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直性脊柱炎资料汇编(网络收集整理)

 感通天下 2014-05-31

强直性脊柱炎是指一种原因尚不很明确的、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活动障碍,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曾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教科书上曾错误的把这种病描述为类风湿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或类风湿中心型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肯定强直性脊柱炎是完全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独立的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骨骼中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1949年国外学者估计本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5%,最近通过与国际抗风湿病联盟合作调查,确认我国强直性脊柱病的发病率约为0.3%。如果以这个比例计算,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400万以上。强直性脊柱炎以年轻男性多见,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年龄。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资料统计,我国有400余万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些人一有下肢痛就担心自己是否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HLA—B27阳性的人更是忧心忡忡。哪些人较容易发生该病呢?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好发于男性;且20-30岁之间的男性是高发期;40岁以上及8岁以下的儿童很少发病。从对该病的病因研究中发现,HLA—B27阳性的病人,在腹泻、痢疾或泌尿道感染后有可能患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病人则危险性更大,20—30岁之间年轻男性如反复肠道、泌尿道感染者且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本人又是HLA—l阳性,则应特别警惕该病的发生。当有腰背部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僵硬感而活动后减轻、或腰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求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生脊柱强直而出现活动障碍和畸形。

前面已经讲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虽尚水完全阐明,但大多认为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本病好发于男性,且20~30岁之间的男性是高发期,而在这一人群中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如有驼背、板状背等变化的,而本人又是HLA-B27阳性者,则应特别警惕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当然单纯的HLA-B27阳性不会必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但这类人群中应积极预防肠道、泌尿系感染等,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泌尿生殖系统卫生,如出现上述疾病,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止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如果一个人机体抵抗力增强,则不一定患病。反之则风寒湿邪便可入侵经络、筋脉,导致气血不通而发病。故您平素应注意积极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不要因自己是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的危险人群,就忧心忡忡,消极生活。因为您并不必然患强直性脊柱炎,它也不是像血友病那样毫无疑义的显性遗传
[病因病理]
    过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后发现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是本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绝大部分病例HLA—B27为阳性。强直性脊柱炎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侵犯骶骼关节、脊柱以及髋关节等处,最后发生脊柱及关节强直。患者大多为男性,国内统计男女之比约为7~14:1。90%的病人发病于10~40岁,以20~30岁最多见。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可长达十余年。初时感下背部酸痛不能久坐,有时有轻度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疼痛也随病变向上蔓延而上升至胸背颈段,此时腰背活动逐渐受限,不能弯腰转动,最后脊柱完全强直,成弯背畸形,疼痛也消失。
[影像学表现] 
    1.病变一般从两侧骶骼关节开始,但不一定对称。早期见骶骼关节下、中部两侧关节面模糊以至糜烂,邻近骨质轻度增生硬化。其后关节间隙渐狭窄以至消失,最终形成骨性强直。
    2.病变早期即向脊柱发展,开始侵及腰椎,继而胸推,侵犯颈椎者少。腰椎开始呈轻度骨质稀疏,脊椎小关节渐模糊和狭窄,最后产生骨性强直。
    3.如小关节骨性强直明显且广泛时,脊柱呈瀑布状;如椎旁各组韧带广泛钙化,则脊柱完全固定,呈竹节状。
    4.椎体呈方椎征象,椎间隙无明显狭窄。两髋关节也常受累。
    结合临床和优骼关节改变,本病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需与退行性骨关节病鉴别。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均模糊,边缘呈小囊状骨破坏连成锯齿状,以髂骨面为重,周围骨质硬化增白。
腰段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呈方形,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关节面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骨化连成竹节样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已有数千年的文字记载,其发病率致残率日渐增高,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极为关注的课题。该病又有“二号癌症”之称,其临床诊断依据有:1、下背疼痛持续三个月,活动后减轻,休息后无缓解;2、腰椎侧弯和前后活动受限;3、胸部扩张活动受限及有胸部紧束感;4、后期出现骨性强直的病人严重者脊柱可以强直于前屈位90度,最后发展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驼背畸形,医学堪称“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病理结局,或者脊柱呈竹节样强直病变,脊柱完全丧失功能活动。
强直性脊柱炎常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以男性多见。本病起病比较隐袭,进展缓慢。其常见症状有如下几点:
(1)常有腰痛或不适。
(2)晨僵是常见的症状。
(3)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
(4)胸痛及脊椎发僵。
(5)腰椎活动受限。
(6)胸廓活动受限。
(7)虹膜炎等病变。
最早出现在骶髂关节,因此早期病例必须拍骶髂关节X片。病变常为双侧性,较少为单侧。但早期双侧病变可能有轻重不等,病变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常见骨质疏松,软骨下骨板模糊,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边缘有狭窄的致密带;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板呈锯齿样破损,两侧致密带增宽;晚期关节间隙狭小,呈骨性强直,致密带消失。脊柱X线片早期可见骨质疏松,椎间小关节模糊,晚期可见驼背畸形。椎间小关节融合,韧带和椎间的棘上、棘间、前纵等韧带钙化。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但淋巴细胞组织相溶抗原(HLA-B27)90%以上阳性,一方面是显示了强直性脊柱炎实验检查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与HLA-B27阳性分布密切相关。
强脊炎的治疗方法及原则

