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第一节:系统科学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

 心住至善 2014-06-09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如果根据这个理论不能够推演出未知世界的一些本质,并得到未来实验的验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空谈,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系统科学是在已往的西方科学无法解决自然秩序的难题之后而出现的,但这门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它又能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变革呢?

(1)决定一切的自然规则存在吗?

目前在中国,谁要是一提起决定论,就会受到科学界全面的抨击。这一方面是主流的科学界把概率论当成了自然的终极规则,否定了自然内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中国人把中国科学上的落后归于这种宿命论,认为是它制约了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决定论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回顾历史,决定论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绝大多数时间。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这使人类认识到自然力量的宏大,个体力量的渺小,从而形成了最朴素的决定论,这就是对具体的某一种真实存在的或假想的事物的敬畏和崇拜,认为是它们决定了自然界的一切。到了宗教时代,西方人确立了上帝决定一切的思想,而中国人则相信天地人三极之道决定一切。即使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决定论仍然占据着主流,因为科学上确立了自然规律决定一切的原则。看看那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哪一个不是决定论者?如果不相信决定论,就不会相信自然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更谈不上对探索自然规则的信仰和动力!科学的发展正是人们相信有一个决定一切的自然规则的存在才引起的。


对决定论的否定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当时科学家们在对电子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很难象对待实体那样来确定一个电子的位置和运动,于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真的没有规则吗?为此,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量子论战,爱因斯坦坚持微观世界也是遵循因果性的,而玻尔和绝大多数科学家则相信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是不确定的。结果爱因斯坦没有得到任何实验的支持,从此物理学把概率论当成了自然的终极规则,必然性从科学中消失了。


虽然决定论已经在科学中寿终正寝近百年了,但它仍然被哲学家们所诟病。在哲学上,物质世界一直被认为是统一的,这不仅包括物质在组成基础上的统一,而且内含着相互作用原理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哲学家们从此领悟到这个原理并不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而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决定着自然界的一切。正是这个原因,哲学家们才不会迷信那些精密仪器所观察到的结果,而是用心去领悟自己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因为根据自然的统一性,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与万物同,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


不可否认,物理学上也坚持物质的统一性,不过这种统一与哲学的物质统一有着本质的不同。物理学上的物质统一是一种泛统一,即空间是空无一物的,万物是由少数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形成的。而哲学上物质的统一则是一种彻底的统一,不仅所有可观察的实体是由这种统一物质组成的,而且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也充满着这种统一的物质,不同的只是实体是统一物质有组织的形式,空间则是统一物质无组织的形式。显然,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空间中连续的统一物质观察不到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观察所依赖的精密仪器也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只能观察到统一物质的有组织形式,而不可能观察到它的终极统一形式。


质能转换现象是科学上抛弃“物质不灭原理”的重要依据。可在哲学上,物质是不可能消失或无中生有地产生的,所谓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不过是物质从可观察的有序形式向不可观察的无序形式转化释放能量罢了,反过来,物质在能量的激励下无中生有,也不过是不可观察的混沌物质向可观察的有组织形式转化罢了,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释放能量,从无序到有序吸收能量,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本身就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


西方科学所有的研究都集中于相对稳定的实体,物质所有的运动也都归纳在实体的线性运动上。而在哲学上,统一的物质有两种运动,一种是线性的,即相对稳定不变的实体连续在空间中移动,另一种则是非线性的,即依赖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变换传递能量。显然,如果空间中真的如哲学所猜测的那样连续着统一的物质,那么20世纪以后的物理学将翻天覆地,因为我们把本来的非线性运动当成线性运动去研究了。比如光的传递,科学上否定了连续在空间中的以太,结果光的传递只可能是粒子的线性运动了!但事实上则不然,光的本质是非线性运动,它是依赖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的一种能量包。形象地说,这里的光子只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由于物质的无序状态是不可观察的,精密仪器只观察到了它的暂态有序状态,致使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了一个稳定的粒子。


同样的错误还出现在对电子的认识上,它本质上也并不是稳定的粒子,而是连续物质的一种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的能量包。这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猜测,如果你相信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那么这种猜测就是一种必然。想想“不确定原理”的由来,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我们的科学家把光子当成稳定的粒子去研究了,当然觉得它的运动不可思议。回归光传递的本来面目,把它看作粒子的生死变换,那么这里的因果关系就是非常明显了,粒子灭亡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混沌物质重新组织,形成一个全新的粒子,更为重要的是,后面一个粒子继承了前面一个粒子的性质,使它对外表现特别象一个稳定的粒子在连续移动。


认识自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哲学的思辨,一种是科学的观察,哲学可以为科学提出原理,指明发展的方向,科学则可以验证这些原理,并为新原理的提出提供依据,两者本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可西方科学却迷信所谓的精密仪器,抛弃了哲学,这就注定了它走错了方向。看看现在的西方科学就知道了,它整体忽视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本来万物都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可它却一开始就把物质基础定义为死的,使生命现象得不到理解;本来万物都是在与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保持了秩序,可它却把万物从自然中孤立出来,使自然秩序得不到正确理解;本来科学的根本就是找出支配万物秩序的规则,用来指导人类,可它却否定了必然性,把科学的灵魂都弄丢了。试想,如果自然的发展没有必然性,科学的意义何在?


随着科学与哲学的融合,自然规则的形象在人体心目中越来越清楚了,它不过是万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一种揭示,由于统一的物质是不可观察的,西方的科学手段是无法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这种必然性关系的,认识它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的思辨,因为人这个物质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原理与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是一样的。


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自我,一部分是外在世界,两者首先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没有自我,正是这种本性上的对立,使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将自己凌驾在外在世界之上的一种冲动,否定自然内在的必然性就是最好的典型。可我们同时要知道,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顺应它的变化,我们就能够存在与发展,违背它的变化,就只能走向衰退和灭亡,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统一的一个过程。显然,外在世界的变化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


或许不少人觉得决定论制约了人们的积极进取,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改变不了人的本性,即使你相信决定论,也会积极进取。如中国古代科学辉煌灿烂,就是在相信决定论的情况下做出的,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也是决定论者,他们对科学做出的贡献一般人难以企及。相信决定论,只会让人更清醒,大环境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你只有自觉地去顺应它,你才能够得到大环境力量的优先支持,使你迅速发展壮大;而不相信决定论,迷信自己的力量,只会让你在大趋势面前找不到方向,进而碰壁连连,最终走向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