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续命汤应用

 123xyz123 2014-06-04

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举个典型病例来说明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患者秦某,男,35岁,山西人,平时高血压140~160/90~110mmHg,并有头痛、恶心等症,1999年1月28日因所牵毛驴受惊,头部着地面,突发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左肢发抖,急送某院,查血压140/100mmHg,右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膝肘僵硬,四肢缩成背弓状,全身寒战,发抖。CT提示:基底节出血约20毫升,诊为脑破裂伤伴重度昏迷。

  经专家会诊,施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每天大约输液2500毫升左右,吸氧、鼻饲、导尿,经治八天,昏迷加重,咳嗽气促,通知家属,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无奈之中,于2月9日急诊收入我院。

  病人昏迷欲死,舌僵肢瘫,神昏失语,四肢痉挛,身屈背弓,肌无弹性,骨瘦如柴,入院诊断:脑中风,属中脏腑闭证。追述病史,平素血压偏高,后因抢救时大量液体输入,阴长阳消,阴寒收引,肺失宣化,脑窍郁闭。

  急用古今录验小续命汤:麻黄10克,防己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制附子60克,肉桂15克,白芍15克,川芎2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防风20克。

  用法:①药氧吸入;②药液热敷前后胸腹;③鼻饲或灌肠,每日6次,每次60毫升,间隔4小时。连用3日后,双眼睁开,患体肢软,抽搐停止,排出尿液,全身汗出。做头部核磁共振,结果与1月28日CT片对比,出血面积缩小,脑破裂伤密度减低,仍用药氧吸入、鼻饲小续命汤前后治疗120天痊愈出院,一年后随访,仍和常人无异,可以驾驶汽车。

  思考本病案,主要是重用麻黄、肉桂、附子,此大温大热之药,可发汗消瘀,通畅五窍,使出血得以吸收,受损的脑组织恢复。

  此案使笔者认识到孙思邈把“古今大小续命汤”录入到《千金方》之中,对治疗中风昏迷欲死者的奇效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评价如此之高,绝非偶然,此案例使笔者真正体会到了小续命汤的确是治疗脑出血的金方,方中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人用此方即应验,所谓“续命”乃指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故该患者瘫痪肢体逐渐得以恢复。

李寿庆应用小续命汤验案
□ 辛文华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院

  李寿庆主任医师,五世业医,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崇尚仲景学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兹介绍临床应用小续命汤验案两则,供同道交流参阅。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麻黄、防己、人参、黄芩、肉桂、甘草、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组成。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本方具有祛风扶正,疏通经络,温阳利水的功效。

  在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祛风逐湿,以开其表;又邪雍于外,则里气不宣,故郁而化热,当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和血;用附子既可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其表;姜、枣为引者,以调和营卫。

  李寿庆多年临床应用本方扶正、温阳、祛风、利尿之功效,在慢性顽固性的一些病症中,采用异病同治的理念,充分拓宽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

  案例一:肺心病并脑梗

  患者王某,70岁,农民。患慢性咳喘病史20余年,每于冬春两季发作频繁,屡经中西医治疗,终未根治。近半年常眩晕,肢麻,走路不稳,全身抖动,气短,喘息,咳痰不爽,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对症抗炎,静滴川芎嗪,症状时好时坏。

  刻诊:气短喘息,怕冷易感,痰多泡沫,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颜面紫绀,眩晕肢麻,语言艰涩,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弱涩滑。

  心电图:肺型“P”波,左束支传到阻滞,电轴右偏”;脑部CT:“腔隙性脑梗”。门诊按肺心病并脑梗收住入院。

  中医诊断为:“正虚受风,瘀水互阻”型“喘证、中风”。治以益气扶正,温阳利水,祛风通络,养血调营。方用小续命汤。

  组方:麻黄10克,桂枝6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芩15克,杏仁10克,红参6克,甘草6克,赤芍20克,川芎15克,制附子10克(先煎),生姜10克,大枣10枚。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咳喘平,眩晕除。

  临证思路:本例患者年高体衰,咳喘日久,肺气亏虚,难以贯通心脉,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脉道瘀阻,故可从气虚瘀阻立论;肺心病似中医“肺胀”之类,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咳而上气,目如脱胀,唇甲紫绀,此为痰夹瘀水,故可从瘀水互阻立论。

  脑为元神之府,至高至上,为清灵之地,纯者灵、而杂者钝。杂者包括:“痰,瘀,水浊也”。若正气受风,瘀水痰互结,蒙蔽脑窍。必当扶正祛风,疏通脑络,清脑开窍,化瘀利水,温阳扶正,此等危重病候,非小续命汤不能克敌制胜。