治疗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医师指导下的关节功能锻炼

2、病人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及主动的功能锻炼,如长期伏案、坐位不端正等,锻炼可采用中医八段锦,原则上要克服畏痛心理,务必使每一个动作都要达到最可能大的功能位。急性发作期可运用清热镇痛药,如阿沙吉尔1.8g静滴,丹参针16ml静滴.

3.中医药的运用,除辩证运用中医外,可参考焦书德教授治疗经验。

另外,针灸推拿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还应采用中药熏蒸可有效的缓解病人腰部强硬发直的症状。
最主要的原则是:务必使患者各个关节尽可能处于功能位。
此病大部分是上行性扩展,,从腰痛开始,发展到胸闷胸痛,呼吸不畅,肋间神经痛的。
少数为下行性扩展,(多女性)及从胸椎开始慢慢累及腰骶部。
我所见到的还是上行性的多。
注意:次病禁止做腰椎旋转和斜扳手法。
此病应该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针灸、推拿、牵引、练功、支架等,效果不错。
多谈几句此病的病机吧
基本上为正虚邪实,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罢了。治疗上当然是扶正祛邪了,扶正就是补益肝肾,去邪就是活血化瘀、散寒化湿、祛痰通络等。
临床上基本上可分2种类型常见
肝肾亏虚型:以正虚为主
寒湿痹阻型:以邪实为主
掌握了大的原则,用药就看个人的经验了。
..................................................................焦树德治强直性脊柱炎医案....................................................................
许某,男,20岁。
 患者半年前自觉腰髋部及双膝关节疼痛,遇热则痛减,伴僵直不舒。曾于当地医院查血沉70mm/h。予以青霉素、链霉素和炎痛喜康片等治疗无效。近日来腰髋关节痛加重,坐时尤著,腰椎僵直感明显,前弯、侧弯、后仰活动受限,双下肢无力,不能下床活动,生活不能自理。遂收入院治疗。入院后查血沉45mm/h,类风湿因子(-)。腰骶椎正侧位片示:两侧骶髂关节改变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查体:腰椎旁压痛(+),腰背肌肉呈板状僵硬,双下肢肌肉萎缩,不能下地行走。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滑,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辨证:四诊合参,知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邪深侵入肾,督阳不化,伤骨损筋,病属肾虚督寒。治法:补肾祛强督壮阳,散风除湿,活瘀通络。处方:
 骨碎补15g,桑寄生30g,川断15g,金毛狗脊30g,制附片10g,桂枝10g,威灵仙10g,牛膝15g,赤、白芍各15g,知母10g,伸筋草30g,独活10g,木瓜12g,红花12g,泽兰15g,鸡血藤10g,白僵蚕10g,炙穿山甲10g,茯苓20g。
服用上药30剂后,自觉腰髋疼痛较前减轻,腰椎板直、关节僵硬感均好转,双下肢自觉较前有力,并能下床推轮椅车行走数十步,应家属要求出院。回家后继续坚持服用以上处方。
  半年后复诊:服药后腰、髋、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僵直感显著好转,活动较前灵活,行走自如,能自行500多米,可自行登楼梯上四楼,精神好转,体力较前增加,生活能自理,纳食增,两便调。舌苔薄白,脉沉弦细,尺脉沉细。以原方继服。
一年后再诊:患者述服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生活能自理,仅有轻微腰部酸痛,双膝关节略痛。行走自如,可长达10多公里。能骑自行车远行,能跑步百米以上。患者因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曾自行停服中药达两个月能上能以上,病情仍稳定。查舌苔略白,脉沉略弦。嘱其继服中药以巩固疗效,处方:
 补骨脂10g,杜仲15g,川断20g,鹿角胶9g(烊化),狗脊30g,淫羊藿10g,制附片10g,桂枝10g,赤芍15g,知母12g,红花10g,牛膝12g,泽兰12g,白僵蚕10g,炙穿山甲9g,透骨草30g,地鳖虫9g,生地20g,炒黄柏10g。  
四诊:患者出已恢复农业劳动,行走一天都不觉累,腰膝关节未发生疼痛,时有腰部微酸略痛。方加自然铜9g(醋淬、先煎)、熟地20g、骨碎补18g,改川断为30g,改制附片为12g。以上方3剂共为细末,每服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以巩固治疗.


