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西城:旧辅仁大学

 璇琮坑 2014-06-09

百年回望 之二九五 辅仁大学

(2014-06-09 19:10:00)
 
     20世纪初,中国天主教界有“南马北英”之说,即马相伯和英敛之。1912年,两位天主教领袖联袂上书罗马教皇碧岳十世,呼吁教廷在中国创办天主教大学。两年后一战爆发,兴学之事暂时搁置下来。
     1913年秋,英敛之在香山静宜园旧址创办辅仁社,取《论语·颜渊》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辅仁社以培养天主教青年为目标,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和中国天主教史,前后办了四年。1925年罗马教廷委派美国本笃会在北京创办公教大学,以16万元永久租下李广桥西街的前清涛贝勒府作为校址。在大学正式招生之前,先办两年预科,沿袭辅仁社之名,全称“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英敛之担任社长。1927年大学正式开办,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后来随着北京改名北平而改称“私立北平辅仁大学”,但是英文校名始终保持为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原先以涛贝勒府邸为基础的校舍无法满足需要。于是1928年本笃会委托比利时传教士格里森设计新的校舍大楼,1929年在涛贝勒府花园南侧的空地和马圈旧址上修建,第二年竣工。在对北京及周边的古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后,格里森从中国皇宫的城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启发,将辅仁大学新楼设计成一座封闭的“小城”。建筑平面呈横置的“日”字形,分割成两个庭院。内部空间布局仿西方修道院型制,四面围合。砖混结构的大楼主体高两层,墙体厚重,四角建有歇山顶角楼。入口位于南部正中,建有一座汉白玉大拱门。屋顶由三组大小不等的歇山错落顶组合而成,屋脊正中竖立十字架。整座建筑运用了不少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例如绿琉璃瓦官式屋顶、汉白玉须弥座,甚至还点缀有南方的封火山墙。楼内有房间500余间,南北向作为教学用房,东西向作为办公用房,中间下层为图书馆,上层为礼堂。这座“美轮美奂之中具有一番庄严气氛”的辅仁大学新楼,与东城的协和医院、西郊的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共誉为北平三大建筑,是二十世纪初北京传统复兴式建筑的典范。下图是从西南方向拍摄的新楼全景,当时周围没有树木和建筑的遮挡,辅仁“大学城”的全貌一览无余。
百年回望 <wbr>之二九五 <wbr>辅仁大学

百年回望 <wbr>之二九五 <wbr>辅仁大学

1933年圣言会接替美国本笃会,主持辅仁大学校务。30年代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比肩,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日伪统治时期,华北各大院校部分南迁另谋发展,部分被接管名存实亡。唯有辅仁大学因其罗马教廷和德国圣言会的国际背景,坚持学术独立,行政自由,不悬伪旗,以示不屈。孑然屹立,硕果仅存。抗战胜利后,辅仁大学以其学术声誉和斗争事迹赢得誉满京华,迎来了最光荣的时代。

1950年辅仁大学由中央人民政府接办,校名改为“国立辅仁大学”(National Fu Jen University)。在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所有教会大学的命运变得毫无悬念。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址成为北师大化学系。大门两侧更换了牌匾,屋脊上的十字架也随着辅仁大学一同走入了历史。
百年回望 <wbr>之二九五 <wbr>辅仁大学

百年回望 <wbr>之二九五 <wbr>辅仁大学

尽管辅仁大学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划上了句号,但是这座美丽的校园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现在这里是北师大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同时也是辅仁大学校友会所在地,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