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10)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所以,我们今天遇到某些心绞痛的病人,如果他主诉是胸膈中的一种灼热疼痛,而且有一种灼热的感觉的话,我们经常在这个方子里加栀子,豆豉不怎么用。栀子本身就有一种止痛的效果。所以,在外伤科中,在烫伤中也经常用到这个栀子,它有清热止痛的效果。

    接着往下看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这个“心烦”,是余热留扰胸膈,郁热扰心。这个“腹满”,是火热下扰,使腹部气机不畅。上面有心烦,下面有肚子胀,这两件事情都使病人感到难受。所以“卧起不安”。心烦也是辗转反侧,坐卧难安,肚子胀也是辗转反侧,坐卧难安。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这个时候仲景用了什么方子呢?栀子厚朴汤。用栀子清胸部的郁热,用厚朴和枳实来行气消满。我们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张方子里没有用到豆豉。为什么没有用到豆豉呢?豆豉是宣散的,是走散的,现在火热已经下扰,使腹部气机不畅了。

    所以,他不再用宣散上行的豆豉,用栀子来清热,用厚朴、枳实来行气消满。栀子豉汤和栀子豉这一类方子的适应证,我们把这个证候,叫虚烦证。之所以说它是虚烦,是说它是无形的热邪留扰胸膈,蕴郁心胸。在《伤寒论》中,凡是邪气和有形的病理产物,象痰、水、瘀血、食积、虫积等等,这些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的时候,仲景习惯用实字。

    当邪气没有和病理产物相结的时候,仲景一般不用实字,不仅不用实字,有时候还用虚字。这里所说的虚烦,就是指的无形的热邪留扰胸膈。我们在上次课,最后谈到了胸中郁热下扰,出现了腹部气机不畅。病证是上有心烦,下有腹满,导致了病人起卧不安,治疗用栀子厚朴汤,这是第79条。

    我们现在接着看原文,等把栀子豉汤这类的方证谈完之后,我们再给它作小结,请大家打开讲义的47页,看原文第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这个丸药,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成药。据考证,汉代流行的这种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成药,大体是两在类。

    一类是以甘遂为主要成分的甘遂制剂,这一类的药呢,适合于治疗腹水这类的病证。比方说,汉代由于寄生虫病的原因,可能引起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比较多。腹胀如鼓,痛苦难耐。在那种医疗条件下,没有更多的方法治疗,所以经常买一点含有甘遂制剂的具有泻下遂水功能的成药,一吃,大小便一通,不久这种肚子胀满的症状,暂时得到缓解,以至于这个药被人们用得比较多。所以他才做成成药。

    另外一类呢,是以巴豆为主要成分的辛热的泻下的成药,。汉代的时候,平均气温要比现在要低一些,人们粗茶淡饭,饮食生冷是常见的事,难免会导致寒积内滞,出现了梗阻,食物团性寒邪凝滞的这种肠梗阻,腹胀如鼓,恶心呕吐,腑气不降。由于这种证候非常常见,所以也就有流行一种泻下寒积的以巴豆这种辛热泻下剂为主要成分的泻下药,这种丸药用的机会也就比较多,人们买来了一吃,大便一通,这种寒凝食滞的证候就得到缓解了(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