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拔尖"的孩子——第十名效应

 学海长流 2014-06-12
      无论是学校老师, 还是机构老师, 亦或是家长, 扪心自问一句: 是不是最关注"拔尖"的孩子?

      按理来说,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孩子成绩好, 应该被鼓励,被嘉奖, 被喜欢, 没什么可说的. 但关键的是, 不应该因此而忽略了其余的学生.

      有一个"第十名效应"特有意思, 讲的是最后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人, 却不是曾经的第一名或第二名, 而集中分布在第十名左右. 经过分析, 大概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 只为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他们知识面狭窄,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面,考得出很好的成绩,但很少看其他的书。而“第十名效应”的人,功课学得也不错,但是他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了很多其他的书,知识面很丰富,也就是他受到了人文教育。

      二. 追求第一名第二名的人没有个性。他为了追求好成绩,花去了所有的时间,很多活动都不参加,本来有的一些专特长也不敢去发挥了,不敢花时间了。而“第十名效应”的人,文艺活动也参加,体育活动也参加,社会活动也参加,能力很强,他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能发挥作用。  

      三. 追求第一、二名的人,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将来工作后,体弱多病,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而第10名左右的学生,平时就爱运动,工作后能承担繁重、复杂的任务。  

      四. 是追求第一、二名的人心理可能会不够健康,经不起挫折、失败。有一个四川状元,考到上海名牌大学。学校里强手如林,结果他考试考不好,以前他都是第一、二名的,到了大学他只能考十几名、二十名。他要立志做爱因斯坦,平时同学不叫他小张,而叫他老爱,老爱学习很刻苦,但考试考不到前几名去,后来他每次考试前就感到恐惧、怯场,大二下学期精神分裂,退学回家。其实,他本身没有研究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并不好,第一次考大学也没考上。而第十名左右的人不在乎名次,一次不行再重新开始,有抗干扰、抗挫折能力,承受能力强。一个人走上社会后,不可能每天都阳光灿烂,总要遇到暴风雨,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难以适应,更难以成功和成才。

       那么一定就有人反驳我了, 争第一有错么? 难道孙老师你就希望所有的人都"争第十"么? 难道培优不是"培优"么?

       当然没错, 我特希望孩子们都争第一,培优一定是"培优", 但我更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心态。—— 这是我们对孩子们共同的愿景。

       我更希望的是, 家长们也不用太急功近利, 其实和孩子们一样, 只要心态好, 做到该做的, 问心无愧就够了。  —— 这是对家长们的一点小小建议。

       我更希望的是, 机构不要在资源上分配失衡, 过度关注"尖端", "目标"等, 而要同样对"提高","尖子"热心负责。—— 这是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的职责。

       也因此, 至少对于我们初三英语来讲, 无论课程怎么升级(和初三学习以及中考要求更加匹配), 无论目标班的孩子们有多么优秀(平均分115以上), 我们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对于所有乐加乐孩子的热忱.  我们能做的, 就是针对于不同学生,设计出想对适合匹配的班级和课程, 上提高,尖子,目标都能满足相应的孩子的需要。 优秀教师资源对各梯度释放, 任课老师质量严格把关, 不行就下课。

       很简单: 我们最终希望, 无论是第一, 还是前十, 还是中间, 或是落后, 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能帮孩子们在北京中考这个不是很公平,但却相对最公平的战场中, 赢得自己的战果.

       谢谢!

       支持的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