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元纪大论》及宇宙根源 2

 johnney908 2014-06-01
:来知德阴阳图
图片: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来氏太极图简介
  来知德是明朝一位对象、数、易理并重的易学家,在《易经集注》中,来氏对太极、象、数、踪、变诸独特概念均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和发挥。上面的太极图来自来氏的〈易经来注图解〉一书,系来氏所画之“圆图”,故也可以称之为“来氏太极图”大体上同“阴阳鱼古太极图”类似。不同的是,来氏太极图中心以一圆圈代替原来的“鱼眼”,来表示理或道对于阴阳两气的主宰,图下并附有三句话,即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对待者数。
  
  来氏自己对此图作了解释:“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变常、吉凶,皆尚乎其中。孔子系〈易〉,首章至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及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形上形下数篇,以至幽赞于神明一章,卒归于义命,皆不外此图而神而明之。一部〈易经〉,不在四圣,而在我矣,或曰:‘伏羲、文王有图矣,而复有此图何耶?德曰不然。伏羲有图,文王之图不同于伏羲,岂伏羲之图差耶?盖伏羲之图,易之对待;文王之图,易之流行。而德之图,不立文字,以天地间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此则兼对待、主宰、流行之理,而图之也。故图于伏羲、文王之前。”可见其对此图评价之高。
  
  图中心为纯阳之体,一念未起时,及一心不乱时似之。为先天境界。中间近阴阳分界之两尖角,为念头动处。白的尖角,为阳之起点。亦为返本复阳之最初动机。黑的尖角,为阴之起点。亦为放浪阴私之最初失著。黑白中线,为阴阳分界。一切人事,皆可以此阴阳二气之盈虚消息图推究之。世界一切现象,皆包括于此图当中。如想深造易学,久视此图,默默冥想,则别有洞天。
视此图默默冥想:可“明心见性”。
坛经曰:前念不生是心,后念不灭是佛。前念、后念均是本性的作用。白尖动则阳性(善意)生,阴尖动则阴性(恶意)生,一切事物的来去变化全在于这两个念头,即这两个尖。若这两个尖不动就是清净之心,即原来的本性。若动则生一切事物。
佛家认为清净之心,若不执著于那些来去的变化,通过修持可觉悟人生,生般若(大智慧)成佛。
世间的一切人事,皆可从这图的阴、阳二气之盈虚看出真相,人的一生若在这些事物中生贪、嗔、痴.......迷失了本来的清净之心就是众生,即凡夫。
此图中的黑白中线为阴阳分界。人在一切事物中,能够看破那些来去的变化都是“空”的[这个空,深入钻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便知],在黑白分界之中清净之心不受干扰,恪守中观修持,离一切相即佛。余以为用来氏图、阴阳五行生克图、五气经天图三图结合病情分析病机,是好办法。
Posted: 2013-09-28 09:36 | 13 楼太极图又来自何处?原来是明代大理学家来知德绘制。来知德(1525—1604年),号瞿唐,潜心研究《易》和悟道达29年之久,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完成著名的《周易集注》。在这部书中,来知德根据他理解《易》的义理和“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绘制了“来瞿唐先生圆图”(见图3), 后人也称其为“来氏太极图”。据称此图蕴涵天地万物演化之理


益民老人按语:
此图在《医宗金鉴.运气要旨》里称为“阴阳图”,与“太虚图”存放在一块。以之说明“理气”是宇宙根源。所言图示,不用详尽的文字示意,一看便知。
益民老人问:谈谈三者怎样结合,可以麽?
余只好说说浅见了。
五运六气是诊治疾病的大纲,外感病不能脱离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记载:“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这是说,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的气候运行变化,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的气候运行变化。
五运六气中的司天是说客气六个时段中的三之气,所言在泉是指客气六个时段中的终之气,客气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在运行过程中,在每一气都有机会成为司天之气,每一气也都有机会成为在泉之气,那么风、寒、暑、湿、燥、火也随之变化。
中医是天地人合一的观点,人在风、寒、暑、湿、燥、火变化中得病,因而得懂得五运六气,方能知道病因。
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颜色(丹、黅、苍天、素、玄)横经天空不同的部位,与该年气候变化特点相关,定为各年的岁运。经易学家测出该年岁运中的那种客气为主,人在其中犯何种病多,医者便知病因。
然后再看五行生克图,结合病人的体质(木、金、土、火、水体质)等具体因素,对症下药,实现体现中医个体化治病的特色。
因以前没用过这样图示医病,这只个人看法。现在认为是“好办法”,准确地说是好方法。感谢益民老人赐予的这个好方法。
这只是个人管见,请益民老人指正。唐老说的对,这三者结合,也就是阴阳与五行结合。经言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阴阳五行交错变化,为医者效法天地,用以养生防病治病,莫不如此。益民老人:
宋明及请代的理学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程朱(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是陆王(陆九渊、王明阳)为代表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是以张王(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属于朴素的唯物论体系。唐老的观点大概属于心学的范畴。这一派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智神明为宇宙根源。请看下面转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