.............................................................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

强直性脊柱炎,属血清阳性脊柱关节病,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本病之临床见证,主要病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前期肾痹型多有腰髋部酸痛,僵硬。久病肾督虚损骨痹型致脊柱强直,畸形,X 线摄片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髋关节破坏,强直。西医至今多用消炎痛、保泰松等西药缓解症状,或配合固定的中药方治疗,虽有近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止痛药易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长期服止痛药还会成瘾,危害极大。现就吾师治疗经验选析如下。
1  强脊炎前期首分湿热痹阻肾督亏损肾痹型
笔者以病情轻重,试分肾痹、骨痹论述。肾痹为前期型,又分湿热郁阻和肾督亏损两型,湿热郁阻型证见低热持续不退,腰脊酸痛,或髋痛,膝肿痛,踝肿痛,舌苔黄腻,舌体瘦,脉细数等阴虚湿热症状。因阴虚湿热兼夹,至低热缠绵,痰瘀痹阻奇经,导致膝踝,尤其是骶髂关节疼痛,且在短时间内骶髂关节发生质的变化,其特点为湿热痰瘀痹阻奇经督脉之路。这类患者骶髂关节X 线摄片多以模糊为主。
案1  朱师曾治蔡某,女,21 岁,1997 年3 月初诊。
5 个月前,腰脊酸痛,尤以骶髂部僵痛明显,伴低热,两膝肿痛,此前常咽痛感冒,在当地医院X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炎,多方治疗均未见效,低热持续缠绵,大便不爽,舌体瘦,舌苔薄黄腻,脉细小数,无家族性病史,诊为督脉亏损,湿热痰瘀阻络,缠绵难解,虚实夹杂,治以清湿热、补肾督、通奇经。药用: 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药、金荞麦、鸡血藤、威灵仙各30g ,青蒿、银柴胡、乌梢蛇、炙蜂房、 虫、徐长卿、广地龙、炙僵蚕、虎杖各10g ,甘草6g。水煎服,日1 剂; ②扶正蠲痹胶囊1 号、2 号,各服2 枚,每日3 次,饭后服(扶正蠲痹胶囊采用鲜动物药蕲蛇、全蝎、蜈蚣、地龙等,以低温冷冻干燥技术而制成,其蠲痹通络,祛风定痛之功优于干燥之常用生药,1 号偏温、2 号偏寒) 服药50 余剂,低热缠绵已解,体重增加1kg ,两膝肿痛大减,惟腰痛未已,咽燥不舒,有粘痰阻塞感,上方去白花蛇舌草、山药、青蒿、银柴胡,加全当归、生地、熟地、北沙参、补骨脂、杜仲各10g ,再服60 剂,诸证消失,停服汤药,继以“益肾蠲痹丸”巩固疗效。
案2  倪某,女,22 岁。双骶髂关节痛半年,翻身困难,伴无力,腰脊痛,面少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当地医院据X 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炎早期,HLA - B27 阳性,有家族强脊炎史。朱师诊为肾督亏损,脉络不利之肾痹,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药用: ①穿山龙50g ,生黄芪、鸡血藤、威灵仙各30g ,鹿角霜、制延胡索各20g ,淫羊藿、熟地黄各15g ,仙茅、乌梢蛇、肉苁蓉、补骨脂各10g ; ②益肾蠲痹丸4g×180 包,每服4g ,每日3 次,饭后服,以此方出入共服60 剂,诸证消失,嘱以益肾蠲痹丸巩固。
