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我的一篇经方考证

 johnney908 2014-05-25
      关于防己黄芪汤的考证和“防己类方”的初探          一,论点:
         恩师刘志杰先生在讲授《金匮要略》的时候,提出了防己黄芪汤的组成可能要有桂枝的论点。并授意我考证一下,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请恩师指正:
    
        二,资料:
          (1)防己黄芪汤: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脉经》风水,其脉浮,浮为在表,其人能食,头痛汗出,表无他病,病者言但下重,故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2)防己茯苓汤:
         《金匮》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3)防己地黄汤: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地黄汤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三,论据论证:
(1)从仲景的类方观念考证:
     仲景的一系列的类方是有打底的药组的,这一类的打底方本身就代表了六经症状群的一些显著的特点,如柴胡类方的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是半表里半寒热半虚实而偏于阳证的配伍;
泻心类方的芩连参姜夏是个寒热辛开苦降的厥阴配伍;
白虎类方的石膏 甘草 粳米是个甘寒辛的阳明配伍;
五苓类方的猪苓 茯苓 泽泻是个甘咸的治水的配伍;
还有被仲景并称为“四逆理中辈”的四逆类方和理中类方(四逆类方的附子干姜甘草 理中类方的干姜(生姜)白术甘草)是温里阳的配伍等等。。。。
     按这些规律推理,这个防己类方治症候都表里寒热水饮杂错的(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太阳太阴防己地黄汤—太阳阳明)是厥阴病,打底药是防己, 桂枝 ,甘草,正好对应这种病机。
(2)从方证考证:
   防己黄芪汤有明显的表证和桂枝证:21、风水,其脉浮,浮为在表。。。。头痛汗出
   22、风水脉浮。。。汗出恶风
   9、风湿脉浮,汗出恶风(风湿条,疑为后人广用之衍文)
  (条文号为传承论坛刘老师的教科版本)
(3)从六纲和药症考证注:
    风水和皮水的经方症候归类都是太阳太阴病的表+水饮(水气病),不同的只是防己黄芪汤以太阳中风的表证为主,而防己茯苓汤的太阴水饮的泛滥的饮证更明显一些;
   我们再来看看神农药症:
   白术(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茯苓(出神农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从药症可以看出,白术有实表的作用,可以针对那个汗出的表证实表的;茯苓是以利小便为主的,是对应那个水饮的泛滥去的;这就是两方的大同中的小异;
(4)从旁证来考证:
    再来看防己类方中的一个旁证——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从脉证和方药的组成可以看出,是个太阳阳明病,可以看成桃核桂枝汤证的前期病变,即太阳未解,阳明热已起,而尚未结实和形成淤血;不同的是防己地黄汤是阳明血分证+太阳表证
桃核承气汤是阳明血分证+太阳表证已解,以淤滞为主要矛盾者;兼表证脉浮加桂枝是仲景的常法,即使这个见有阳明热的防己地黄汤也不例外,何况那个表而兼饮的防己黄芪汤证呢?
    
    综上所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防己黄芪汤于理于法都应该配伍有桂枝的,防己类方也是客观存在的,纰漏之处,还请恩师指正。


   (附:恩师刘志杰先生关于(21条)衍文的论述:有人把21条简化后,认为和风湿差不多,就搞了中湿篇第9条  实际有差别  
21条的风水,是有水肿,腰以下水肿  而中湿第9条,论的是风湿。还就差一字。一个是“风湿”,一个是“风水”  并且,从方子上看,是整理者引用《外台》的同名方子,用量不是经方法度  中湿篇第九条我们标上了存疑,是正确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这个方子的组成和用量  到底这个方子,是不是《外台》记载的方子?  外台记载的方子,主治倒是和《脉经》原文差不多  但是,我始终怀疑  ) 关于《伤寒论》28条我的理解 (请师父和诸师兄指正)关于桂枝和芍药在饮证中的区别应用的几点思考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师父和诸师兄指正。        加茯苓白术,这个配伍是仲景治停饮的药对;        关于这个28条的症状,到底是去桂还是去芍,我们可以从仲景对药物配伍的观点来思考一下;         经方的治饮的方子,一般是要用茯苓白术打底的,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在饮病系列方中,有配伍桂枝的,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也有配伍芍药的,如真武汤,当归芍药散等;        芍药这个药,我理解在经方中是养营血,除血痹的;饮是阴邪,伤阳是肯定的了,但是也有除了伤阳之外,人体的营血也跟着伤了的症候存在啊;就像那个真武汤证的筋惕肉膶,振振欲辟地;还有当归芍药散的那个水盛血亏的腹痛,也是个广义的“血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芍药在饮病应用中的特殊性就是“饮而伴有营血不利”的问题,芍药是通过内达营血来滋养除痹的,相当于阳表来说,这个营血的症候当然是偏于阴里的;       再来分析一下桂枝,桂枝是扶阳,通阳,温 中,温降,达表,行瘀,补虚等多效合于一身的,要用它哪一点,全靠配伍;但是相比较于芍药来说,是个偏阳,偏卫阳的药,向上向外可以达表,向下向内可以通降;      我们来看看28条的症候,“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表证很明显的;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里面的停饮导致的症状;这个28条的症候,我习惯把它理解成一个装满水的紫砂壶,要想把里面的水倒出来,需要两个条件:1,上面的进气孔和下面的出水口畅通无阻;2,拿起茶壶倒水啊,呵呵,脑筋急转弯都搞出来了。。。。      28条呢,有表证,外在空窍堵了,表束紧了,就要发表攻表啊,所以不敢再用芍药了,上面分析过了,芍药是个内敛内达到营血的药嘛,所以,就要用桂枝汤去芍药,使这个方子能无有挂碍的发表攻表;这样那个紫砂壶出水的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紫砂壶的出水的第二个条件是要倒水啊,也就是利水饮,那就要加上茯苓白术这个仲景的经验药对了。      个人理解,请师父和诸师兄指正。 还有就是这个28条再重一点我觉得会是那个苓桂术甘汤证,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减去生姜大枣,那个发表太过了,水激的上逆张扬了,所以减去了达表的生姜,和缓治的大枣,加重茯苓来镇水逆;苓桂术甘汤再进一步,就是真武汤证了,伤阳也伤到营血了,所以用上了附子白芍的药症。     以此思路分析,经方的水饮方诸如什么时候加减生姜,大枣等等也会很有搞头的,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