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恨一行”,似乎是较多的人在从事某种职业较长时间之后的一种常态,甚至不需要太长时间。在我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宿舍几个男生卧谈,大家都基本同意一个关于未来的“恶毒”计划:如果我们的孩子以后要学医,就先打断他们的“狗腿”。“仇恨”之深,可见一斑。 这样的职业倦怠,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可能是选择职业上的错误。一般说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出现倦怠的可能性要小一些,至少会推迟一些。但在选择之时,却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所选非所喜。 工作也许应该是娱乐的一部分,劳改时除外,但的确有人把正常的工作视为“劳改”。这些人“娱乐不能”,潜意识里把娱乐等同于不认真、不努力、不负责,所以在工作时一副肃穆状、悲壮状、受苦状。这样“状”几天容易,“状”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就难了,所以他们的身心一起都会发出明确的信号诉说倦怠。从历史上说,这些人也许是受了几千年前的圣人的暗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句话也许应该改成:业精于勤而勤源于嬉。 职业倦怠还可能来自创造力的压抑。创造物永远有刺激人心的作用,会让机械重复的职业活动充满乐趣。如果没有创造,工作就会无趣了。 有人说,把兴趣跟职业搅在一起,是幼稚的表现。而事实上,两者合二为一,不仅不是幼稚,反而是最成熟的人格的表现。一个白天做着“苦力”,晚上尽情“享乐”的人,是分裂的人。这样的分裂,要么会毁灭职业,要么会毁灭乐趣,最终是毁灭生命本身。 玩着玩着就顺便搞定了自己所需要的荣誉和物质,这样的人不太会职业倦怠。不管怎么说,职业倦怠都是生命倦怠的一部分。生命需要自由与快乐,而不是被强迫和被虐待。奇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