按 笔者所选以上两案,一为湿热郁阻下焦肾经,低热缠绵不解,一为肾督亏损,奇经不利,前者为寒热虚实夹杂,朱师治以清通补兼司,后者则以虚损为主,一派虚寒见证,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异途同归,均收佳效。同是强直性脊柱炎之前期症,如医者囿于西医之诊断,以辨病论治,对号入座,结果则遥无愈期,以误治为不治。中医之优势在于辨证施治。纵观全国老一辈临床家,均有异常巧妙的高招,善于在高新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病因病机和客观的临床见证中,抓住要领和精髓,把冥思苦索,心领神会,独有见地的东西,变成创造性的观点和方法,在临证中变化从心,不拘一格,遵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乃化生法外之法,方外之方,不求神而神在,不言法而法成,达到似此上工者之境界。老一辈的高超医术和创造性的发挥,出自历代诸贤而高于诸贤,来于实践而高于实践。朱师在湿热郁阻肾督案中,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的治法,乃是大方复治法,古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之先例。曹仁伯曾云:“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强直性脊柱炎前期型之湿热郁阻肾督案病机复杂,寒热夹杂,虚实兼见,正虚邪恋,肾督虚损,多脏受累,如用单纯的方药往往顾此失彼,朱师采用此法,可谓缓妥周全之法,大方复治药味虽多,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协同发挥或相加,毒副反应则会因相互制约而不显。药味虽多却杂而不乱,多方兼顾,标本同治,而又主次分明,配伍之妙当乃别开生面。方中蒲公英甘平,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缪希壅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本草新编》云“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利湿、解毒,临床体会尤能清肝肾下焦之湿热郁结,民间单方一味白花蛇舌草治热淋即是明证;山药甘平,为气阴两补之品;金荞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疗效。以上四药同用共奏甘平之剂,能补肝肾,甘寒微苦能养阴、清热、利湿。盖湿热郁阻肾督之证,清中寓补,久用无弊;鸡血藤活血舒筋,补血镇痛;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青蒿“和解枢机”清透伏邪;银柴胡不独清热,兼能凉血,治虚劳骨蒸,自有实效,二药合用对湿热留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尤有佳效;乌梢蛇、炙蜂房、 虫、徐长卿、广地龙、炙僵蚕等同用,意即益肾壮督,蠲痹通络;配合扶正蠲痹胶囊1~2 号,通补兼施,寒热相佐,疗效相得益彰。下案见证为虚损寒瘀,专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为主,即可速愈。故医者“言常者易,通变者难”也。
2  强脊炎久病肾督亏损骨痹型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气血肾精亏损,督脉空虚,外邪深入经隧骨骱,临证多见颈项前倾,胸椎后突,严重佝偻,目难平视,腰膝酸软,晨僵,夜间疼痛,髋关节强直或半强直,舌体胖嫩,舌苔薄白,脉沉细数。髋关节X 线摄片多有变窄及破坏,少数有融合,脊椎摄片呈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椎间小关节模糊,韧带钙化等。骨痹之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及外邪久闭由虚至损,虚中夹实。盖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督脉,则不荣则痛。督脉空虚,风寒湿乘虚而入,壅阻经络久而变生痰瘀,深入经隧骨骱,则不通则痛。因痰瘀阻滞,故出现肿痛、晨僵,活动功能受限等证,治当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虚实兼顾。
