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习太极拳体会

 木云三君 2014-05-30
 
 
1、一代宗师杨澄浦说过“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下巴要微内收。脖子要后靠,靠着衣领。
 
2、太极拳讲究“留余”,腿不能蹬直,手也不能伸直。要留点余地,留余地是为了更好的变化。即便在发劲的时候也要打出八九分,留上一两分,不能把全身的劲整个往外打。
 
3、人有四个生理的自然弯曲,颈椎、胸椎、腰椎和尾闾。颈椎是向前的,下颚内收,顶劲领起,是为了把颈椎拔伸。胸椎是向后的,含胸是为了胸椎的拉伸。腰椎又是向前的,塌腰不是往前顶腰,这样就把腰顶死了,内气不能畅通,上下身形成脱节。
 
腰、裆、胯是连接人体上下体的枢纽, 这一块一定要它通畅、松活,才能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应在松胯的前提下尾闾下垂,尾闾像一个秤砣一样往下坠,往下拉。与顶劲形成对拉 整个身躯像一张弓。一身备五弓,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身弓。在松胯下沉的基础上,打拳就像坐在凳子上,尾闾向下一个垂线,两个膝关节向下一垂线,形成一个不停变化的三角形。
 
4、 屈膝松胯开裆,开裆要很饱满地向外撑劲。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叫开裆,而是会阴穴开才是开。腿前后都开才是开。
 
5、 虚脚的扣很重要,要先扣脚尖再外翻,劲才饱满。
 
6、 太极拳又称为“棚劲拳”。从起势开始一招一式棚劲都不能丢,动作要饱满,棚劲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劲,也是贯穿始终的。
 
7、 太极拳符合儒家道家的哲理,不丢不顶,不卑不亢,不贪不欠。做人也是这样,拳练好了也是对你人的修炼。
 
8、 结缘太极要知足,学习太极要知不足,练习太极要不知足。太极永远无止境,终生不能尽其妙。
 
9、 练太极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层一层地来,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成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10、 练拳时要做到“三平”:头要平,肩要平,胯要平。
 
11、 太极拳要求要有整体劲,外三合要合好,还要交叉相合。揽扎衣时右手像有根绳子把左脚带过来;单鞭也同样,左手打开时右脚跟着扣过来。后塌前碾缠的劲要出来。击地拳转身时、金刚捣碓提腿震脚时、第三金刚捣碓转身时都像是有皮筋扯着一样,既协调又清清楚楚。
 
12、 先倒重心再转腰,不要倒重心和转腰一起来。
 
13、 松还有几个阶段:
 
第一是不知松,动作僵硬,说得多了你有了一点体会,但还是不会松。
 
第二是不敢松,有放松的意识了,但腿上没劲,想松松不了,一开步松沉腿直发抖也松不下来。
 
第三是不能松,到了一定时间,腿上有劲了,也知道松的好处和怎样松了,但细节做不好。
 
真正松开的目的并不是把劲都丢掉,是为了让全身各部位协调起来,更好地重新组合。比如发力时有向前伸的肌肉,也有向后的拉扯的肌肉,让你放松在发力的一瞬间再用力,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抗肌的用力,如果有一百斤的力达到稍节还有八九十斤的力。若非常紧张的话可能只剩下二三十斤的力了。就像电的损耗一样,在传导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14、 发劲前要蓄好劲,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15、 做缠丝练习时,要身体带动,以身领手,手随身转。大圈是公转,公转好学,学一套拳就会了,有了型,会划大圈。但有没有内涵,就要看顺逆缠丝,螺旋缠绕的自转运动。自转要与公转相结合,内容就更丰富了。
 
16、陈式太极拳有很多剪刀劲,反方向的劲。手和膝用的是相反的力量,膝在人腿外内扣时上肢的劲向外走,反之膝在人内时劲向里走(或脚向外扫,上肢的劲向里来),相反的方向运动成为剪刀力。掌握了这个原理,可自由发挥。
 
17、 陈鑫的缠丝劲论说的就是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不懂此劲不懂拳。不懂得缠丝就是不懂拳,就是瞎胡练。重心要到位:年龄小的蹲得低一些,年龄大的架子高一些,但不管高低重心要到位。比如:揽扎衣式的右腿,膝关节要和右脚尖相对照,要垂直,才有支撑力。否则,一推就倒。
 
18、 虚脚要扣,扣好再松胯。才能够圆裆,圆裆可下盘更稳,八面支撑。
 
19、 倒换重心时要始终保持裆走后弧,膝走八字的方式。这是一个规律。
 
20、 掩手肱拳的发力不能只注意右手的拳头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左手上,左肘的后肘尖上。左肘肘劲打得好,右手的力量才能大。右边的力要往前,拧腰扣裆。松左胯,为右边让开道。(把左边的门打开,右边才能过得去),右腿要蹬地,结合松胯转腰,以腰为轴产生旋转,形成离心力。如伞上的水珠,要把它摔下来,手一拧伞把,水珠就形成了一个切线下来,不会随着伞边走圆的弧线,这是离心力形成的切线。前拳后肘要对称,要在一个平行面。还有,打前要收好,蓄而后发。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要发声,通过鼻口自然发出“哼”的声音。
 
