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学医备忘录

 东方不黑 2014-06-03

                      学医备忘录

一。血瘀

如果瘀在血脉微循环等外围系统的,就用通窍活血汤,通窍重在麝香一味;

如果瘀在上焦中焦的,就用血府逐瘀汤;

如果瘀在妇人子宫的,就用桂枝茯苓丸,也可以用少腹逐瘀汤,常利用经期治疗;

祛瘀四味为红花、桃仁、丹皮、川穹;红花治上、丹皮茜草治肝;严重的可以用地龙祛瘀;

二。祛湿

祛湿之药常用苍术白术,另外有薏苡仁、知母、防己、陈皮、半夏、茵陈等,皆视其所在而投之;

如果湿在皮肤,就用麻黄加术汤;

如果湿在肌肉,就用麻杏苡甘汤,湿在肌肉会痒,也可以两方同用;

如果寒湿在血脉神经、骨头关节,就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如果湿已成痈,试试阳和汤;

如果湿在三焦系统,造成脾胃吸收功能下降,常有纳呆便溏,身体臃肿,就用防己黄芪汤;

如果湿在脾胃,就用二陈汤(陈皮和半夏)或平胃散(厚朴陈皮苍术);

三。三焦

辅行诀里面的阳旦和阴旦是放在外感天行病里面的,都是针对少阳系统的,如果按六经辨证来说,他们对治的是少阳病,包括胆和三焦,其中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管补三焦之阳(能量),大阴旦汤(小柴胡汤)管清三焦之阴(物质),都是很重要的方子。他们的合方就是后世的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补三焦之气,柴胡+黄芩+半夏清理三焦,缺点是升发太过,可以与肾气丸同用。

三焦祛痰的话,可以考虑温胆汤,生半夏+竹茹可以去三焦之痰,白芥子也可以去三焦之痰,所谓“怪病皆从痰治”;

柴胡类方有具体指征,以胸胁苦满为主,病位在身体两侧,一旦有症,就可以用之。例如水饮一般用苓桂类方,但如果有柴胡症,则柴胡类方也可以去水饮,所以六经辩证应为主线。

四。中焦脾胃

如果只是虚,就用四君子汤,虚且湿就加陈皮成五味异功散,再加半夏成六君子汤,补虚利痰都有了;

如果既虚又寒,就用理中汤倍党参,因为有寒,所以吃前2-3天就要开始禁冷食,以免上火;

如果脾胃有湿,那就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

都说小建中汤是补脾阴的,我认为顾名思义还是以补脾阳为主,所谓建立中气;

五。病理分析

其实世上的病,按八纲辨证分,绝大部分都可以分成阳虚(功能性疾病)和阴实(器质性疾病)两种,另外还有极少一部分是功能紊乱性疾病。再辩表里寒热以及主症,就基本可以确定主方。

阳虚之症常用四逆汤扶正,但四逆汤只是医圣示人以规矩,是单纯的扶阳之方,但今世之人除了阳虚以外,多有阳强不能密的症状,故对虚火上浮之人常佐以肉桂引火归元、砂仁黄柏纳气归肾、山萸肉酸枣仁酸收酸敛、活磁石重镇潜阳等,以达到阳密乃固的效果;不严重的也可以从气虚治疗,常用黄芪补三焦及胸中宗气,用人参补五脏及胃中化源;

至于阴实之症,要在祛邪,邪之为物,无外乎风寒、瘀血、水饮、湿气、痰凝,而祛邪之时,既要考虑病人的耐受力,也要给邪以去路,所以无汗时要发汗,便秘时要通便,癃闭时要利尿,再佐以祛邪的药,则邪可去除;

六。热症常有,并非阳旺,而是伤寒化热,一旦遇到,风引汤是一个不错的方子,主症一定有烦躁、舌红苔黄、便干尿黄、脉数等,再遇到动症就可以一试,热症都比较凶险比较急;其余就是阳明热症了;

七。桂枝、芍药本来是入血分的药,桂枝会沿着血管往前冲,动能很大,但如果要使它的动能发散开来,就要加入生姜,以形来分析,生姜有发散的药性,且能够把药带入气分,例如桂枝芍药知母汤;如果要将药物带入血分,可以加大枣,大枣粘答答的就是血分的营养剂,例如炙甘草汤;如果要从血分一直到气分,那就生姜大枣一起加,例如桂枝汤;所以加生姜大枣时要考虑病在气分还是血分。

八。寒症

我们有姜桂附三味热药,是药都有寒热,这是药性,所谓寒热温凉平是也。

如果寒在太阳肌表,就用麻黄汤;

如果寒在少阳胆及三焦,可以试试温胆汤,是作用于少阳且祛寒祛痰的方子,其实是用半夏+竹茹替代柴胡,用大剂量的生姜为君去少阳之寒,看来生姜一味,上可入肺,中可入脾胃,其散性可入三焦;

如果寒在中焦脾胃,食少纳呆,那就用理中汤;

如果是“心胸中大寒痛,腹中寒,出见有头足”,就用大建中汤,一般就是胃肠中寒;

如果寒从里到外,从少阴到太阳,就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了;