  案例二:风心病并面瘫

  顾某,男,60岁。患风心病20余年,常心悸胸闷,关节疼痛,自服芬必得、丹参滴丸、益心灵等药,久治未愈。近2周因感冒出现咳嗽气喘,心悸乏力,并渐渐出现右侧面瘫,口眼歪斜;门诊静滴青霉素、丹参注射液2周,收效欠佳。故前来住院诊治。

  刻诊:咳嗽喘息,心悸乏力,两颧红赤,动则尤甚,口眼歪斜,唇青紫,舌质暗红,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正虚血瘀,风邪外袭”型“心悸、面瘫”,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尿,祛风通络,方用小续命汤。

  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防风6克,防己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红参6克,甘草6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制附子10克(先煎),生姜10克,大枣6枚。守方加减共治疗1月半,诸症平息。

  临证思路:本例风心病出现水肿面瘫之后,可归入“水气病、中风病、中经络”范畴。治疗抓住“心主血脉”,血行不畅,血不利则为水,治以化瘀利尿,邪从水道而出。又以肾主二便,“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为据,方中,附子,桂枝,防己,赤芍,温阳化瘀利水为君;人参配附子、防风、甘草、川芎扶正益气,速祛血中之风为臣;半夏、杏仁、黄芩宣泄在表之风湿,兼清在表风湿入里化热之势为佐;姜,枣调和营卫为使。是《内径》“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临证治疗理念的具体体现。

小续命汤治疗面瘫见效快

 组成:麻黄、桂枝、防风、防杞、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    治: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    2.风湿腰痛,痰火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减:(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仁、当归。     (2)去芍药,以避中寒。     (3)烦躁不大便,去桂、附,倍芍药,加竹沥。(4)日久不大便,胸中不快,加大黄、枳壳。(5)脏寒下利,去防杞、黄芩,倍附子,加白术。(6)呕逆加半夏。(7)语言蹇涩,手足战掉,加石菖蒲、竹沥。(8)身痛发搐,加羌活。(9)口渴加麦冬、花粉。(10)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11)汗多去麻黄、杏仁,加白术。(12)舌燥去桂、附,加石膏。

     义: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用也。人参、甘草补气;川芎、芍药补血;此中风寒,气血虚者所必用也。风淫故主以防风。湿淫佐以防己。寒淫佐以附子。热淫佐以黄芩。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变化方:加减法:     (1)本方倍麻黄、杏仁、防风,名麻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无汗恶寒。    (2)本方倍桂枝、芍药、杏仁,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3)本方去附子,加石膏、知母,名白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    (4)本方加葛根,倍桂枝、黄芩,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    (5)本方倍附子,加干姜、甘草,名附子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无汗身凉。    (6)本方倍桂、附、甘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无热。     (7)本方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     (8)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     (9)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煎服法: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方剂分量 参考《备急千金药方》     麻黄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生姜(五两) 人参 川芎 白术(前方用杏仁) 附子 防己 芍药 黄芩(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世人治疗面瘫多以牵正饮加减为法,之所以见效慢,不思因果故也。邪气为因,病为果。风寒邪气为因,口眼歪斜为果。       小续命汤治疗

面瘫之所以奏效快,就因为针对面瘫是外感风寒引起。方中以麻黄汤防风疏散风邪、发汗解表,以人参白术白芍川芎附子补虚扶正。       个人认为小续命汤治疗面瘫,当以发病在一周内为佳。超过十天,还是牵正饮加味如活络化痰诸品为佳。      

安徽张琼林有一方治疗面瘫:曰:面瘫一诊牵正饮   金银花、连翘、葛根、羌活、桂枝、白芍、僵蚕、蝉蜕、防风、野菊花。一般一诊(五帖)痊愈或见大效。我试过确如所言。(为了记忆我还专门编了一个趣味歌诀∶峰哥干活(喝)橘汁瞧金蝉吃蚕。哈哈,让大家见笑了)       后来在一本书中的热敷疗法中得到启发,处方:当归60  川穹60  白芷60  细辛60 丁香60  猪牙皂角60克。熬好后,用两条新毛巾轮换热敷患侧,一日三次,一次半小时。热敷三次后第二天感觉患侧非常轻松,10天后基本痊愈,之后又加强治疗一周。

