对人的成长真正发生作用。她说到的“心灵”这个关键词,为整个采访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凡事都讲究效率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浮躁、喧嚣的时代,付出的代价是花在应付外部世界上的精力和时间不断被延长、消耗,强大的物质世界过多地侵占了精神世界。现如今又有几人愿意专注于心灵的提升上?又有几人能守得住安静与从容?
  水小“水育文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他们不是先去关注时下流行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去把所谓的特色冠之以文化加以“饲养”,而是另辟蹊径,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教师与学生心灵、精神深处的耕耘上。他们深知,若要教育能够养正,文化能够传承,须去浮躁与喧嚣,须培根与固本。
  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
  关于水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博杂的体系,究竟什么样的文化形象能够进入到小学教育,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才能够构成校本课程?这些都需要在空白处探索。
  幸运的是,水小找到了“心灵”这个关键词,有了这个关键词,学校文化才不是一袭华美的“袍子”,教育也因此拥有了抵达精神深处的力量。
  他们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介质——“悟”。
  文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心灵的悟道。心灵的提升需要品悟、学习,需要感受、浸染的慢工夫。这一切看不见、摸不着,出不了成绩,可是对个人却是受益无穷,属于无用之有用。
  关于这种“悟道”,有老师在教育随笔中这样书写: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则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温度是O℃以下,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是冰冷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抱平常心,那么他就是一常态下的水,能流入大河、大海,但却永远也离不开大地;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邀游于太空,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蓝天,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你看,水小人对水的感悟,因为与心灵产生了反应,竟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相信,这种哲学眼光,最终会反过来改变教育原来的面貌。
  如今,“水育文化”这棵幼苗尚未成长为参天大树,它还需要吸收养料,需要呼吸空气,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加以检验。
  尽管如此,水小的校长陈顺涛“固执”地相信,“水育文化”是一个能够传承下去的文化。他不善言辞,但说起“水育文化”来却滔滔不绝。如果当你对这种文化产生怀疑时,他甚至会表现出一个孩童维护自己母亲般的急切。
  时间流逝中,城市的楼房越来越高,周边的马路被拓宽、延长,地铁站绵延到了宗关,原来的城乡接合部也变成了中心城区,60多年的历史里,水小经历过辉煌也经历了失落。但陈顺涛说,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水小人朴素的心灵没有变!
  (责任编辑 施久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