如果寒在三阴,也就是里寒,尤其是少阴心肾,就要用到四逆汤了;

如果寒在血脉神经末梢,在血分用当归四逆汤,在气分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如果寒在女子宫,就要用温经汤;

九。阴实

1.麻黄桂枝可去表实;

2.大黄芒硝可去肠腑(六腑也在其中)实症,大肠癌不可缺少;

3.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能使阳气回头,肺家干燥有实的时候(如肺气肿、肺纤维化)可以恢复肺功能(热性实症);

4.生硫磺、生附子是至刚至阳之药,阳药可以破阴,阴实重点考虑;

5.生半夏可以去至高处之水,故小青龙汤加生硫磺、生附子可以治疗脑瘤(必须用生半夏);

6.阳药可以破阴,咸味之药能够软坚去实,诸如牡蛎、瓦楞子,所以阳药加上咸味药的组合就可以治疗阴实;

7.活血化瘀的药能够很好地去掉血分的实症,如茜草、炙鳖甲能够入肝,抵挡汤能够去子宫之实;

十。邪之去路

常说“邪之来路即邪之去路”,表明排邪是要给其路径的,联想这次治疗痛经,为什么能够一剂就已,覆杯而愈,在很大的因素上就是利用了经期排邪的天时,但是有的病排邪没有天时怎么办,那我们就要人为的给邪以出路,该发汗时发汗,该利尿时利尿,该下法时用下法,这叫开门逐盗,所以大黄、苓桂的使用频率还是很大的。

十一。处方思路

1.先按阴阳辩证法确定是阴实(器质性疾病)、还是阳虚(功能衰竭性疾病)、或者生命信息问题(功能紊乱性疾病),再按表里寒热以及主症确定基础处方;

2.按照《神龙本草经》掌握五脏用药规律,并按五行生尅切断病的传变途径,或进行单味药物的加减。

十二。气分与血分

邪在气分,即为风寒、水饮、湿滞、痰凝,一般形体偏胖,谓之痰湿体质;邪在血分,即为瘀血,一般形体偏瘦者易得,常为桂枝体质;

十三。水饮一症,常以茯苓桂枝为组合,谓之苓桂剂,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严重的时候(例如腹水),要利用淡味渗利的阳药,比如芡实、薏仁、莲子、白术、冬瓜皮等,方剂的话,病人讲话声音很大,就是实证,可以用分消汤,也叫实脾饮,如果病人阳气都没了,就用补气治湿汤把水排掉;

水饮在头在肺,就用小青龙汤;

水饮在胃,就用苓桂术甘汤;

水饮在膀胱,就用真武汤;

水饮在四肢百骸,就用五苓散;

腹水,就用分消汤或补气治湿汤;

肺积水,还有十枣汤;

十四。痰凝一症,有“怪病从痰治”之说,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药物,如在肺就用桔梗苇茎葶苈子、焦痰就用皂荚、在心脏心包就用瓜蒌薤白、在脾胃就用二陈,陈皮和半夏、在三焦就用白芥子、排脓就用赤小豆,其中生半夏用的很广,三焦胃肠等都用到;

十五。普遍适用

1.“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是中医界流传的一句话,是说防风通圣丸适用范围广。防风通圣是解表、清热、泻下三者并用之方,方中以防风、麻黄、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以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配滑石、栀子清湿利尿,引邪热从小便排出;用黄芩、石膏、连翘清泻肺胃积热;加入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各药配合,共起解表通里、散风清热之效。所以它对便秘、皮肤病、肥胖症均有疗效。我认为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一个清理身体内外的一个很好的调理药,所以吃吃停停比较好,达到清理人体垃圾的目的,比较遗憾的是忽略了对三焦这么一大块的清理。

2.十年一剑全息汤适用范围比较普遍。

3.“怪病皆从痰治”,问题是要分辨清楚是何处有痰。

4.“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我认为求之于肾,就是求之于“潜”,因为肾德在潜(坚);其二,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潜得住,我们的先天元气才不容易耗散掉。

5.唐容川讲“久病必有瘀”,治病必得活血化瘀。

6.重视少阳,“三焦通百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少阳从物理上说是一身气机运行的路径(三焦),从功能上说是一身气机升发之机(胆),所以柴胡黄芪愈人无数,但柴胡久用必伤肝阴,故也有用白芥子替代它清理三焦之痰,用竹茹替代它引药入三焦的;黄芪入三焦升发少阳之气,也可补其胸中大气。

十六。立法处方

结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以及金匮的杂病排邪处方是最根本的处方大法,这样基本以蔡氏的六经辨证加上倪氏的金匮去除阴实的理念为主,来共同组方。

1.六经为病尽伤寒,所以方子里面一定要有太阳的方子以开门逐盗,去除病根;

2.根据六经传变,看看有无少阳证和阳明症,再辩证处方,加上少阳或阳明的方子;

3.辨明寒热,如果化热,则一般病从伤寒而来,加上祛热的方子,如茵陈、栀子、芩连、膏黄、黄硝等;

4.以上是蔡氏思路,再根据金匮要略的杂病论治,配上金匮的方子,这样就可以了,金匮用方参考倪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