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倘佯大道(1)3

 健美人生 2014-06-04

语默  2012-06-18 01:15:33  

现在很多老板就喜欢到山里去,乃至到雪山上去。但这些名胜古迹已经人满为患了,唐师傅你们青城山这几天不晓得有多少人啊,不光是本地的,外地的更多。还不要说九寨沟。所以你要想找一个无人的净土,你一个人独呆,已经是非常奢侈的,王石这些人才可以去游珠穆朗玛峰,他找那种感觉,就是找那种宏大,宁静,孤独,甚至危险的感觉,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危险感觉。这个是常无里面的一种,我们精神里面需要一种无,这种无要把人世之间的喜怒哀乐,是非荣辱,成败得失放下。放得下就吃得饱睡得着,那个时候舒服。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晚上睡不着觉,往往是一些是非利害挂在心里面,影响你睡不好。如果能够把这个放下,绝对睡得好觉,也不会花几百块钱一个小时找心理医生谈话了。

我们在精神上能够做到无,第一,我们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不会得病

常有是什么?有没有?每个人的那个都是常有,一分钟、一秒钟都停不下来,永远不会下岗的。啥子下岗?一个膀子没有了这个都还无所谓,钱要是没有了,这个就要跳起来,字永远不下岗。字,还说重了点,就是我的感觉。笛卡尔的话:我思故我在。想一下,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感觉如影随身,不可须臾而离也,无时无刻都会感觉到存在,我思维,我怎么怎么,这个是常有。自己的精神存在是常有。有什么?不知道。看见方的就是方的,看见圆的就是圆的,看见黑的就是黑的,看见白的就是白的。这个叫缘起的感觉。所以眼识在佛教里面要九种缘,首先,第一要有眼根,你是瞎子如何看东西?第二要有对象,没有所看的对象,那个感觉也出不来;第三,要有距离,放得在美国,你看什么?放在你眼皮下,在你瞳孔上你也看不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嘛,要有距离;第四,中间要空,如果有障碍也不行,我们隔壁是关了门的,看不见,但是是存在的;第五,要有光线。没有光线也看不见;第六,要着意,要看那个东西,你要想看那个东西,你要用心看,你不能熟视无睹,心不在焉,心不在焉就是放在你眼前,你也看不见,杨贵妃刚才来了,啊,我没有看见,哎呀我打晃去了嘛。所以要心在那里才行,要用心、用意,要有注意力,没有注意力也看不见

所以常有这个东西,我们都常有,大道常有,但大道也常无,有无不二。我们的心也是常有常无不二。我们要把我们的心调理到最好的状态,两个法门,一个是无,要让它空,要放下,不要那么多卖儿卖女的事情在心里面顶起,要把卖儿卖女的事情放下,让它空,空了就有个惟精惟一的东西,浩然正气,归于至善,一个崇高的精神,一个圆满的精神本体,可以这样说它,这是有,是常有那么这里打坐,什么都不想,不能说我没有精神,我这个精神全神贯注在无念上。常无是无有一念,常有”,这一念是聚焦的,就是聚焦在无念上,这个是常有。大道是常无也是常有大道在哪里?找不到,你说大道无吗?宇宙万物哪样不是道?!道无处不在,常有。常有,你说这间房子是道,这棵树是道,也未必,你就把道矮化了,具体化了,也不是。所以,妙就妙在这里!

常无,欲以观其妙,大道的运行,万物的生灭,人事的机关,我们要才看得透、看得破。如果你站了队了,你是既得利益或者在一个圏子之中,那你就被局限在一个角落里面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就看不见全局了。事不关己关己则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你成为一个旁观者的时候,看外面的事情,清清楚楚,张家长李家短,太清楚了。你是张家的亲戚,是男方的还是女方的亲戚,你就断不清楚这个家务事。所以,常无,我们看常无里面的妙处;常有,我们也要看常有的妙处。

但是常有常无是一家人,要说是孪生子都不是,就是一个人,它都搞不清楚,一会觉得是有,一会觉得是无。众生就是众生,凡夫就是凡夫,被有无两个字弄得颠颠倒倒的,活不明白,搞不清楚。搞清楚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红楼梦》曹雪芹是搞清楚了的,开篇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他是悟了的才能写出《红楼梦》。所以,真假有无实际上是一个东西,从这面看是真的,那面看是假的,这面看是有,那面看是无。《道德经》紧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出,同出于哪里?同出于我们的心。说有说无都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在说,当我们的精神为了证明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理由,很多逻辑程序来证明是无;当我们的精神需要证明的时候,一万条理由来证明它是有。所以,玩出这个把戏的就是我们这个心。

