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成长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在爱因斯坦小学毕业时,校长对他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一样没有出息。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母亲带他到郊外玩。亲友家的孩,子个个活蹦乱,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爱因斯坦默默的坐在小河边,久久地凝视水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他母亲旁边,不安的问:“小爱因斯坦总是一个人对着小河发呆,是不是有点抑郁啊?应该带他到医院看看。” 爱因斯坦的母亲自信地对他们说:“我儿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沉思,在想问题。他将来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妈妈的话审视和鞭策自己,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爱因斯坦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会“了不起”,这种坚定的信念被爱因斯坦接收到了,给他带来无限的力量。 罗森塔尔效应:他们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了解一点儿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个实验,主题是:研究老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项最先进、最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煞有其事地拿出一份名单,告诉校长和相关老师:名单上的学生都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事实上,罗森塔尔说了谎,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然而,八个月之后,却出现了奇迹:
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
这份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感情、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表明:
孩子的自我认知很容易被外在评价影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其实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很多事实证明,能力、性格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 孩子更是如此!由于他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较弱,受暗示性较强,所以容易被大人的期望所左右。 他们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会把外来的评价内化成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一样会影响孩子。
所以,家长积极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是积极的认知和体验。与说服教育相比,暗示教育更能协调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更能避免说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暗示教育,能使孩子在无形中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得体的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爱因斯坦的母亲就是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成了天才的诞生。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引领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积极的影响。父母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总是挑剔指责孩子,那样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上是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时候有一句话叫“长大后我成了你”。实际上不是“我成了你”,而是我成了“我所看到的、你赋予我的样子”。我还是成了我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做才让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敏感期,获得正确的信息和认知?
温馨提示:要发自内心地相信他很优秀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表达要自然。当你想把你对孩子的认知表达给孩子的时候不要着急,你一着急就失去了自然。失去自然就让孩子感受不到它的本来面目,他的本来面目是真实可爱,吸收力强,所以你表现出自然不要着急。 第二个,要持续。不是说今天我对你有这样的认知明天我就改变了,我今天用这样一种感觉表达给你明天你犯了一个错误,或者你惹了个祸,我也依然是这样。接下来 第三点,要无比的真实。这就要求你要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未来一定是很优秀。 小结语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深处的深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人,未来他往往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