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玉青烟~~~风磨铜

 Jennyluo777 2014-05-30

                                                            风  

         磨                                   铜                                       

                  

        [风磨铜]    之名 来自用这种  铜-金 合金 制作的建筑物,风越吹磨,它就越明亮.古人多将[风磨铜]用于建造寺,塔.如五台山塔院寺释迦牟尼舍利塔之塔刹,辽宁北宁双塔塔顶的莲座,宝瓶等.

        风磨铜的主要成分是红铜和黄金,其颜色呈紫红色,含金量越高颜色越淡.依其来源不同,又可分天然风磨铜和合成风磨铜.天然的较合成的成分复杂.[风磨铜]中如黄金含量高,古人称为紫金.紫金和风磨铜的区别是:紫金不会生铜绿,风磨铜会.古代紫金的黄金含量在三成五到五成之间.

        大明宣德三年铸制的香炉选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结合明朝皇宫的工艺匠冶炼铜料的精道和参照历代名器造型而问世的。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各类人的喜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为什么宣德炉如此受欢迎呢?仿历代名器造型是一个原因,冶炼铜料的精道也是一个原因,传说风磨铜这种铜料名贵又是一个原因。

        

 对于宣德炉铜料经6~12炼后铸制,以前也被炒的沸沸扬扬,初入门者给弄得云里雾里,一说经6炼后,铜就会出现珠光宝色,二说经12炼后,铜分子就更加紧密,手感就更沉。

      暹逻国过来的铜是选精铜矿还是“冰铜”,或是更进一步的粗铜,没有文字记载,从12炼后只得到4成看来,最多也只能达到“冰铜”的含铜成份,可见风磨铜需经6~12炼后铸制,是为了保证香炉浇铸质量而在工艺上采取的措施。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

 

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了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据历史记载,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铸铜炉,合计一万八千余件,现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就连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了四座。其实,当时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广泛,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炉(包括后仿炉和私款炉),不但失散了,甚至于销毁,至今宣炉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珍贵。原因是宣炉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间遭到了多种劫难。

 

- 宣德炉收藏家刘锡荣及专著《钟鼎铭香》

     

                                                       宣炉收藏家刘锡荣     ( webmaster)

 

          听闻北京文物出版社将出版收藏家刘锡荣宣德铜炉专著《钟鼎茗香》,日前有机会与刘锡荣见面,更能先睹为快部分样稿。有别于已经出版的铜炉书籍,除美学鉴赏外,刘锡荣对于铜炉有独到的见解,在分类上遵循古制,又有创新,使宣德铜炉分类更为合理;在材质上,由于金象学是他的本行,所以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明清宣德款式铜炉的合金成分演变做系统化整理,辅以同时代的金属器铜质加以比对,对明清两代的铜炉从矿产、冶炼、制作成品予以研究。同时在理性之外,又流露出他真性情的一面,每件铜炉配上一首他自做的词相应,并有清楚的传承养护。这本《钟鼎茗香》扉页上单印一个‘琴书侣’款,好奇的追问之下,刘锡荣笑道‘琴书侣是古代文人最重视的伴侣,携琴访友题材大量出现在各种材质的艺术创作。琴是代表知音,文人弹琴必焚香,焚香必用炉,我已有香有炉,出版《钟鼎茗香》自然是想与炉友切磋了。

             “晨兴半柱茗香”趣,“山高水长”“琴书侣”-------刘锡荣宣德铜炉之《钟鼎茗香》,颇具兴味,七言两句,三炉名款,为刘锡荣先生所著作《钟鼎茗香》中之藏品。“晨兴半柱茗香”为宋代文豪苏轼‘赏心十六事’之第九事名句;‘山高水长’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望赋》一文之名句;‘琴书侣’为宣德铜炉监选官吴邦佐私仿宣炉之文款。如此佳器名款,堪为刘锡荣先生之清赏珍物。

 

           和宣炉藏家刘锡荣先生

 

          这本书有两个特色,一是在文物出版社立项时就是要填补宣炉的空白;二是开创现代文人用古典文化鉴赏古代文物的新观念。‘我本身对材质这块的研究下了很大工夫,因为我足以概括明清铜炉所用铜质的全貌,我对明清两代中国以及进口的铜矿产地,铜质成分进行资料收集与研究,用多件铜炉的铜胎成分进行比对,铜的来源不仅是进口,国产的铜材更多,因为铜的使用量很大,用途也懂金象学,运用在收藏中也对我于断代上能有所帮助,‘宣德款式’的铜炉,明清两代一直以这风格沿用制作,目前北京故宫里对真正‘宣德年制’的铜炉,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器,文献上一句‘风磨铜’,不多元,包括制钱币等。并且将明清两代能明确具年的铜器也列为比对参考品,如珐琅器的铜胎、佛像的铜胎,

这也是一种参考值。

~~~~~~~~欣赏刘先生收精藏明宣德炉                         

                     

 

                                               

            铜炉的分类上,则是使用古法,继承古制(古制分类以‘耳’为标准),又依古法,将一些名称较乱之炉,依‘耳’、‘形’归宗,明确类别(详见书中之附表)。因为当时在制作铜炉时,本来就依循不同的用途来制作,器型上虽有变化但不脱固定的仪轨,譬如说宫廷中许多陈设都使用铜炉,庙堂祭祀用,书房陈设用,寝室熏香用,各有不同,也不会放错。皇室有皇室的规矩,文人则有文人的雅趣,文人用炉则比较活泼。以款来说,有分纪年款、仿古款、私家款、人名款、斋堂款、诗文款、箴言款等,宫廷使用多为“大明宣德年制”等纪年款;文人用炉款识多是私家款或诗文款,如‘玉堂清玩、松月侣、琴书侣、乐琴书以消忧’款等。

             对刘锡荣而言,艺术收藏与生活是融入的,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不仅精通史籍经典,并能作词写诗,每件铜炉赋予一首词,仿佛是与之对谈,对于藏品的来处与养护,则又是每一件炉的心情故事。他对收藏的热情执着,透过收藏得到的友谊与乐趣溢于言表。这本《钟鼎茗香》即将出版,也期望能给在艺术投资为王道之外的另一种收藏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