大道也是一样,大道一会有,一会无,春天百花开,有;这两天下雨,一下百花就无,老天爷玩什么把戏?说有就有,说无又无。还是禅宗里的那个公案最舒服,喝!这声音有没有?有。还有没有?无。刚才肯定有,只不过是已经了,过了还是有,为什么现在没有?现在无嘛。再过一万年,刚才那一声还是有,尽管那一声是有,也只有那一点,之前无,之后也无。所以,有无怎么分得清楚?都是我们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认识方法而给它的种种界定,都是人赋予的界定,说有就有,说无就无,两者同出而异名,是心、是我们的精神同出。说唯心主义是人在说,说唯物主义也是人在说;你说辩证法是人在说,你说形而上学也是人在说。今天高兴了说你是唯心主义,明天高兴说你是唯物主义,就看皇上的心情如何?和当时的状态如何?如是这般道来。

大道是如此,人心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说平常心是道。道就是心,心就是道。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物复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这些说来说去, 其实就是这个心,修道就是修这个心。如果心都修不好,你修什么道?你炼些丹药来吃,吃了收命;你去念咒,拜佛,累了一阵子,老佛爷在那里理都不理你,不相干的。你心没有变过来,永远不要想入那个门。只有心通,法才通,心通,道才通。我们怎样修这个心,怎样让心通?《道德经》在八十一章中说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心通开窍的话,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之中,在精神世界之中不至于迷惑,不至于迷路,让我们清醒。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什么叫同谓之玄?我经常说,玄即黑也,玄就是黑。黑是什么?黑就是看不清楚,说不清道不明。这个一会是有,一会是无;有和无明明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怎么又成了一个东西?这就弄迷糊了。迷糊了就是玄。冯老师,你把我们脑壳都搞晕了。我说,晕了好,就怕你清醒了。清醒了你就反而错了。所以有时候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就对了,特别是睡着了、迷糊了。因为迷糊了,就不想这些了,就不去分别了,才能够进入庄子说的混沌状态。那个混沌了不起!现代的艺术家,搞朦胧派,形象派,形象主义,还有一系列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把意识朦胧化、混沌化,在混沌中自己延伸自己的感觉,在其中找出最美好最美妙的感觉。清晰的东西就是拿照相机拍下来,那个叫艺术品?不叫艺术品,那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功能,小孔成像功能,把时间片段的形象摄取下来,留存在档案之中,留待以后创造,创造还需要朦胧,需要混沌。

同谓之玄,玄者黑也,知北游于玄水之北,啊,那是黑咕隆咚的地方,昏天黑地,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的地方,那个地方是道源,功德母就在那个地方。我们说玉皇大帝是玄天上帝,唐道长是不是这样说法?我们这里看天是蓝色的,但在宇宙飞船一看,天是黑的。所以,中国的老祖宗了不起,早就知道天是黑的,是玄天。

黑,才深不可测,才有最大的容量,才有最无穷的创造性,就在玄之中,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不仅要把人的脑子搞玄,还要再绕几个圈圈,再玄一玄。今天我是以散话为主在说,下一次我就不散说了。我们再来看这个玄,有的时候我们脑袋要玄一下,就怕太清醒了。刚才我说一个人要保持清醒不容易,但是当你保持清醒的时候,我请问,你脑袋里有什么东西?越是清醒越是处于临战状态的时候,状态最好的时候,脑袋里面没有内容,那个也是一个玄。光明,绝对的光明等于绝对的黑暗,绝对的黑暗等于绝对的光明。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个状态好舒服,才能够从容不迫地生发万法。所以,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一切妙,万妙,万法从此而出,都是从这道门出来的。所以佛教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就这个门,众妙之门打开,万法俱足,森罗万象都是从这里出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是这道门,就是我们的心,意识之门打开,念头一开,什么都有了,从容不迫地生发万法。所以是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面就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意识之门一旦被打开,美丑善恶高下就都出来了,人的基本判断就是这个,美丑善恶高下,人的根本判断就从这里来——美丑,这个小姐漂亮,那个小姐太丑,这个哥们帅,那个哥们一辈子没出息,基本判断就是这些,美丑善恶高下是非嘛。

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常有,常无,玄之又玄。这几个字,今天简单介绍一下,以后还要介绍

