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养生——冬至养生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5-27

二十四节气养生——冬至养生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作为农业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阴阳寒热的变化非常敏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全是靠天吃饭。一年四季种庄稼、繁衍生息都靠太阳照顾。到了冬天,特别是到了冬至,太阳的照顾到了最低点,似乎最黑暗。但是,按照古人物极必反的辩证观,在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事物一定会发生变化。到了冬至这天,万物将开始新一轮阳升阴减的生机。先人当然要把它作为盛大的节日纪念。所以在我国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另外中国民间对冬至的说法还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等。

      冬至养生要兼顾多方面,首先饮食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另适当多吃些坚果,坚果大多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冬季进补多吃坚果很有好处。再有冬季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

      中医理论上讲“冬至阳生”,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这就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但人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进补方案因体质制宜、因病制宜才好。 
                               冬季进补有四忌:  

【一】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阴虚和阳虚几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1 气虚症,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这种体质人的进补要细水长

      流,饮食上要多食糯米、黄米、大麦、香菇、豆腐、鸡肉、菱角、大枣等,如果同时配上中药滋补,如人

      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效果会更好。     
2 阴虚症,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首先要

      考虑食补,适当多摄入些荞麦、莲藕、芝麻、绿豆、银耳、百合、黑木耳、螃蟹等,此症还可选用蜂蜜、

      西洋参、六味地黄丸、燕窝、鳖甲、麦冬、沙参等药物。   
3 阳虚症,常见症候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可多食些

      生姜、韭菜、青椒、羊肉、狗肉、海参、龙眼肉、荔枝等,同时选用金匮肾气丸、人参、龟龄膏、鹿茸、

      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二】忌体质不分:

      人的体质决定了其健康、患病机制和身体恢复能力,同样在进补方面要根据个人体质掌握不同的原则。例如湿热体质的人要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散热泄火为原则;痰湿体质的人应以健脾利湿、润肠通便、温补肾阳为原则。气郁体质的人该以疏肝理气,补益肝血、疏通气机为原则。瘀血体质的人则需以活血化瘀,舒利通络为原则。不管是在食补上,还是在药补方面都应遵循上述原则,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忌慕名进补:

      燕窝、冬虫夏草、鳖甲、人参等都是上等补品,但不是任何体质的人都可食用的。另不要盲目购买广告宣传、直销的各类保健品,否则会损伤身体。
【四】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

      冬至养生还需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冬季运动,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散步、跳舞、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还应该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注意劳逸结合,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样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