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生白论述栀子豆豉汤

 立6bmgda5a1nu5 2023-03-06 发布于江苏

引言:栀子豉汤是一张利便护胃的方剂。栀子通过促进肠微蠕动,把上部(包括头、胸)的血向下诱导,从而起到利便和缓解头部充血的作用。栀子豉汤适用于充血性失眠,解决的是血中的排异问题。

中药栀子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豉汤

栀子14枚、香豉80毫升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14枚、香豉80毫升、甘草30克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14枚、香豉80毫升、生姜75克

栀子干姜汤

栀子14枚、干姜30克

栀子厚朴汤

栀子14枚、厚朴60克、枳实4枚

中药淡豆豉

病解:

用汗、吐、下这三个方法,并不是误治,也不是都用过一遍了。不管用了哪一个,其结果是虚烦不得眠。

虚,不是虚弱的虚、不是体虚的虚,是区别于实,指胃家没有实体的物质:胃里没有宿食,肠里没宿便燥屎、没有大便秘结。

烦,就是热。虚烦是没有秘结、没有不大便、没有燥屎而发热。一般情况下,发热到39、40度都能睡觉。但这个发热尽管只有37-38度,就是睡不着觉,因为有一个烦。胃里有宿食的烦、肠里有宿便排不下来的烦,都不叫虚烦。虚烦的成因,就是伤寒吐下以后,没有把排异过程做彻底、没有把热清除彻底。因为还有东西要往外排(不是胃肠里的实际内容物),可能是血里还有一些东西没排出来,所以还有这个烦

若剧者,反复颠倒,病轻的是心烦不得眠,严重的就翻来覆去。颠倒是睡不着而频繁翻身发烦,虚烦不得眠。

心中懊憹、烦恼,懊憹是指情绪,比烦还要严重。发热心烦、懊憹,都是神经症状。懊憹不得眠是因为发热,脑组织发烦,整个上部充血。一看到方里用了栀子,而且是懊憹不得眠、还发热,就应该知道是充血性的烦恼。

发烦身热胸中窒,是塞得慌、闷得慌。窒是窒塞,还在胸中。

心中结痛,身热不去,心中比胸中靠下点。结痛、有点痛,也是因为虚热,没有实际内容物。

血液上冲只是症状,并不是向上排的病势,而是它不能向下的一种反应,它的病势是让我们帮它向下来侦云按:猜想是向下的血液不顺畅,造成一种逆向上冲的感觉。实际上,血液不可能逆着走)。顺势利导的一个大原则是顺势,不是说它上冲就帮它上冲。上冲所以睡不着觉、所以烦恼,要引导向下。身体不大便就帮它不大便,这不是顺,帮它把大便排出来是顺。顺是顺生存之势,不是顺现象之势。栀子豉汤证发烦、懊憹不得眠,而人正常不应该是这样的,出现这个现象就是一种病态。要顺生生之道,就引血下行、从大便排出来。栀子豉汤是通便的,吃了就排大便,这和大黄不一样。

方解:

栀子,通肠、治懊憹不得眠,吃了拉稀次数增多。栀子能治吐血、衄血,说明栀子的作用,是把上部(包括头、胸)的血向下诱导,从大便排出来。它不是泻、也不是大便不通要通便。它是大便通畅的时候,能把这些东西排出去,本身没有通便的作用。如果要给它一个含义,就说它能利便(不是通便)。所以你有大便,还让你通一下,也就是这个量,所以用栀子。

香豉,作用是解毒清热,原料是大豆。豆豉也是清热的,也属于清药。不搁盐叫淡豆豉,豆豉是淡豆豉,大豆煮熟,在面粉里滚一下。在不干不湿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植物的叶子(荷叶这一类)把它盖起来,让它发酵产生霉菌。发酵以后显出各种颜色的那个细菌,就是霉菌。就是让它发霉,红、黄、绿、白、黑各种颜色的霉菌都有,叫五色霉。这个豆有一股香味,所以叫香豉。把它晒干备用。

