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理论脉络、发展模式和战略举措

 petersccd 2014-06-14

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理论脉络、发展模式和战略举措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通过追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执委会自上世纪6o年代以来所提出的各项终身教育议题、理念及其内涵,对一些国家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和战略举措进行了比较与归纳,从而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发展模式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到今天已演变为一项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政策基点,各国政府纷纷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执政的一大要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新的内涵。我国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追溯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的脉络、比较各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战略举措,为我国当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一 、 终身教育的理论脉络

196512月,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做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其后教科文组织又相继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学《习权宣言》、《成人学习汉堡宣言》、《终身学习政策比较研究》,完整阐述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和主张,使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并逐渐成为各国阐述教育问题及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提高到人权的高度,其目标在于改变人类命运,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运动去导引人类的未来。同时该组织还将终身教育视为解决现有教育制度各种问题的良方。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是一种统合体系,它有两个目的,一是重建现有教育制度,一是发展在此教育制度范围之外教育中潜在的一切可能性”。然而,在现有的主、客观物质条件下,全面实施其终身教育设想是不可能的。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思想的贯彻有赖于各国的财政状况,财力的多少决定其发展的水平。同时,终身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也依托于国民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概念基础上。”习积极性,而目前这方面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终身教育付诸于行动,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甚至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个很严峻的挑战。这也是一些人士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理想主义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疑虑,甚至将之称为乌“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90年代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正式文件或报告中很少提及终身教育,而是转向更为实际的全民教育、全纳教育,以创造安全、健康、包容与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促使人人均能获得卓越的学习成就并达到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则采用人力资本的明确的学习水平。观点,从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解的角度阐释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其理论偏重于全球竞争、职场与个人学习,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可操作性。1996年,OECD发表《全民终身学习》报告书,指出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凝聚与经济成长。终身学习要与生活及工作结合,而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理想,进而建立学习社会,必须动员充分的资源与教育经费。1996年和2OO0年,OECD又相继发表和出版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及《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一书,提出了“知识经济”和“学习经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出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而学习则是个人与组织进步的途径。通过终身学习,个人与组织得以不断累积知识,形成珍贵的智慧资产,进而促成经济的繁荣与发达。欧盟则从本区域特定的历史及教育基础出发,将终身学习策略放在欧洲就业策略、教育与职训计划、elearning及研究创新等架构下进行。1993年,欧盟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是一个需要各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共同目标,所有的措施必须建立在发展创造和系统化的终身学“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三大冲击:信息社会、国际化和科技知识”。“为了回应这些冲击,应赋予每个人学习广博知识的机会,建立适应就业和经济生活的能力”。2000年欧盟在“终身学习备忘录”中又将终身学习提高到能够增进就业能力、积极的公民权以及促进社会包容、和谐的新高度。随后欧盟在成员国、EEA国家、候选国中发动了一场关于终身学习实施方略的研讨和征询活动,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在200111月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实现终身学习的欧洲》报告中,认为欧洲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实现、积极的公民身份、社会整合与就业能力,并随之提出了多项策略。作为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研讨征询活动的成果,报告对欧盟未来10年终身学习战略做了统一规划,为教育培训以及其他领域发展终身学习战略提供了一个横贯的指导思想。在这个终身学习战略的框架下,欧盟对教育、培训、就业等社会各个领域的现有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

二、终身教育的发展模式 

由于各国经济形势、人口状况、教育和文化等的特点不同,他们对于三大国际组织所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也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因而在推进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方面探索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格林观察并分析了欧洲国家的终身教育推动情况,进而提出学习社会的三种模式:政府领导模式、市场领导模式和社会伙伴模式。实际上这种划分基本概括了世界各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三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协调国家、公司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合理分摊终身学习费用,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关键问题上。以下也以这三种模式来说明之。

