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农民工不服天命 “黄大学”10次战高考

 松边醉客 2014-06-23

50岁农民工不服天命 “黄大学”10次战高考

2014年06月21日10:36  新文化网    评论中大奖(56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一张张准考证的背后凝聚了考生黄仁祥很多汗水

1/4)一张张准考证的背后凝聚了考生黄仁祥很多汗水

  • 一张张准考证的背后凝聚了考生黄仁祥很多汗水
  • 黄仁祥说,希望自己能打开一扇窗,让自己不再纠结
  • 谈到未来,黄仁祥说,内心很复杂
  • 2014年黄仁祥的准考证

  有人说,“你考这学校,是不是有点抑郁症?”我说不是,圆大学梦,是一个想法,另外就想学点真实东西,想成立个小剧团、剧社。两个月以前我上教育局、文化局,说想成立个乡村剧团义演,他们说得有演员证明。我说没有那个证。他们说那得够条件,一是场所、人员、资金……“要不你整几个唢呐,乡村农闲时候打个秧歌,唱个小曲,编个小快板书。”我说那是小打小闹,我想成立真正的剧团。

  在村里打听黄仁祥没人知道,一直到村委会大院,提起这个名字,都让人发蒙。

  一个村民猛然想起来:“你说的是黄大学(xiáo)吧?他就住在院里。”

  “黄大学”的本名叫黄仁祥,生于1964年10月12日,快到50周岁了。

  1986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微博]。2014年,他再次参加高考。

  大学就像一堵墙,黄仁祥从第一次撞击到今年,已经过去了28年。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但是他依然不知天命,不服天命,不认天命。2008年到2014年,他不间断地走进考场,7年的准考证依次排开,记录着他的冲击经历。

  对于这些年的高考经历,他说了一个词———“泥潭”,“这些年高考,就是一个泥潭!”

  蜗居的大学梦

  黄仁祥晚上在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长山村村部打更。小屋不足10平方米,一个长条炕,他带上刚粘好的100度近视镜,盘腿坐在长条炕上,聊起自己的故事。

  15岁当兵,19岁退伍回来,又开始念高中,他22岁才高中毕业,那是1986年。

  “考上长春的一个机械学校,中专,没去念,就务农了。”他说。

  他一直未婚,除了以力工为主的农民工生活,主要是一个考生。

  1986年、1996年、1997年、2008年到2014年,总共参加了10次正式高考。

  “1996年考的是电大,1997年考的是自费生,现在属于三本院校,都不是太好的学校。都考上了,但那时候想得太多,统招生、公费生,它就俩感觉。”他最终都放弃了。

  2007年,他知道了高考年龄限制取消,又点燃了他的大学梦。2008年,44岁的黄仁祥又走上了考场。

  此前他参加了长春一所职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面试,被破格录取。结果报到后被劝转到汽车修理专业,最终他选择了退学。

  2008年至今,他一直报考表演专业,从长春、沈阳、北京到西安、成都、武汉,他报考的院校已经难以罗列清楚。在这之前,他还参与过自考,但最终没有全部通过。

  十几年来,从村里到乡里,甚至到他在双阳城区打工结交的一些人,都叫他“黄大学”,他也渐渐接受了。

  “总考算啥,得念上(大学)才算啊。”他说。

  他父母几年前相继离世,作为长子,他的两个弟弟和妹妹都反对他再考大学,战友、同学也没有一个支持的。同村的朋友赵红军挺同情他,“他挺贫穷,一个人这些年不容易,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

  今年的高考,他还比较满意,至少做完了题,他觉得自己能打三百来分,艺术录取线每年都是280多分,他觉得自己考上的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

  监考教师夏晶喆核验准考证、身份证时,看到黄仁祥的准考证信息有些震惊,“他答题很专注,作文写得满满的,字还不错。考场学生叫他大叔。”

