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昵称2543769 2014-05-28
原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文/汉代铜鼓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大家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一位老师如果不断学习进步,今天没把学生教好,注意总结反思,明天就会有所进步;每天都有所进步,怎么能不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呢?


       良好的师德风范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师德新规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保护学生安全”、“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等新条目。

       全国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有着50余年的从教经历,在谈到师德这一话题时,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 “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于漪说,“教师肩膀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就是将一个个不懂做人道理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份‘以人育人’的工作,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需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对学生加以感化。” 她解释说:老师的追求和向往对学生是有着极大影响的。假如教师因为一次收受礼品而对送礼学生施以偏爱,那么,教师丧失的不仅仅是师德,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损伤、对教师威严的损伤,结果只有两种:学生对老师失去尊重和信任,或者学生学会了用功利的手段去衡量一切,“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进了学校,就是进入一所锤炼意志、锻造品格、增长智慧的大熔炉,老师是炼钢的师傅,学生要百炼成钢就依靠老师的教育,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叶澜一阵见血指出:“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如果光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树苗,教师是园丁,学生不成材不成器就是老师教育无方,是学校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可以成为教师工作的目标,可以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应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与认可,“好”的标准不在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分数、老实、听话等,而是多角度的去发现,去培养。即使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以身体素质、思维方式、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或动手能力、人际关系、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学生的个人潜质、素养来划分评价学生,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称为“好”学生,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好”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新课改的今天可以说既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应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从实践出发,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应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老师的品格、知识面、智商、情商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教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不能将学生“标准化”,要鼓励“人尽其才”。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教育界都有共识:欲成才,先成人、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应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新型的“人才观”的指导下,教育就应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就应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承担着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引导学生不断发展,不因材施教,不懂教会学生为人处世、遵守法律和做一名有道德的学生就是失败的老师。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品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传授知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的粗暴和得过且过的教育态度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90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从17岁开始从教,在教育园地耕耘70余年,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兴衰变迁。吕老认为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他认为,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谈起了一个例子:一次,他去听一堂公开课。老师讲得很好,课程也设计得很周密,但他觉得这堂课很失败,他说,他看到一名学生多次举手,但老师认为已经有了正确结论,就不让他发言了,这是不对的。

       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不仅要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体现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问题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使教育进步,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爱心、用高尚的师德来投入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功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保护和扶助学生,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教师的行为应当体现出这个职业的神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从小树立良好的学风、品德,敬畏历史、敬畏道德、敬畏法律。

       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代替了“计划”,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等以往赞颂教师奉献精神的价值取向,悄然地发生了新的变化。拜金主义改变了老师的三观,老师队伍也出现一些道德沦丧之徒和不守法律者,经常有报道校长带女学生去开房、老师逼女学生看成人片、女老师去买六合彩、女老师出轨等等,师风不正何以正学风?师德不严何以正学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是可以从顽石变成钻石的,人之初,性本善,校风不正是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源,老师有正校风的责任,所以,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演进。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既看到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承认教师的职业境界是有层次性的,既有适度超前的高度上的要求,又明确了不许超越的行为底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是潜移默化,一个需要劳心费力的职业,如何让学生仰慕你、爱戴你,一方面我们需要有爱的情感,另一方面更要有爱的能力、艺术。既然选择了教师为职业,就要心无旁鹭,潜心教育事业,钻研如何教好学生,要用钉子精神来开拓教育振兴之道,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充满深深的爱的情感。不抛弃不放弃,用心去感动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塑造出充满爱的情感的教师,才能滋养出胸怀大志、知书达理、情感丰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让小苗长成栋梁之才,让桃李遍天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老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甘于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把爱心放在学生身上,不受浮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要模范地履行师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