()政府领导模式  

在该模式中国家起着重要作用,是终身学习的组织者和资金的主要来源。它认为市场模式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终身学习资金不足。因此,它不是由市场决定投资于什么,投资多少,而是由国家为了整体的利益对终身学习进行规划和调节。为满足经济社会的长期需要,国家对教育培训进行严密调节,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机会的公平分配。如在日本,终身学习的推行要归功于政府的倾力提倡和推动。其运作机制表现为垂直式的机构管理和“由中心带动”的做法。前者表现为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专门的组织机构为其提供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如在中央政府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教育)局,在地方教育当局中设立负责开展终身学习的司、处、科等机构,20世纪90年代后作为政府咨询机构的全国终身学习理事会和地区终身学习理事会也表明了这种特点。后者表现在各地区建立的地“区学习中心”,该中心作为地区终身学习的综合中心设施,具有搜集和传播终身学习信息、培训人员及专家、教育者开发学习计划和材料以及开展调研等功能,因而具有带动、辐射周边的效应。法国的继续职业培训也属于典型的国家指导模式。197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强制规定了社会合作各方在培训中的作用、义务和权利,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企业必须支付占上一年度职工总工资1%的资金用来作为职业教育的经费。二是规定雇员有权享受培训假。这种制度旨在使各企业公平分摊培训费用,克服经常存在的个人和企业不愿投资的问题。国家为培训投资提供公共补贴,建立投资者俱乐部分配培训费用,集体对优先培训的项目做出决定。费用的公平分摊防止了不参加培训的企业免费享用培训结果的情况。法国政府密切关注所征收的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经费的使用没有按预定的培训计划进行,就可能要求公司重新支付一部分或全部应交的费用。

()市场领导模式

该模式认为终身学习是需求指导、市场驱动的,学习者个人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政府的作用局限在倡导和指导终身学习。各种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机会能给其带来的利益,根据可获得利益的情况对终身学习进行投资。任何个人和机构只要能够吸引足够顾客来维持生存,都可以成为终身学习的实施者。

在终身学习的实现方式上,英国政府并不主动督促企业雇主支持终身学习,而主要起政策的倡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其中尤以建立个人学习账户为杠杆带动国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做法为典型。20009月,该账户面向每一个19岁以上的人开放。账户资金主要包括公共学习投资资金、个人投资资金和雇主投资资金三个部分。政府提供个人学习账户的前期投资,最“先启动的100万个账户,第一年,每个人就可获得150英镑资金;从第二年起,每年课程费用达到500英镑时,一部分课程费用可享受20%甚至80%的优惠;当雇员开始使用个人学习账户时,只要雇主给予该雇员免税待遇,政府将给予雇主减税的好处”政府通过少许投入就刺激了个人和企业与政府一起投资学习而增加了终身教育投资的总量。

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决定了终身学习一直是以市场作为重要手段来调节的。其终身学习框架可以看作一个由资源的供给者、调整者、竞争者、中介者和需要者共同组成的市场结构。可以说,市场机制是美国终身学习的主要运作机制。这种发达的市场机制又集中体现在终身学习的中介者身上,因为要使无数需求多样、各不相同的需求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机会,就需要一个中介环节来充当桥梁。以美国成人及继续教育协会和地方性的成人教育组织为代表的专业教育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相互交换和沟通有关成人教育计划的信息,在实践中相互协作,并共同致力于推动成人教育的立法,争取政府以及各种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使美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社会合作模式 

该模式处于两种模式之间,它建立在社会合作的基础上,既认识到个人对自己终身学习的责任,又提倡终身学习的多元参与和新技术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与第二种模式不同的是,社会合作模式强调限制市场,强调调节的重要性。德国的学徒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合作模式。它是一种由联邦政府、州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会等共同控制,在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基础上得以实施的培训制度。联邦政府制定法律,规定不同的合作方的作用、职责和权力,学徒制的实施在职业学校和企业里进行。私人企业负责学徒的企业培训,各州和地区政府负责学徒的职业学校培训。学校按各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表为依据实施课程教学,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学校教学接受州政府的检查和调节。企业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校企合作以文教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学徒的考核由与培训无直接联系的行业协会承担。

三、终身教育的战略举措 

尽管世界各国在终身教育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存在差异,但从宏观视角来看,各国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更好地唤起公民的终身学习意识,更好地为所有人提供平等和自由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强调个人选择、支付学习机会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在大的战略方面有很多做法殊途同归。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强有力的法律与政策支持体系

建终身学习体系,是一个涉及教育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有关终身学习的法制建设。政府领导模式和社会伙伴模式国家自不待言,市场领导模式国家也是如此。英国教育与就业部于1999年公布了《学习成功》白皮书。提出要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随后成立了一个投资l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它由47个地方学习和技能委员会组成。2005年英国教育部门又专门成立“质量改善局”,目的一是规避终身教育资源重复浪费,二是成立单一对外窗口,树立共同品质管理标准,使纷杂的技能学习与职业教育提供机构(其属性包括官方、半官方、建教合作、企业附属或民间私人营利等)的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和一致。从表面看,美国终身教育缺乏全国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但进一步考察会发现,美国终身教育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正规和非正是以立法机构及其完善的法规建设和项目拨款制度在统筹终身教育发展。美国议会设有终身教育顾问委员会,在其游说下,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案》,强调为成人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至少使他们达到高中水平。为此美国政府推行了“成人基础教育计划”,由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亿美元,资助300万名教师每年为成人提供基本技能教育。政府对成人教育的资助从1991年的201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36亿美元。1994年,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交《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获得通过,该法案旨在为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19978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终身学习税收信贷计划”。以上举措从宏观上为美国成人的中等后教育与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财政支持。