21、 打拳过程中,上肢(如单鞭)既不能挺,双手不能拉得太直,也不能丢,要舒展饱满。手型在到位的时候要坐腕,中指领劲,形成外边有棚劲,里边有撑劲。
 
22、 太极拳不是广播体操,它是通过练习把动作、意念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形成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要通过放松下沉走出气感,才是太极拳内在的灵魂。
 
23、怎样用意?用意一定要恰到好处,有时七分,有时三分,有时似有似无,要不断的体会,反复鉴行。
意用在心:也就是用在心静,练拳时心能真的静下来,是再好不过了,静不下来时,就要用意了,一念代万念。心在拳中,别无其它。心静意专。

意用在身:有了心静的前题,就好意在身松,中正安舒,不丢不顶。身体的外形和身体的内在都安太极拳的要求来展开。
.
意用在劲:健身也好,技击也好,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主要的劲和手法,用意要正确准确。
 
24、虚实:太极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这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以虚实分,左腿实,实足,右腿虚,虚净,右腿实,实足,左腿虚,虚净,确立“立柱式身形”的拳理拳法。太极拳极为关要的重心理论,得来全不费功夫。
 
25、太极拳的根本,周身空松不挂力,手上要松不挂力,“妙手空空”是绝佳的手势, “四梢空接手”,把握手的空松,是揉手、技击的第一要素。这是捋法的“力尽自然空”太极内功,空是威力无穷的。周身松空,你便成为松体,重心当然稳重,重心的稳重,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26、虚灵神顶,在练习时,顶上不要放意念,虚虚灵灵就可以了,将神气,精神放在顶上一寸,便是虚灵神顶。脚下松,经脚、踝、膝、腰、膝椎到顶。练拳时每动都松一次脚,松脚意思往上到顶,日久形成虚灵神顶。如此操作中正安舒有了,从实脚下的重心点到顶,上下一条线,安舒中正的中定内功出来了
 
27、太极拳是心灵和头脑的功夫,太极内功讲究身知、体悟。意思是身上明白,从身体反映出来的,验证太极拳理的功夫。练拳在初级要松,做不到全身放松,要将从脚到手的九大关节放松开,进而心、神、意、气松,骨与肉之间也要放松,到中极功夫,达到全体透空,进而修炼到无形无象的无,周身上下摸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没有力点,是一个空点。
 
28、“太极功夫在拳里”,经常练拳,本力渐渐退去,内功上身。修炼太极拳,人类是载体,载体不腾空,不清理干净,没有通道,内功怎么上身?
 
29、太极拳套路均以弧线运动,没有直线和横线,也最忌走直线。太极拳技击也最忌直来直去直线推向对方。此动作属于危险动作,以直劲攻击对方,对方如果不俱备太极内功,硬碰硬,对方向左右转动上身,极可化掉来势转危为安,双方打一个平手。直来直去的推手病手。
 
聪明的太极拳习练者,或资深拳家不会去以直劲攻击对方。如果被攻击方身上有内功,九大关节松,且节节贯串,你攻击对方身上,对方周身松空,又似弹簧,你打出直劲结果会“如球碰碰还”,没有别的出路。
 
30、拳式中的挤,右掌打挤,左臂虚,左掌打挤右臂虚,如果打挤左右掌同时有力,这是最忌的败着,此为双重。在打挤时,直去的效果不佳,如果右掌打挤,在挤中向右10~15o向对方左肩的方向攻击,对方就不舒服,这是挤中有採。
 
31、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基本上掌握太极拳外形的基本要领、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大小、轻重以后。就不在将外形作为练习的重点,要把重点放到精神锻炼和腹部的转动方面,以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刚开始腹部转动不明显、时有时无,要刻刻注意,将腹部转动的方向与太极拳的动作、方向一致,刚开始内劲转动不能与外形合住,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内劲与外形才能逐渐合住,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包括五脏六腑”一静无有不静,这时候才可以称为太极拳。
 
32、在精神锻炼上,要用意不用力,处处以心意默默运动,练拳时当有人与你对练,仿佛前后左右都有人。
 
33、每个动作时都要象在水里运动一样,受到一定的阻力;但是不要与这个阻力相对抗,用意念慢慢的转动。两足就象站在水里而头刚刚露出水面,水沟穴与水面平行。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就能体会到练太极拳三步法歌诀境界,一、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中正气下沉。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二、如在水中脚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 三、双足如踏水面行,如临深渊履薄冰。全身精神须合住,稍有不慎堕水中。
 
34、手上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发麻、发涨、手心发热、腹部就会肠鸣等感觉。
 
35、练拳时,将目光平视两手的前面,两耳侧听并提防背后有人侵。这样就能思想集中、身体高度放松,行迹一派儒雅之风,丝毫不带一点僵劲霸气。身体上下浑然一体,不带一点牵挂之意,无游疑抽扯之形,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圆活无滞。
 
36、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37、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
 
38、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
 
39、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

 

 
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