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译读(16)

 johnney908 2014-06-07
     缓 紧
  [原文] 缓紧者,阴阳之情也。缓为阳而紧为阴。
  缓者,戊土之气也。「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曰: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之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是以缓也。缓则热生。「脉法」:缓则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五癃津液》: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也。然则伤寒阳明之脉,必实大而兼缓也。
  【翻译】缓脉紧脉,阴阳的本性。缓脉为阳而紧脉为阴。
  缓脉,戊土的气。「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说:卫气平和,名叫缓,营气平和,名叫迟。说: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因土位于四象之中,具有木火的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的本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所以缓。缓则热生。「脉法」说:缓则胃气实,实则谷物和水都可以消化。《灵枢?五癃津液》说:中热则胃中消化谷物,肠胃充满,所以胃缓。那么伤寒阳明的脉象,必然实大而且兼缓。
  [原文]紧者,寒水之气也。「脉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此内寒之紧也。曰: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以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坼,是以紧也。紧则痛生。曰: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曰: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紧为腹痛,浮紧相抟,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然则伤寒少阴之脉,必微细而兼紧也。
  【翻译】紧脉,是寒水的气。「脉法」说:假若盗汗象吐,因为肺里寒,所以使脉紧;假若咳嗽的,由于饮冷水,所以使脉紧;假若下痢(痢疾与泄泻),因为胃中虚冷,所以使脉紧,这是体内寒冷的紧脉。说:寸口脉浮而且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气,寒则伤营气,这是外寒的紧脉。因为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裂,所以是紧脉。紧则产生疼痛。说:营气卫气都病,骨节剧烈疼痛,应当发汗,这是外寒引发的痛。说: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吃得很饱,紧为腹痛,浮紧聚集,腹鸣而转动,转动即是气动,膈气于是下行,这是内脏寒的疼痛。那么伤寒少阴的脉象,必然微细而兼紧。
  [原文]盖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愈盛,则愈紧,热愈盛,则愈缓。以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也,藏而不发,所以紧也。
  【翻译】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越盛,则越紧,热越盛,则越缓。因为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藏而不发,所以紧。
 石 芤(kōu)
  [原文]石芤者,阴阳之虚也。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
  石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凝冱而沉结,所以石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老子》: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
  【翻译】石芤脉,阴阳的虚象。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
  石脉,气虚而不蛰藏。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结冰而沉结,所以是石脉。「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生成于胃,胃,正常人的常气所在,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肾病,但石无胃是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般弯曲,按之坚硬,叫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拉葛根,按之益发坚硬,是肾病。死肾脉来,发病如同夺命,手指如同弹石,是肾死。因为肾水中的阳气,是生命的元气,阳根下断,阴魄空存,坚实结硬,生气完全没有,所以死亡。《老子》说:柔弱,是长寿的人,坚强,是短命而亡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脉法」: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营气伤。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盖离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
  【翻译】芤脉,是血虚而不能卫护。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是芤脉。「脉法」说:趺阳脉浮而芤,浮脉卫气虚,芤脉营气伤。说:脉形粗大有力,谓之大;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沉而且大,按之劲急有力,谓之牢;浮而且大,举之劲急有力,谓之革,革脉者以鼓革而得名,外急中空之象也。
  按之有如琴弦,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并且指脉大而满指,波动幅度倍于平常。弦则为劲,减其中取之劲,外急象也;大则为实,小其中取之实,中空像也,此以弦减、芤虚二脉,形容革脉也。女子得之半产漏下,男子得之亡血失精,寒虚相搏故也。(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说: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所以应当颤抖而出汗。火中的阴气,收敛气的本原,阴根上断,阳魂空存,虚飘空洞,收敛气全部没有,所以发病。
  [原文]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脉芤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芤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
  【翻译】血,属阴,而产生于阳,阳升则转化为火,是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寒凝瘀阻而脱漏,血脱则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脉芤的,不可助阴而泄阳,因为芤则营阴气体外脱漏,而血中的温气也失去了。
促 结
  [原文]促结者,阴阳之盛也。「脉法」: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曰: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阴阳之性,实则虚而虚则实,实而虚者,清空而无障碍,所以不结。虚而实者,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结则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以阳性轻清而阴性重浊,故促结之象异焉。
  【翻译】促结,是阴阳的旺盛。「脉法」说:脉来缓,缓时一止复来,叫结脉。脉来数,数时一止复来,叫促脉。阳盛是促脉,阴盛是结脉,这都是病脉。曰:蔼蔼如车盖,形容脉之浮大有力,即前阳结浮数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阳结。累累如循长竿,形容脉之沉石有力,即前阴结沉迟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阴结。阴阳的性质,充实之处则会有虚损而虚损之处则有充实,充实中有虚损,清虚空荡因而没有障碍,所以不间歇。正气不足而邪气亢盛,堵塞而产生阻隔,所以脉有间歇。阳结则茂盛变化,如同车盖的升降进退,阴结则重叠不平,如同竹竿的劲节。因为阳性轻而清澈而阴性浓重浑浊,所以促结的脉象不同。
  [原文]惊悸之家,脉多促结,以其阴阳之不济也。阳旺于木火,阴盛于金水,阳虚而生惊者,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是以结也;阴虚而生悸者,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是以促也。
  「脉法」:其脉浮而数,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此藏腑之结也。盖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其气必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结,脉气结则脏气必结。
  若夫代止之脉,并无郁阻而中断,是营卫之败竭,非促结之谓也。
  【翻译】心悸的病人,多促结脉,因为阴阳气不足。阳气旺在木火,阴气盛在金水,阳虚而生惊的病人,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所以结;阴虚而生悸的病人,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所以促。
  「脉法」说:脉浮并且数,不能吃饭,身体感觉沉重,大便反而坚硬,叫阴结(胃肠阴寒凝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这是藏腑的结。原因是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气必然的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然结,脉气结则脏气必然结。
  至于代脉,并不是郁阻而中断,是营卫气衰败枯竭,不能说是促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