栀子豉汤就有霉菌溶解在里面,还有大豆的营养物质,加上栀子。喝了以后,大便通利、退热,解了心烦,睡觉也好了。脑组织充血发烦、心中懊憹,导致充血性烦恼不得眠这个病,用这个药非常灵,一剂药就能解决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胃肠没有实际内容物,发点热出点汗,就叫虚烦,就给他栀子豉汤。若没有豆豉,光用栀子也能好病。能让头上的充血往下来,没有其他方子。血充满了人就烦,烦就睡不着觉,睡不着觉就胡思乱想。越想越烦,越烦越想,翻过来翻过去。《西厢记》说张生睡不着觉:五千遍的长吁短叹,一万遍的搓枕槌床。这句话,最准确地描写了反复颠倒。

延展:

凡是杂病,把那个“伤寒”去掉再看,看来看去,你再添上看。再看来看去,你再去了看,就明白了道理——不是非得伤寒意思是若本能趋势抓对了,没必要纠结于病是否源于外感,直接用栀子豉汤即可)。栀子豉汤是伤寒吐下后的善后方,但可以延展使用范围。大汗以后胸中窒;大下以后心中结痛。这两个是有个性的、有区别的,但病机相同,都是因为有热清除不了,所以不必加别的药,就用栀子豉汤。

扩大一下:1、不是伤寒,也没用吐法、下法,胃里没宿食,肠里没宿便。就是烦,睡不着,这样也可以用栀子豉汤。2、有人一宿一宿折腾,睡不着觉,大便不好,两三天一次或者这两天没大便,就用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的用途,从简单处看很简单,从发展的眼光看是无限的。凡是有心烦睡不着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这个方,准能让他睡着。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刚开始这几天准有效。吃多少安眠药不管事,这个方子就管事,这就是发展了它的用法。

不是伤寒也可以用,也不管有没有吐下,是这个病就用这个药。如果非得等伤寒吐下以后,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那对你而言,栀子豉汤就是个死方子。没有汗、吐、下,只要是这个表现,就这么用,别老在伤寒的框子框里出不来。全部都合乎框子的病,100个里也没有5个。

我们要发展它的用途。一个方子不是只治一个病,你有多大能耐它就治多少病;你想到哪里,它就到哪里。一个方子这样,一千个方子也都是这样。那你的用药宽度、用药效果,就能超乎别人。

和做事一样,想大事的人就做大事,净想小事的人,一生只做小事。这种情况历史上无时不有:陈胜吴广给人打短工的时候跟他的同伴说,将来我如果得了天下将如何如何。刘邦、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一个说长大了男人应该这样,一个说我可取而代之。要往宽里想、往大里想。如果有大思想,英雄不问出处。英雄都是普普通通的娘养的,就看谁干什么不干什么。做大事的有可羡慕的,有不可羡慕的。千万别瞧不起自己,自卑最可怕。

禁忌:

栀子豉汤有一条禁忌:慢性下利的人禁服(慢性下利就是寒性的,老拉稀)。平常有便溏、净拉稀屎,吃了以后更加拉起稀屎来了。可是如果有这个病,还是要给。给不是错,也不要紧,可以加一点药。如果吃了大便次数增多,可以给栀子干姜再吃。

有人误称栀子豉是吐药。第一、栀子生姜能止呕;第二、栀子豆豉汤里没有一个是做吐药用的;第三、临床没见一个吃了吐的。

变方:

1、栀子甘草豉汤。若少气(呼吸肌紧张)者,用甘草缓解,栀子豉汤加甘草。

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吸气时胸肌放松、膈肌收缩。呼气时胸肌紧张、膈肌放松,下面的胃和肠往上一顶,肺的空间变小,把气挤出去了。胸腔类似风箱,一拉,空气进来了。胸肌一紧张、膈肌一放松,呼地往上压出去了。

