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化桥:如何挽救中国的股市

 真友书屋 2014-06-20

我觉得,大家需要从流动性刺激的习惯中爬出来。


  (1)经济学第一课: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伤害股市,不是帮助股市。过去十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大涨了4倍,但是,咱们的股市如何?如果你说十年太短,那么咱们看看20年。过去20年,货币供应量(M2)大涨了几乎31倍,咱们的股市如何?在本文末尾,我附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数据。


  (2)咱们再看看跟中国一样的大国和穷国:巴西。过去十年,巴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大涨3.5倍,但是,股市呢?现在是2008年高位的正好一半。这些数据尚未考虑货币贬值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3)再看印度。过去十年,股市不振。只有在最近三个月,新总理 Modi当选的事情才把指数刺激起来。但是,用美元来计量,指数还是下跌,因为印度的卢比从2007年以来,贬值了三分之一。当然,广义货币供应量去年增长了14.9%,前年增长了11.2%。而2010-11年的增长率更高:16-17%。可见,印钞票,降准,和增加信贷是最容易的事情。


  (4)美国1964-1998年的34年间(足够长的时间),货币供应量和GDP增长与股市表现正好相反。巴菲特有精彩论述。见我的博文:"股票市场的游说者,你们错了!"。


  (5)最近五年,美国和西欧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低于3%,你看看他们的股市如何?大涨,不是中涨,更不是小涨!


  那么,如何振兴中国的股市?


  (1)经济学第二课:股票只是复印件。不要天天盯着它。股民在十年以后,50年以后,还得继续炒股票。既然如此,咱们还是花点力气把企业做好。如何做好?少点假帐,多点诚实,是第一步。


  (2)第二步,减税。减少逃税的动力。


  (3)第三步,大大减少公务员的数量,大大减少政府干预,让企业家们花时间把生意做好,提高竞争力,效率和利润水平。中长期来看, 只有利润和现金流才是正道。


  (4)另外,减少咱们激素经济环境中的寻租活动。政府必须紧缩信贷,提高利率。最好的办法是,放开利率管制,放开汇率管制。市场利率=真实利率+通胀预期


  振兴股市,匹夫有责。大家从长远计议,必能扭转局面。否则,现在的激素环境下,A股还是太贵。真的。这个道理我反复强调了4年;请参考【附文】;


  过去2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2003-2013;


  (顺序倒过来,单位:亿元人民币)。资料来源:www.pbc.gov.cn

  1106524.98

  974,148.80

  851,590.90

  725,851.79

  610,224.52

  475,166.60

  403,401.30

  345,577.91

  298,755.67

  253,207.70

  221,222.82

  185,006.97

  158,301.92

  138,356.47

  119,898.00

  104,498.50

  90,631.83

  77,265.00

  60,750.60

  46,923.50

  34,879.80

  

  【附文一

  增加货币供应量,伤害股市


  (2014-03-31)


  上周,我经不住利诱,到中国移动给员工们讲了一次股市。虽然我眉飞色舞,但还是老生常谈,无新意。


  某领导问了一个高水平的问题。"货币供应量长期高速增长,按理说,资金的(市场)价格应该下降,而股市应该上升。可是,咱们的现实是,..."


  当时,我没有准备,答得含含糊糊。回家后,我又做了点功课。现在交卷。


  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通道是信贷。信贷立刻转化成存款,存款再(按比例)派生出贷款,贷款再转成存款...


  贷款的增加当然可以推动生产活动,但是很多生产要素(比如原材料,能源,管理能力,甚至劳动力)的供应不是无限的。所以,价格会上涨。所以,你需要更多的"铺底资金"来润滑同样多的生产活动。


  在增加贷款的同时,经济对贷款的需求也增加了。所以,利率反而会上升。而且,长期印钞票的结果是,货币流通速度会放慢。大家还记得80-90年代的"三角债"吗?那个时候,印钞票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三角债"使得经济转不动。


  现在,"三角债"有点回头的迹象。钱多,但是转不动。


  美国在70-80年代的"滞涨"就是如此。当时的美国国债利率曾经高达13.5%。后来,联邦储备银行的沃尔克主席上台,实行强势的货币政策,"把通胀的脊梁打断了"。利率一路下滑到4.5%,才迎来股市的15年繁荣(涨十倍)。


  所以,利率是股市的关键。而通胀是利率的关键。当然,政府管制利率是没有用的。我讲的是自由市场利率。政府说通胀是多少,都没有关系,市场有自己的脉搏。


  结论:只有紧缩信贷,才有利率下降。只有用强势的货币紧缩,才能打断通胀的脊梁,才有股市的春天。这个逻辑跟直观相左。但是,没办法。


  1992年股市成立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M2增加了43倍!但是,股市感到呼吸都有困难,氧气不够。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信贷增长并不能增加资金,只是增加了对资金(生产要素)的索取权。


  大家看看巴菲特讲的美国34年的历史吧(1964年到1998年):前面17年,经济腾飞,但是通胀猖狂,股市横行17年不涨。后面17年,经济疲软,利率下滑,股市上升10倍。

  

   【附文二

  利率决定估值


  -在某基金公司LP投资者大会上的主题发言

  (北京,3月16日)


  上周,我读了一本新书,《Tap Dancing to Work》。它搜集了过去50年美国财富杂志对巴菲特的报道和巴菲特本人的几篇文章。其中巴菲特在1999年写的一篇文章很有趣。


  巴菲特把1998年前的34年分成两个阶段(各17年):一个大熊市,一个大牛市。道琼斯指数在1964年底为874点,17年以后,即1981年底:还是875。当然,通胀侵蚀了购买力。在第二个17年的起点,即1981年底,指数为875点,但是1998年底,它大涨到了9181点。


  这跟经济增长有关系吗?完全没有。其实正好负相关!请看:美国的GNP(国民收入)在1964到1981年(17年)大涨373%。可谓经济腾飞! 相反地,在1981到1998年(17年),GNP只是小涨了177%。


  当然,巴菲特的意思不是说股市表现跟GNP(或者GDP)负相关。他说,经济增长率固然重要,但是利率水平更加重要。美国政府长期国债(30年)的票面利率在1964年底为4.20%,随后一路上扬到1981年底的13.65%。高利率是股市的克星。虽然经济腾飞,企业利润大涨,但是,市盈率从20倍左右一路下滑到6到8倍。

  

  八十年代初,新的联储主席沃尔科严打通胀,不断收紧货币,虽然每年有100-200家银行倒闭,他也不手软。他终于制服了通胀,名义利率才普遍下降。到1998年底,长期国债的收益水平降到了5.09%。虽然经济疲软,但是股市一路上扬。


  他的结论:从长期来看,市盈率取决于市场利率。那么,我们A股投资者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作者:张化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