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西窗听雨 2014-06-18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缺陋之处


王永晖


我是有感而发,虽然是在大学教学经验里面感触了十余年,这里只简短说一下。

我终于认识到,必须在大学新生教育系列班会的时候,专门开一个这样的主题“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缺陋之处”,让大一新生们进行讨论,我相信他们可能会讨论很多、很多,但很少同学或者几乎没有同学能说出,我本文下面要说的内容。

因为他们正是身在山中。

这个缺陋是,中小学数学教育,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绕过难点,掩盖住学生并不清楚的地方,长此以往,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清楚,答案只是套公式出来的,凑出来的,凑对了就行。

这里,我就不阐发了。当然,我知道有些大学老师也是这么讲课的,我当年上博士的时候,年长于我的,有过教学经历的同一级博士生,在散步的时候告诉过我,劝诫我不要做那样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做起来是有原因的,数学总都有难度,把盖子揭开,搞得学生们都认识到自己不清楚,但又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聪明,能够再把这揭开的不清楚搞定,所以最稳妥的教学方法反而是,不把数学中那份最难最不容易清楚的地方告诉学生,不揭开盖子,学生反而没意见。

但是,这样却降低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包括解题的能力,更包括认识到自己不清楚的能力,后者其实更重要。

Fields奖得主,Abel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只有凡夫俗子才最相信自己的能力,你越是出色,你为自己定的标准就越高---你可以预见那些不在你目前能力范围内的更远目标(陈跃翻译于《数学文化》)” 源自《Princiton数学指南》第1000页--第1010页,给年轻数学家的忠告。

这是数学家的一个重要能力。我在幼小阶段数学教育的真功夫中也总结过:

A2. 对数学的敏感度,即知道哪里不懂的能力,以此基础最终发展成坚韧的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数学教育,如果教师采取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却恰恰是掩盖住“不懂”,降低了学生的敏感度。虽然学生也是学出来了,也是高考了,但是却给后继教育造成不小的麻烦。

奥数的商业化培训,很多批判都是隔靴搔痒,关键还是在于其教学方法,是提升还是降低了同学们的数学敏感度。这方面本博客已经有不少相关文章,此处不赘述。

实在不行,我看得放在大一新生教育里面专门说一说,否则,同学们不太会理解正二八经的大学老师,怎么越讲,反而越让学生们听不懂呢。

我的本科生们经常就有这种反馈,上课之前,拿起书来自己看,觉得自己都懂了,但是上了我的课后,反而觉得自己都不懂了。

他们对这个非常不习惯,不认为这是数学学习的必由之路,这个“不懂”,他们也承认,不是因为我的“表达能力”造成的,恰恰是我的表达,把他们真正不清楚的地方揭开了,魔盒打开,世界大变。

2011级本科生,跟我两年的有40人,跟我跟足到这第三年的有4人。三年之后的今天,他们肯定跟大街上的凡夫俗子有相当的不同了。

我也很遗憾,我对教育的观点,还是持有教无类的,其实真正能跟上来的同学们,至少应该有10人,或12人吧,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制度来支撑,这个数字足以让中国数学界震惊了,这几天,我们那4位同学中的3位同学就已经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浪花,如果人数上升到10位,震惊中国数学界其实也自不必多言。

这完全是首师大数学系可以做到的事情,玩都能玩出来现在这样,在诸多不利的教务制度上都能做到现在这样,更别说认真去干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98505.html
上一篇:幼小教育的人生哲学:如何理解“学如逆水行舟"?
下一篇:摘评丁大勇博文:尊重孩子兴趣还是强制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