()向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广泛、更加多样、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

这一战略的实施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主体。在终身教育视野下,正规学校教育只是为个体终身接受教育打基础、做准备的阶段,成人教育才是终身教育的广阔发展空间。事实上,各发达国家所实施的终身教育决策都是围绕为成人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教育机会展开的。譬如,英国工党政府认为,要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必须改变当前提供给l6岁以上公民的学习框架,继续改革其提供给义务教育后的终身学习机会,因此采取了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以建立反应灵活、适应地方需要、质量保证的成人教育新制度。法国、瑞典终身教育以继续职业教育和民众教育为两大主线:继续职业教育是对企业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民众教育是以社会成人为对象,以提高成人的教养与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社会公众教育。第二是教育形式。欧盟制定终身教育战略的一个主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人们提高适应就业和经济生活的能力,OECD在《全民终身学习》报告书中也提出终身学习要与生活及工作结合。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终身教育的鲜明特色。在这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有,一是把职业教育推广到在职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职工工作一天就要学习一天;二是实现职业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越来越重视学习者个人的教育需求;三是建立完善的“回归教育制度”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作为推动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四是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相同层级的并行转换及不同系统间的垂直转接制度,以及在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系统间开拓相互交流及衔接的渠道,以鼓励成人自学;五是积极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通过把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或学习型组织,使所有工作的场所成为学习的场所。第三是教育手段。为了帮助学习者摆脱学习地点、时间及学习方式的限制和发展个体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能力,发达国家在发展式形态的终身教育。譬如,德国倡导各级学校与各教育领域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人们运用媒体的能力;英国开放大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及英国政府对弱势社区、弱势群体的扶持,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实施个体学习成就认证、奖励制度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个体一生随时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培养个体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谋求个人及社会的圆满发展。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发个体持续且强烈的终身学习动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一种健全且成熟的个体学习成就认证、奖励制度。这种制度本身就是对终身教育各种实现形式的一种规范,它能够对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成就做出准确衡量、中肯评价并给予必要的经济刺激,从而激发个体学习动机。

日本为了构筑终生学习社会,改革原来偏于形式上的学历的评价方式,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的成果给予适当的评价。像文部省的认定技能审查,就是民问团体对青少年、成人所学的知识技能水准进行的审查、证明,对于应当给予教育上的奖励的,由文部省部长给予认定。欧洲各国和欧盟的教育(培训)部长在2002年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也提出加强能力与资格的互认和建立质量保证机制。目前各国已开始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如葡萄牙的“全国能力认定、确认与诊断制度”、法国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认证制度”、苏格兰的证书等级比较架构”、挪威的全“国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力和资格透明框架,发展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学分转移系统,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共同的质量标准与原则,以及对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进行确认的共同原则。前文提到的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度、美国的终身学习税收信贷计划,以及德国对个人实施继续教育援助的制度(相继通过1971年《联邦教育训练促进法》、1996年《晋升进修教育促进法》加以保障,以激励在职人员的终身学习动机),则是较为成功的个体学习成就奖励制度的探索。

()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更有力的资源保障

终身教育的组织化过程,需要国家和民间的力量共同参与和协同努力。民间教育资源对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许多国家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在发达国家,企业、社区公共组织(如教会等)、劳动工会、政治团体、工商业界等民间社会力量都热衷于终身教育。而社区作为民众生活的基本场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社会基础和实际载体。因此,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社区已成为发达国家推行终身教育的重要策略。同时,发达国家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也从以往各自封闭的独立个体,转化为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在彼此互助的过程中,通过广泛调动社区的学习资源,将教学的场域由学校扩展至社区,让课程及教学与丰富的社区资源相结合,将学习紧密地带进家中,通过信息与通讯科技设备,提供更多终身学习机会。美国以社区学院为特色的社区教育,日本公民馆等机构开展的社会教育,英国扎根于社区的扩充教育学院、北欧各国的民众学校所实施的社区教育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依靠社会资源、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略】

来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