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附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3)

 johnney908 2014-06-11

    (接下篇)再用上它五六枚,你想,汉代的一寸,不就是2.3厘米吗,边长为2.3厘米的正方形,这叫一方寸匕,这么大的一块大黄,那当然这个大黄不能像纸一样薄啦,它总是块吧,要五六块这样大块的大黄,那恐怕这个人受不了了。所以引用《千金方》的这个说法不合适。

    底下引这个《服食门》:“博棋子长二寸、方一寸。”这是另外一种棋,不是围棋,这个棋更大,长二寸,4.6厘米,“方一寸”就是宽和厚都是2.3厘米,那么这么大的一块大黄五六块,什么人都得洞泄无度。所以,有时候我们引注家的话,引完了不大合适的话,反而叫人家更不懂,你就到此为止,象围棋子那么大小人们还能够接受,就是那么小的大黄,一次也就是吃两二块吧,这还凑合。所以,这个方子实际上即治劳复,加上大黄也治食复,也治兼有食积内停。

    栀子豉汤类方,我们在太阳病篇,在阳明病篇,谈到过栀子豉汤、栀子豉生姜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现在我们再加上枳实栀子豉汤,一共六个方子,它们都属于栀子豉汤类 。我们在复习栀子豉汤类的时候,应当把它们放到一起,共同的来比较、来鉴别、来对照。

    我们说《伤寒论》中有七个方子,后面附有加减,这七个方子我们曾经说过,小青龙、小柴胡、四逆散、通脉四逆散、真武汤、理中汤、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豉汤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加大黄,简单得很。前面的六个方子的加减,如果我们细心研究《伤寒论》的话,那么应当从它的加减中,来体会来学习张仲景随证化裁的用药思路和用药方法。

    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原来他就是一个发热性的外感病,大病好了以后,又出现了发热,这个时候怎么办?仲景采取了一个执简驭繁的方法,用非常简单的一个分类方法,去指导复杂的病情的辩证论治。

    他怎么简单呢?他就把病后又出现的“又发热”,分了三类,如果脉明显的浮的,用汗法;如果脉明显的脉沉实的,用下法;如果脉既不浮又不沉的,不管它是什么临床表现,只要是病后又出现了发热,通通用小柴胡汤,这就叫执简驭繁。

    病后出现了病情的复发,又出现了发热,应当说事情很复杂,可是张仲景呢,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分类方法,来驾驭繁琐的事情,在一般情况下就用小柴胡汤,治疗差后复发热。小柴胡汤是一个很好的解热的方剂。

    我们前面曾经谈到了它可以治疗哪些类型的发热呢?治疗往来寒热可以吧,治疗呕吐而发热可以吧,治疗头疼发热可以吧,“头痛发热属少阳”,治疗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是可以的吧,“小柴胡汤主之”,现在我们讲的是它可以治疗差后复发热,可见小柴胡汤是治疗发热的一个极好的方子。

    当然,前面几种热型,我们在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的时候,都讲得很详细,我们在这里只是大体的归纳一下,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哪些发热。“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条并没有提用什么方子,那大家很可能想到那“脉浮的,以汗解之”,是大病刚好,那就不能用麻黄汤,对的,不能用麻黄汤。

    “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子好?泻下的,大家提出了用大柴胡汤,对!张仲景有没有提出具体的方子呢?在那个“可下病脉证并治篇”它说“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脉沉实者,下之解,宜大柴胡、大承气汤。”首选大柴胡。

    你看“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里头,是后八篇的,说“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脉沉实者,下之解,宜大柴胡、大承气汤”,这一条就补充了394条“脉沉实者,以下解之”。用什么方啊?“可下病篇”补充了用大柴胡或者大承气汤,当然我们首选大柴胡汤。

    “脉浮者,以汗解之”,在这里也没有提方,我们同学说用桂枝汤,这完全是正确的。在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里头,有一条说是“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脉浮者,以汗解之,宜桂枝汤。”所以学到这儿,我们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仲景用方的规律了,394条是一条重要的条文,这对于我们处理病后复发热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395条:“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这是大病好了后遗留下来的水湿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不是说病后的若干问题吗?有的是食复,有的是劳复,有的是余留下来的余寒,有的是余留下来的余热,有的是余留下来的水湿。

    那么,这一条就是病后余留下来的水湿。大病差以后,由于气化不利,致使湿热壅滞,水气不行,停聚腰下,可见腰以下肿满,既然有水肿,那一定有大小便不利,而水热邪气、水湿邪气壅滞在腰以下,包括了腿肿、腰以下肿,这脉就不应当浮,而应当是脉沉。

    《金匮要略》关于水气病的治疗,说“腰以上肿者,发其汗,腰以下肿者,利小便”,这是他的精神啦。腰以上肿的,因势利导,用发汗的方法,使水邪从表而走。而腰以下肿的,因势利导,使水邪从小便、从大便而走。

    那么,现在水热邪气留滞腰以下,腰以下出现了水肿,仲景用的是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散这张方子,是逐水清热、软坚散结的。你看他所用的药,“牡蛎,熬”,“熬”就是炒呀,这里是用的煅牡蛎。“泽泻、蜀漆”,“蜀漆”,就是常山的苗,我们今天药房里没有。如果要用的话,那就用常山来代替。

    “暖水洗去腥”,就是用温水把那个蜀漆的腥味洗一洗,减少它对食道和胃粘膜的剌激。“葶苈子,熬”,实际上是炒葶苈。“商陆根,熬”,炒商陆根。“海藻,洗去咸”,因为海藻是海里生长的,表面上有一层盐,所以要把它洗掉。“括楼根”,就是天花粉。“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做成散剂了。“白饮合服方寸匕”,用白米汤每次调服方寸匕。

     因为这些药大多数是植物药,我测过五苓散,一方寸匕五苓散,大约是5—6克,而这个方子呢,可能比五苓散的质量稍稍重一些,因为它有牡蛎,那大概一方寸匕有6克,或者6克多一点,一次就吃这么多,一天吃三次。“小便利,止后服”,小便通了就行了。

    泻水的方子,我们在《伤寒论》中学过几个,十枣汤有泻水的作用,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有泻水的作用,牡蛎泽泻散有泻水的作用。这三个方子,应当说它们用的这个药,都是比较峻烈的,这些药都当作有毒药来对待,轻易的不怎么用,象甘遂、芫花、大戟、商陆这些药,在通常情况下不怎么用了(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