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代补锅匠

 读书吞寂寞 2014-06-17

两代补锅匠

彭玉宇

跟许多成功人士一样,王总也拥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不同的是,王总办公室的摆设跟别人有所区别,没准还是天下独一份儿呢。他办公室博古架醒目处搁了一只乌黑铮亮的铁锅。

这一眨眼就三十多年了。有天早晨,苏北盐碱大地上行走着一个身材单薄的小伙子,他高考落榜了,通过上大学走出生养自己的这个村子的希望就此破灭,但他打定主意要离开。于是他迈开双脚,朝着县城汽车站走去,目的地是向往已久的省城。

省城太大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见此情形,小王有些手足无措,他捏了捏自己的口袋,几张面额不大的钞票也是令他紧张的原因,他不知道钱花完以后自己到那里吃住。

城市老城区聚居普通市民,小王漫无目标地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乱转,想找点活做,可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转了几天并无结果,而此时的小王已经接近断顿了。百无聊赖的小王蹲在路边,看一个老头儿正忙着给人补锅。几口大小不一的铁锅斜躺一边等待补锅匠处置,而老补锅匠手脚并用兀自忙不过来。

闲着也是闲着,小王坐在小板凳上给补锅匠拉风箱,这活计简单,何况此前他也经常见过人家如此做过。好一阵忙下来,老补锅匠似乎才意识到多了个素不相识的小帮手。一聊,居然还是小老乡呢,小王水到渠成地替补了补锅匠因为不愿吃苦而刚刚离开的徒弟。小王跟着师傅,起早贪黑,走街串巷,虽然有时候还得栖身桥洞下面,但吃住总算有了着落。

上过学的小王脑袋活络,但看着师傅得心应手的补锅动作,他却根本无从插手。师傅也不给他补锅的机会,只是在闲的时候,让他拿块补锅用的铁皮用铁锤敲成一定形状,先是圆形,然后是各种动物的形状,总之是师傅随便想到什么东西就让小王凭想象去敲,当然起初敲出来的物件基本上是要敲什么不像什么,但师傅督导甚勤。这一敲就是大半年,双手磨出的老茧长一层、掉一层,然后再长一层、再脱一层。师傅这才让小王试着开始补锅。

补锅的步骤如下:找准破损处,将锅体破损脆薄的地方用锤子仔细清除掉,再敲一块与破洞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铁片嵌入,然后从火炉的陶土杯状的容器中用陶土小匙舀出完全熔化的铁水倒进缝隙中焊接牢固……说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将铁片和铁锅焊接得天衣无缝那是件十分见功夫的手工活,必须做到眼光准手头准,在铁水倒进缝隙一瞬间,另一只手顺手拿起一根湿布棍子将铁水抹平。怎么才算平?检验方法很简单,人家拿回家炒菜不能碍锅铲的事儿。

开始的时候小王总是手忙脚乱,要么是铁水烫伤了手,要么是补完的铁锅凹凸不平恰似狗啃的,每当此时师傅也不多说,默默地敲掉重补一遍。师傅的手艺让小王心服口服,但见师傅的一敲一舀一抹,动作娴熟准确,做的活儿有种朴素的美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王的手艺终于赶上师傅了,而且有些活儿做得比师傅还麻利,老城一带补锅的小王师傅名气也越来越大。师傅将补锅家什“移交”给小王的那天还举办了个“仪式”:特地将他们自己用来炒菜的铁锅敲了两个洞,然后由小王补好一个,师傅补好一个。

师父“退休”后,小王在补锅行当没干多长时间也就改了行,后来做过建筑小工、施工技术员、包工头,最后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再后来办了一家主营建材的公司,成了某著名品牌建材的一级代理商。昔日的小王,已经成了今日的王总。

时光仍荏苒,当年师傅留王总的补锅挑担早已没了踪影,但他跟师傅共同完成的“作品”,那口有着两个补丁的铁锅却一直跟着他,直至像古董一样被陈列在办公室红木博古架上。

补锅在以前或者是一种谋生手艺,而现在不会再有人有锅要补了,补锅的事情也已很少有人再想起,补锅手艺已近失传。这项几乎跟中国人使用铁锅历史一样悠久手艺,“不需要”大概是其最好的结局。王总说,我留下了自己补过的铁锅,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种感激,一种念想。自己后来干过不少行当,基本与补锅不太搭界。经历多了就知道,做什么都不容易。每当遇到挫折,我就会摩挲着那口自己亲手补过的铁锅,心想,那样的日子我都过来了,还会有什么比那时的境况更困窘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