《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吴某,男,25岁,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后酸胀,脖颈强急而不灵活,因工作关系并没有引起重视。三日后,脖颈处略好一些,但却发现左面部歪斜,皱眉、努嘴、眨眼时与右侧明显异样,肌肉发板,用手抚摸,皮肤感觉麻痹。经偏方及西药治疗4日,没有效果,面部状态和感觉如初。来诊时患者心理负担很大,怕遗留后遗症而影响美观。叫其做微笑、努嘴等动作,可见左额皱纹消失,左眼皮眨动失灵,左鼻唇沟变浅,但舌尖伸出时并不歪斜,苔薄白,湿润,言语清晰,皮肤偏白,病后一直无汗,微恶寒,脉沉细寸微浮。根据病史和症状,此非中枢性脑血管之病变引起,乃周围性面瘫。辨为风邪袭络,中风口歪,用《千金》干姜附子汤温阳通络,散寒和痹。麻黄12克,附子15克,干姜20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细辛3克。用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早晚温服,晚间服药后,盖被取汗,汗透为度,及时擦干,避风而卧,不可令其过汗。并针右侧地仓、颊车、合谷等穴,隔日一次。三日后,效果很明显,左鼻唇沟已见转常,但额纹、眼睑等处如前。与上方续服四剂。注意休息,忌烟酒、熬夜、寒凉、疲劳等不良刺激。再诊,除口干及抬头上挑眉毛时,左额纹不见外,余皆正常。停用针灸,避免伤其气血,转用小续命汤加栝蒌根、石楠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三剂而愈。王女,38岁,数年前,身体受风,起初并未在意,后来瘙痒加重,便用防风、艾叶煎水熏洗而愈。已经好多年没有发作了。近期因工作于野外,汗出粘衣,未及时擦干,而着风邪侵袭。表现为皮肤瘾疹如蟾蜍皮,瘙痒难奈,昼夜搔抓,皮肤可见抓痕累累,血色渗出,患者甚为痛苦。又用防风等熏洗而无效。诊见其皮肤暗红、干燥,搔抓处有渗出,口唇干呈暗红色,大便略干,2日排一次,小便黄少,夜间睡眠极差,心烦易怒,饮食无味,舌红苔白干,脉象略浮。此乃瘾疹,当活血驱风,益气养血,用《千金》石楠汤。石楠叶20克,麻黄10克,黄芩12克,干姜6克,当归12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生地20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吴茱萸6克。用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5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取汗,另500毫升温洗周身,洗后避风,并忌生冷、粘滑、肉面、鸡等物。三剂后,收明显疗效,瘙痒大大减轻,夜间也不心烦了,白日工作中已不觉此病之存在,夜间略有瘙痒,但不重,患者的情绪也比来前转好,能很积极的谈话嬉笑。嘱其饮食要清淡,并注意情绪的不良影响。又与三剂收功。另外,江西有个已故的地方名医叫汪承恩的,很善于用古方治病。他在《杏林医选》一书中记载,用《千金》刘寄奴汤治疗瘾疹瘙痒,很有效。但我没有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中查到该方,也没有使用过,不过从药证来分析,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子,对于难治性瘾疹,当有效。今写出供同道研究。刘寄奴9克,土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生地9克,蝉衣6克,玄参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板蓝根9克,地丁9克,水煎服,所剩药渣可以擦洗病处。小结: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又常兼挟它邪致病,造成顽疾痼疴。但初起往往因为症状轻微,而不易被人察觉,当发作时,又常被误诊。在当代更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此类疾病,宜及早预防和治疗。《千金要方》言:“在皮肤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滞,则不知痛”。大多风痱、偏枯、瘾疹、风痹等都是由风邪所致。所以在汉唐之际,大小续命汤及其加减方,使用的机会和频率是很高的。本文所用的两个方剂都是由小续命汤加减而来,只是根据疾病的各自表现,而治疗的侧重不同而已。