今天有点兴奋,神说一通,《道德经》这个题目就像刚才曾道长说的,这个题目太大,很难有下手处,我就像天女散花一样,东扯西拉的,扯到再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弦,看哪种方式很够拨动自己那根心弦,这个是很重要的。人与人交流,需要耳朵,需要舌头,也需要眼睛,这种交流如何拨得动?人生有一知己足矣。人与人之间往往是聋子的对话,我在说,各位在听,有的人是尖起耳朵在听,用心在听,有的人带着一肚皮的成见在听,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听,一会想到这里,一会又想到那里去了,这个是人的常态,也是常道。交流有交流的规矩,什么规矩?就是我说,我应该专心致志地说,我不能打妄想,不能胡思乱说。听的人最好能够心平气和,不带杂念,认认真真来听,听完了以后再来进行反思。今天我在这里说了那么多,哪些还可以,哪些是胡说的?这个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佛教里面讲受想行识,首先是,我们能不能够安静地虚心地来听别人说什么,要听懂、就是听明白说的是什么?在听懂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加以判断,如果没有的过程,接受的过程,你要进行判断,那个是乱评、乱判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那就不行。

所以,要建立一种交流的平台不容易,一定要虚其心,以这一种状态来进行沟通。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很难沟通,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意图,各有各的难处,如何沟通?所以沟通是需要一个平台,沟通的平台。首先就是要使我们的心进入常无状态,不管是佛教讲的般若波罗蜜也好,不管是道教讲的内丹功夫也好,都需要使自己的精神进入常无状态,才与道相应,但常无又不能落入顽空。落入顽空不行,百不思百不想,坐在那里就像木头一样,那不行,那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是精神体。精神体,既然是一个活泼泼的精神生命,那么点在什么地方?就需要常有。啊,我现在全神贯注的正在的状态下,在接受外面的信息,那么你接受的信息就真、就实。当我把这个信息接受之后,通过想,回味、回忆,然后进入的状态,判断、分析,你才有分析判断这个基础。

进入常无的状态,你在保持常无的状态,你是不是有?这个就是,就是常有。我要经常使自己保持无,我才能经常保持有这个主体。常无,是内容的常无,我要把内容变成无,刚才道长在说体相用。常有是体,常无也是体,但是常有和常无是同出而异名的这个体,表现的内容一方面是无,同时又是有,把精神气提起在,把神提起在。这个是常有,有什么?无,又是常无,空无一物。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功夫?就看这一点点。你学修,你知识再多,空事!知识多,那是看书看的,再过两年呢?说不定今天看的书过两天就忘了,很多大学生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几年以后,他以前学的东西只要不用就忘了,写的博士论文都记不起了,白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你说那些知识可靠不可靠?不可靠。只有这个常有、常无是 的这个本钱。这个本钱不是知识化的东西,不是经验化的东西,它是绝世武功。不管是修佛教的也好,修道教的也好,都要回归于这个点上,万法都建立在这个点上。这个是我们的基础,这个是我们运作的平台。这块土地如果荒废了,或者杂草丛生,那么你就没有多少名堂可言了。看一个人的状态,就是看这一点点,我们说一个人的精气神如何?气象如何?就是看他这个常有、常无基本功练得如何?如果练好了,你打遍天下无敌手;你练得不好,常无,什么常无?给你两巴掌,看你无不无?脾气一下就跳起来了,你就不起来。或者,你天天坐在蒲团上,在那里雷打不动,什么都不管,天塌下来也不管,众生受苦你也不管,爹妈受苦也不管,娃娃吃苦也不管,那是没有心肝,也不好。不管是学道、学佛都得要有慈悲心,还要度众生,所以,对这常有、常无,我们如何才能把它把握住?

