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wdzajcx 2014-06-06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实践表明,有许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小组难以脱掉“单干”的痕迹,很多现象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离不开教师的大量的、适时的、有效的指导。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按合作前、合作中和合作后三个阶段来具体探析。

1.合作前指导

小组合作前,老师的指导具有抉择导向的作用,一般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个体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学生,在合作中,往往充当观众和听众。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或引导每个学生对要合作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索时间,为下一步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作好充分准备,以便更好地达成合作学习效果。

2)把握合作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要在需要的时候引入,教师应该选择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但合作能够解决的内容去开展合作学习。对合作时机的把握,既来自基于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把握而形成的预设,也来自于教学中生成了合作的时机,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态来确定要不要合作,比如:针对老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就属于没有合作研究价值的问题,而让某个同学发言后,仅一己之见就在学生中间引发许多小声议论,则说明此内容值得在小组进一步探讨,此时可作小组讨论。

3)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应掌握小组合作的一些规律,如:小组人数、小组分工等,并能针对活动内容对小组提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要求,包括合作的任务、合理的分工、参与的状态等。只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才会合作得更有目的。

4)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就知道要做什么,但如何有效地开展还离不开老师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如小组长如何发挥作用,小组成员如何进行分工及各自的职责,如何进行活动方案决策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具体指导,如指导学生可以如何采取头脑风暴法决定活动方案,如何协调分工更科学等等。

2.合作中的指导

小组活动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对合作中的细节进行微调。首先教师在活动中需要不停地观察小组活动,一般要关注小组学习任务的进展和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两方面。针对观察结果要及时做出决断,比如,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就可以指定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等小组讨论声音小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有些小组对任务目标尚不太明确,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有些小组讨论时跑题要提醒他们的合作方向,探究时出现难关要给予提示或给他们的提供恰当的工具等。对这些合作细节的关注保证了合作的顺畅。

2)激发小组长的管理职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否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适时关注小组长的表现,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评价,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赋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并在合作中能及时肯定维护其权威与作用有助于推动合作的开展。

3)关注个别的学生。在合作小组中总会出现个别的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有差距的、对合作缺乏兴趣的、不被同组承认的、自以为是或炫耀聪明的,对于这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没有足够地信心或不屑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对此,老师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4)处理和协调偶发事件。在合作中会在组内或组间出现一些偶发事件甚至是矛盾和误解,如组内成员针对某一问题发生意见冲突,无法达成一致而出现冷场的局面,老师要及时捕捉、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走出冲突。对于组间的矛盾冲突,老师也要及时抓住并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5)及时进行过程评价。在整个合作过程老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并树立成其它小组超越的目标;对经历挫折又重新开始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对学生合作细节做的到位,尤其是个人品质表现突出的要及时肯定;这些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可谓是合作进程的良好催化剂。

以上几方面的确会占用教师的许多精力,特别是班级人数多,小组多,教师更需要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设计好相应解决方法,如写一些小纸条,上面有一些指导性的语言:如你们小组是否需要考虑一下重新分?………这样的指导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介入和帮助要在小组最需要的时候,不要把指导变成干涉甚至是包办代替。

3.合作后的指导

合作过程结束,老师要组织进行交流,评价和总结等内容,在这些方面还应注意加强对“合作”的关注。

1)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老师首先让学生意识到组间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老师学会用积极的话语告诉学生要学会从欣赏地角度去听取他人的见解,倾听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要学会换位地去想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交流氛围。如果用这些语言还是无法让一些组安静地倾听,老师要注意是否有的组还没有做好发言的准备,如果有必要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要用提问的方式确保大家都做好倾听和发言的准备后再开始交流。

2)要以集体评价渗透小组交流。在组间交流时,老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首先对交流中呈现的结果,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小组的概念,比如:“哪个小组想展示你们组的活动成果?”在老师的概念中要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人代表,让学生得到有关小组集体荣誉感的积极暗示。另外,在交流时呈现的小组配合默契、团结等现象也要给予肯定关注,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应有始有终。

3)在总结评价时,要加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多元性。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有效的评价离不开过程的观察和积累,注意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还要侧重于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使评价有据可依具有针对性;在评价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多元性。在总结评价时,不但老师要侧重于小组合作的角度,也要引导学生在总结中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合作方面自己最大的收获有哪些等等,让有关合作意识性、方法性、经验性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提炼,为以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需要教师的长期指导与逐步培养来提高的。教师在指导中要根据活动情况适时转换自身的角色,可以在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和评价者之间即时转换,为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进而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以充分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