小续命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续命汤是古人治疗中风从外风立论的代表方,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首列此方,称其为“六经中风通剂”。在唐宋以前是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剂,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由于内风立论的出现,如刘完素的“火热论”、李东垣的“气虚论”、朱丹溪的“湿痰论”,中风的论治从此改观,小续命汤的使用便受到冷落,尤其是近代小续命汤几乎被弃用。笔者在诊治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1例头痛、耳鸣患者的过程中运用该方加味,效如桴鼓,因此对该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70岁,2010108日就诊。以“头痛、视物模糊、双下肢麻木、乏力4年”为主诉,诉4年前冬天可能因劳累感受风寒,出现“感冒”伴头痛、头重,经治疗好转,但头痛无明显改善。头痛以右眼眶周围至头顶如披荆棘,全头如有人用劲扯拔头发,遇冷风或时有深夜时加重,发作时如帽紧缚或如刀劈,自觉头在缩小,惊恐不已,后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虽行平地却如走下台阶。给予中西药物治疗(西比灵、镇脑宁等)症状无改善,至当地医院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B超等均正常,行鼻咽镜检查未发现异常,颅脑MRI提示:脑白质、胼胝体处脱髓鞘病变。诊断为多发性硬化。予以激素及甘露醇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曾于3年前有大约2个月的缓解期,当时除偶有轻微头痛外,其余症状消失,亦停用激素。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予以激素及甘露醇等对症处理,此后症状反复,停激素后复发,且先后出现尿频、尿急,尤以夜尿频多(起夜36次),腰痛及双下肢麻木,全身乏力。于是用小剂量激素加芬必得、正天丸、维生素B12或银杏叶片等维持至今。现除以上症状外,自觉右侧面部皮肤增厚变粗糙,伴有虫行感。查体:神志清楚,黄胖体质,精神差,对答切题,步态不稳,右眼裂稍小于左眼,额纹存在,伸舌居中无偏斜。神经系统检查:垂直复视,右眼外展稍受限,双下肢浅感觉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及腱反射稍亢,巴氏征(-)。视力左4.8,右4.6,余无特殊。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医证候:神疲,少气懒言,四肢不温,面色黯黄,黄胖体质,舌质黯淡,苔薄白润,脉弦细。中医诊断:中风。根据六经辨证乃太阳、少阳、少阴合病;证属肾阳虚损,阴寒内盛。治则:辛温发散以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以温阳扶正。予小续命汤加味:炙麻黄6 g,制附子20 g,细辛6 g,党参15 g,黄芩6 g,桂枝10 g,白芍12 g,杏仁10 g,防风10 g,生姜10 g,甘草6 g,黄芪20 g,葛根20 g,柴胡12 g,法半夏10 g,大枣2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自感头痛已愈十之八九,自行停激素及其他药物,因外出可能感风寒,出现恶心欲吐,自服红糖生姜汤一碗,遍身微汗后觉精神爽快,无其他不适。嘱甘草、柴胡、大枣的量减半,继续服药。服药4剂后,出现口唇起水泡,不痛,偶有干咳,无口干、咽痛、口渴、欲饮冷等热象,精神、睡眠、饮食均佳,大便正常,考虑为阳药入阴引起的排病反应[1],嘱继续服药。服6剂药后,除尿频外诸症释除,口唇水泡也消失。嘱其隔日服药1次,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并嘱自服右归丸或参茸卫生丸调理月余,尿频症状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

  案例2:患者,女,55岁,2011518日就诊。诉2年前春天,因“感冒”出现畏寒、流涕、咳嗽,伴头痛、头重,经治疗好转,头痛也有所改善,随后出现耳鸣,在当地医院予复方丹参、西比灵、尼莫地平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每遇劳累后症状加重,近半年来出现听力下降。至当地医院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B超等均正常,颅脑CT提示:未见异常。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鸣。中医证候:神疲,面色黯黄,四肢不温,偏瘦,舌质黯淡,苔薄白润,脉浮紧。中医诊断:头痛,耳鸣;证属脾肾阳虚,瘀阻耳窍。治则:辛温发散以祛风通络,益气温阳兼顾扶正。予小续命汤加味:炙麻黄6 g,制附子20 g,细辛6 g,党参15 g,黄芩6 g,桂枝10 g,白芍12 g,杏仁10 g,防风10 g,川芎10 g,生姜10 g,甘草6 g,黄芪20 g,葛根20 g,柴胡6 g,法半夏12 g,大枣2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自感头痛、耳鸣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诸证尽除。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笔者在诊治该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时,因其头痛、复视症状特别突出,运用六经辨证,参考《舒驰远伤寒集注》对头痛的诊治,拟用麻黄汤开门逐寇,桂枝加附子汤调和营卫、温经复阳、固表止汗以防麻黄汤发汗太过,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祛邪护正、畅通枢机时,发现三方组合后竟与小续命汤相似,遂在小续命汤的基础上加味。因考虑患者病情日久,予以细辛破陈寒、黄芪补气,竟又如加入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黄芪桂枝五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少阴中寒引起的头痛相对应,黄芪桂枝五物汤更适合气虚血痹中老年人使用。方中麻黄、防风、杏仁、生姜辛温散寒祛除外风;党参、附子、桂枝、甘草益气助阳;加葛根解肌生津、升阳以助麻黄解表;加黄芪补气,助党参扶正固本;黄芩清上焦之热,助半夏、柴胡和解少阳。全方寒热并用,攻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乃攻补兼施之法。小续命汤中麻、桂辛温发表,姜、附温里,今日临床绝无疑义。后人以为古人用它治中风,只是外去风寒的意图,才会有外风、内风的争论。笔者以为本方意图远不止这些,正如《神农本草经》谓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1?7坚积聚”,附子“破?1?7坚积聚,血瘕,寒湿痿?1?7,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9?9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素问?9?9藏气法时论篇》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刘河间在阐述玄府郁闭的治疗时说:“盖辛热之药能开发郁结,使气液宣通,流湿润燥,气和而已。”可见,小续命汤的作用除解表散寒外,还能深入经脉驱逐风、寒、湿、痰邪,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开结,调畅气机,疏通血气,涤荡瘀滞,起到温阳、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同时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热象。因此,只要是素体阳气不足、脾肾阳虚损,复受风、寒、湿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邪正相搏、正虚邪恋、气机枢机不利、痰浊瘀阻等证候,均可在小续命汤基础上随证加减,不必拘于后世“内风”、“外风”、“真中”、“类中”之争,总以临床见证为依据。