后面还有一个众妙之门,就是无穷的都从这道门进出,万法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禅宗里面有这个公案,其实就是万法从此心出,佛经也是老佛爷说的,老佛爷怎么说的?凭着他的心说。老佛爷之前哪里有佛经?哪里有八万四千法门?他说出来的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他随机随缘而说。我们的心也是随机随缘,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受了很多信息。我们在料理这些信息,应酬这些信息的时候,就有我们身语意三业活动,就有我们的语言,就有我们的思想,就有我们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活动,如果我们把它固化下来,变成了语言,语音。通过摄像,到电视台一播放,啊某某大师今天升座说法,可以教化众生了,这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基础在哪里?根本点在哪里?本钱在哪里?本钱还是要回归我们的常有常无。八万四千法门说完了就是要你回归于常有常无这个原点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是要悟这个精神的原点。道不在外,不在内,就在我们如果,道在外,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宇宙运行了那么多亿年,以后还要继续运行那么多年,抓不到嘛,我们唯一抓得到的就是自己的心。张三李四的心你抓不到,他是他,与你有什么关系。我们所见、所经历的事都是因缘,有来有去,有生有灭。我们心里的念头也是有来有去,有生有灭。只有常有常无的这个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长生久视之道,并不是说肉体要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而是常有常无的这个能够不生不灭,只有他才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很舒服。所以,悟道要从这里去悟,体道要在这个地方去体,布道也要在这个地方去布,不能给人家说些花架子,弄些忽悠众生,忽悠受众的东西,今天去烧香,明天去磕头,今天去诵经,明天去念咒,搞了一阵和自己一点不相干。和自己不相干有什么搞头?上师在的时候,我今天腰杆好硬,气好顺;上师不在,就六神无主,那不行的。你得自己心头有主,自己心头有主才行,走到哪里去,我就是上师,我就是佛,我就是大罗金仙。要有这样的英雄气,这样的英雄气也是从常有常无中来。

常有常无如何了?还是要从可道、常道、非常道,可名、常名、非常名中来。慢慢、慢慢地在里面去体会,今天发了块糖,大家含在嘴里去品味道。这个品味也要心行,如果心不行,还有哪里可以找到对道的感觉?心里面的事情都看不破,世间的事情又如何看得破?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把我们的念提起来。今天有位外地的朋友给我发短信:冯老师,我一定要明白向上一路,我一定要向你请教。我就回了一句:既来之则安之。你来都没有来,我如何给你安?来了再安。心里不要急,急,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就看如何料理。总之,我们就一定要在心上,把心放在道上。

我经常说,自己身边有几个朋友,过得久的朋友,所谓生死之交的朋友,能够一辈子在一起的朋友,很少。细数一下,朋友少,冤家多,抱怨的多,不愉快的多,真正情投意合的很少,不是男女情投,是朋友之间真正情投意合。为什么?因为人与人相交,相尚以道的人很少,相尚以利的人是比比皆是。我们朱长老在这里讲过《孟子,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马上就问:何以利吾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朋友打交道也是,这个与我有没有利?有没有搞头?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情投意合,情义上、意气上相投,喝酒的人喜欢喝酒,这个哥们酒德好,酒品好,可以,今天晚上我们哥两个来两瓶,那个感觉爽,那是喝酒的。而打麻将的是打麻将的,喜欢诗词歌赋是和喜欢诗词歌赋的,各有玩法不一样,所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各有各的眷属。这些眷属有些是在利上交,有些是在意气上、在好恶上、在嗜好上交。嗜好也能交朋友,意气也能交朋友,哎呀这个人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对不对?对,这些都是意气,但意气的人往往都是自高自大,自己的主意多,你有你的主意,他有他的主意,所以意气旺的人往往会因意气相冲突,在冲突的前提下不知道妥协、不知道谦让,于是乎就成冤家了。

只有相尚以道才能得长久,还是淡淡相交得长久,相尚以道还是一种平常心、平常事,不在别人面前讨伙食,一去就想拿起锄头挖个金娃娃,那样不好。另外,嗜好上要淡,今天打牌有空可以陪你打一会,没有空就算了,如果因为不来打牌就不舒服,那就不行了。所以我们看人与人相交一定要注重相尚以道,只有相尚以道我们才放得下其他的东西,在道上大家互为增上,在道业上互助,是道业上的互助组合作社,不是在利益上的互助组合作社。所以,人最纯的是道情,在道上大家互助。有了这种情以后才能长久,一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还是道友道伴传说中苏东坡几世转世身边总有一批老哥们,不是和尚就是道士,转了几次世他们都还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嗜好相投,喜欢这一杯,这一杯就是。我们要长久,要把自己生活高雅起来、智慧起来,更有文化性,因为就是一个最大的文化。这个文化不是具体的这些那些、样那样的文化。道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而且是文化之母,是文化的渊源,而且也是道义的渊源。因为,既能生天道,人道也是“出,精神之道也是大道而出。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在这里殊途同归,那么我们相识的因缘就很殊胜,很美,美满因缘百年好合。要在道上会。下面大家互相吹一下,我这次四年了才回来讲,今天这里的人不太熟悉,也不好讲,熟悉的人好讲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