气吸不进来,就叫少气。一点也没有,就没气了。因为胸肌老紧张着不放松,膈肌老松着不紧张。少气和胸闷一样,就是长嘘气、就是呼吸量少。呼吸肌运动幅度变小,是因为紧张、烦恼。人烦恼的时候呼吸量就小,处于紧张状态。活动量小就觉得少气,好像氧气不够,那就是紧张。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还少气,加甘草缓急,缓和这个紧张状态。一缓和,一张一弛就有了气。

中药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若呕者,老呕,加生姜止呕。呕不是吐,是胃上逆的一种反应。没有内容物还老想往上反,也没有东西出来。胃里没内容物,用不着半夏去降。用药和用兵一样,多一个不用、少一个不行。

中药生姜

3、栀子厚朴汤。下后就是治流感用了下法后。没说下法是错的,但就算下法正确,也会造成心烦腹满。心烦是固然有,栀子豉汤就有心烦造成的腹满,不舒服,肚子闷得慌,起来躺下都不舒服。因为下法伤害了胃肠功能,食物在里面发酵(运动得慢了,分泌得少了,停留的时间长了)产生气体,导致腹满、起卧不安,用栀子厚朴豉汤。

厚朴,是下气、促进肠蠕动的。心烦腹满,腹满说明肠里有内容物,用栀子厚朴汤往下打、往下走。

中药厚朴

4、栀子干姜汤。伤寒误治,用了丸药下。在汉代,丸药不是大黄做的,通常指的是用巴豆制剂的泻药,是有毒的。丸药和汤药不同,汤药今天吃了,明天拉两次屎就完了。丸药在肠里存留的时间比汤药要长得多,所以药效持续释放,两三天解除不了下利。

中药干姜

身热不去、微烦。吃丸药造成天天大便多,还不同于下利。天天大便多可不是排异,是巴豆的毒性在肠里发挥了作用,也没内容物排出来,用栀子干姜,以栀子治虚热,以干姜止利。还是虚热。

这个系列,没有口渴的症状,就算有也没关系、也能治。这个病还是血的问题,用栀子就知道问题在血。栀子是治血药,导血向下从肠排出。都是排异的方子,是治虚热的,和承气汤、泻心汤不一样。

比较:

清法的栀子豉汤系列,有五张方剂。共性是清除、排异,个性就是有互不相同的病理趋势。这五张方子,第一要弄懂栀子豉汤的作用。第二要掌握五个趋势各自的特征。第三要注意生姜、干姜、甘草、厚朴这四味药在这个病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认识方子、认识药物、认识病理。把这五个个性看清楚、共性也看清楚,就能运用自如。

泻心汤证、承气汤证、栀子豉证的发热区别很大:

承气汤证是腹不是胃,是肚子、结肠硬满痛,不大便多少天。

泻心汤证是心下有气体。有不大便的,还有大便的,还有拉稀的。最重要的鉴别是:按之软,一敲有气体。

栀子豉证是胃、腹、肠里什么都没有,有点微热,热不高,心烦(主要是心烦),睡不着觉。

问题:

徒:栀子豉汤能够平上部充血,治虚烦不得眠;也可以治上部出血,鼻衄、齿衄。栀子有利胆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栀子能够治疗下部的出血,包括血尿、大便出血、妇女下部出血。那么,是不是不管上部下部,凡是充血性的出血,栀子都能治?

师:栀子,包括大黄,是从上向下走。大黄猛烈,栀子比较缓,性质差不多,但有差别,不是不差。

至于下部出血,要看下部哪里出血。膀胱蓄血是瘀血破溃,用大黄牡丹皮汤。这时把大黄换成栀子肯定不行,治出血、止血它都不行。止血是阿胶、干姜。止上部出血用干姜,往往还用干姜炭。

栀子和干姜,一个治上部,一个治下部。比如肾炎、血尿:用黄连行、用栀子不行;你用牡丹皮行,不用大黄,因为尿是通畅的。大便通畅,也用不着大黄,也用不着栀子。特别是因为下部不通、上部才发生的症状,一通下面,上面的症状就没有了。当然大黄栀子,是首选的。你得仔细考虑这个,本草上它不会说这个。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