  另外,小续命汤加味可以拆解成小续命汤和小柴胡汤。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小续命汤有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脂质过氧化的活性,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以控制、减轻脑水肿,对缺血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小柴胡汤可解热、抗炎;抗自由基氧化,减轻自由基损伤而发挥抗衰老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压,镇静及对中枢神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激活作用[2]。小续命汤加味还隐含有黄芪桂枝五物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活血化瘀、增强免疫、促进细胞代谢等作用;葛根汤有抗炎、抗疲劳、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凝聚、镇痛等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使心脏兴奋、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及镇痛、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3]。因此,将小续命汤加味应用拓展到脑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治疗领域,值得做进一步的理论及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

古今录验小续命汤
 
    近读余国俊先生的《我的中医之路》,收获颇多。其创制或推介的诸多高效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验证。其中功效最卓著者,当属古今录验小续命汤。特录于此,望从事中医者牢记此方,该出手时就出手,可能创造奇迹呢!
    处方:古今录验小续命汤。
    药物组成:干姜3克,生石膏12克,当归9克,川芎3克,党参12克,麻黄6克,桂枝4.5克,杏仁6克,甘草3克。
    主治病症:风痱。
    证见:突然四肢麻木,迅速瘫痪(或偏瘫或全瘫),身无疼痛,口不能言,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的意识障碍)。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的“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氯化钡中毒”等疾病。
    如此急重的疾病,无论中医西医,治起来都比较棘手。但应用本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双下肢瘫痪14天

半身不遂案

       1、孙××,男,44岁。患者一月前某日早晨起床时,突然发生右半身不遂,并伴有失语,自汗,遗尿。立即送医院抢救,病情稳定后,仍有半身不遂,失语,遂特邀中医治疗。舌质暗,苔白滑,脉弦涩。辨证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方用本方治疗:麻黄、桂枝、党参、甘草、干姜、生石膏、当归各9克,川芎4.5克、杏仁4.5克。水煎服分二次。三剂。
       二诊:服上药后,上下肢稍能活动,下肢好转更著;能发单字音,唇音多于舌音。脉舌同上。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三诊:又服上方三剂后,已能开始下地试走,发音也较前好转,能发三到四个字的连续音,脉弦而不涩。继用上方,再服六剂。
       四诊:服上方六剂后,经别人搀扶可步行300至500米,上肢能自动屈伸肘活动。但仍感无力,发音较前清晰有力,遂改方调养。(《古方今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病某,年70多岁。素用肩背不适,上臂痛,某日右肩发硬去按摩,突然发现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经医治4-5天无变化。右脉洪大。给予续命汤4-5天。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皆减轻,十天后可扶拐步行。
       3、病某,64岁,男性。高血压已多年,半年前卒中一次,经住院治疗而好转,四日前出院,左半身肢体麻痹,自觉头重脚轻,腹胀,腰痛,体壮面赤,腹部膨隆,心窝部有抵抗感,血压210/95毫米汞柱。给予续命汤3剂后,左侧肢体活动好转,10天后,能作一般活动。一月后,可乘车外出,引起友人惊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