案3  朱师曾治汪某,男,28 岁。肩、双膝、腰骶部疼痛7~8 年,加剧半年,渐至行走,翻身,下蹲受限,伴发热,经当地医院检查RF 阴性,ESR60mm/ h ,ANA 系例阳性,X 摄片: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椎体融合,骨髓显示:缺铁性贫血,现每天用消炎痛片,雷公藤片维持,刻下:夜间出汗,面色无华,二便正常,苔薄腻,脉细弦,朱师诊为肾虚骨痹之强直性脊椎炎,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药用: ①穿山龙50g ,青风
藤、仙鹤草、律草、威灵仙、鸡血藤各30g ,青蒿子、生熟地各15g ,乌梢蛇、炙蜂房、 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 剂; ②扶正蠲痹胶囊1~2 号各服2 枚,每日3 次,饭后服; ③消炎痛栓30枚,剧痛时用1 枚,塞入肛门内止痛,以上方出入,酌加生黄芪、生白芍、伸筋草、炒白术、制马钱子、徐长卿等服180 剂,发热一直未作,体重增加,腿肌有力,站立、行走、穿衣均复正常,惟关节疼痛未已,再嘱守服100 剂,诸证消失,行走、上下楼均自如,面转红润。舌脉正常,X线摄片复查股骨头密度较前大有增加,再以原方去虫类药并制马钱子,配合扶正蠲痹胶囊巩固2月,证情稳定,恢复工作。
按 朱师博究本草,熟谙药性,处方用药常自出新意,别具一格,上案“前期型”乃因湿热郁阻下焦致
肾督亏损,见阴虚兼夹湿热之证,妙用蒲公英、蛇舌草、青蒿、银柴胡、金荞麦等甘寒、微苦、养阴、清热、利湿,合清透郁热、和解枢机、蠲痹通络之品,使久郁下焦之肾经湿热迅速得解,低热不复发作,证情逐日好转。本案低热前医久治不退,乃因外邪深入经隧骨骱,久病入络,痰瘀壅阻经隧骨骱,非虫蚁之品殊
难获效,朱师在蠲痹通络,益肾壮督的主方中,选佐青蒿子疏透骨中之热《, 本草正义》谓“青蒿子专治骨蒸,盖凡子皆重,故主里证,且清芬又能疏解血中之滞。”选青风藤泻下焦血分湿热《本草汇言》云:“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又妙以仙鹤草、律草为伍,仙鹤草苦辛而涩,能止能行,补涩之中寓有宣通之意,且有强壮强心之效,合诸药久用,颇能提高蠲痹通络之功;律草甘寒,清热利尿、消瘀解毒,朱师除用于散结除蒸,利水泄热之
外,常妙以大剂量律草通络止痛,且此案重用律草伍大剂量穿山龙,一寒一热,颇能提高通络止痛,通络退热之功,律草又有清退虚热之效;穿山龙除散寒止痛,祛湿利水,化痰消肿,活血解毒等功能之外,更有强胃消食,强壮扶正的作用。更值一提的是改口服消炎痛片为消炎痛栓塞入肛门止痛,消除了长服消炎痛引起胃出血和成瘾的副反应,这些自出新意,别具一格,唯善而用的大医风度,乃吾辈之模楷也。自古以来,中医流派众多,然均各是其是而各非其非,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者鲜。以师所是为是,师所非为非,乃中医学发展之憾事。荀子对战国时期诸子蜂起之评价云:“诸子皆有所见,亦皆有所弊,”中医之门户之见又何独不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科学的论证。邓老指出:“中医经历了近百年的沦桑而不倒,靠的是中医有一套指导实践的系统理论,能治好病,包括急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吾等整理发表朱师之“经验和特色系例”23 篇(未完)涉及内外妇儿伤诸多疑难杂病,其中多种疑难病症,至今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药,足可证明中医学术是至精至微的科学,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