  这个考场上的“大叔”2008年以来送走了众多考生,这两年在考场上还遇到两个维持秩序的警察,都是早年和他一个考场的。

  “2008年,我跟人家一起参加高考,人家都参加工作了,我还考呢。招生办老师说,你不把我们考退休了,你不算完啊!”他自嘲。

  农民工的演员梦

  十七八岁在吉林当通信兵时,黄仁祥在电影《心灵深处》里当过群众演员,那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推出朝鲜战争题材的电影,主演是刘晓庆。

  去年6月份,江苏卫视《郭的秀》节目邀请了黄仁祥和另一位考了17年的四川考生。节目中,郭德纲称他为“艺考执着哥”,他在现场被点题即兴表演“向包工头讨工钱”、“浴池借香皂起纠纷”。

  表演并不成功,现场的演员李琳(李大双妻子)点评表演缺乏“层次”,无实物表演不够标准,训练不够,但愿意投入。李琳建议他尝试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等着当群众演员,在片场体会自己是否能当一个真正的演员。

  “现在当北漂,吃喝什么的(都要自理),不可能上那儿,人家给你整饭去?”他说,王宝强多长时间啊,10多年啊,就在北电那当北漂,给人家抬板凳,拿道具。王宝强1999年15岁到北京当北漂,没活的时候当搬砖力工,有时甚至挨饿。2003年主演独立电影《盲井》,2004年主演《天下无贼》,成名时刚刚20岁。

  但王宝强的经历几乎不可复制,黄仁祥也从未考虑过去当群众演员。“我还是想上学校,因为知名度高,演艺类也注重学校,北电、中戏、上戏、吉林艺术学院,这是比较出名的。”他说。

  黄仁祥从未上过专业班学习表演,“一直都是自悟,主要看碟子。看赵本山的碟子,左一遍,右一遍,模仿人家的动作、语言。东北师大[微博]人文学院一个老师说,别人怎么演,你别在乎,你就把你自己演好。结果我到那报名,其实不是那个专业老师不要我,是那个招生办不要我,岁数大,不行。”

  在50岁这个年龄,再上大学,对他和学校都是挑战,体育课、晚自习都是麻烦。但他不觉得很艰难,“三本院校就有这个优势,它和一本、二本,管理不一样。我主要是主科跟着上,不可能和这些学生24小时在一起安心读书,因为我是想自己创业。”

  他退伍后至今主要是当力工,从砖厂走到矿井,从水泥厂到预制构件厂。现在,他有4份收入:两亩地租出去,一年给400斤大米;晚上在村部打更,一年给2000元;物流配送力工,效益工资,一个月2000元左右;代理房地产销售,两年来只是最近卖出去两套房产,收提成3000多元。

  4份收入,一年下来“顶天3万块钱”。对于他来说,上学不只是上学,还要打工,他的想法是做营销或者当个代理,可能的话办个剧团。

  多年来,他自己放弃或者被放弃,走过多个高校。但今年即使考上,是否去读,还没肯定答案。

  他一直留存的7年来的高考准考证,在桌子上一字排开,看着有点让人喘不上来气。摄影记者一定要他的手抚着这些准考证,他那接近古铜色的粗糙的手,青筋、血管突出的前臂,和那些准考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长山村村委会,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双阳城区打工,一年中的某两天,那个一小时的车程,是一个大龄农民工的高考之路。

  对于一个与自己的命运格格不入的人,我不知道,梦想是不是个好东西。

  ■对话

  连续7年参加高考

  新文化:为什么选择表演类专业呢?

  黄仁祥:主要是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三本线、二本线、一本线很难,艺术类的分比较低。2008年想报艺术类,别的艺术校考都结束了,唯独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没结束,他们破格录取了,考的广播电视编导。

  我报到的时候,咱班这些学生都是年轻小孩,教务处的人说,应该选择汽修这类的,毕业就能上班。后来我寻思寻思,得了,回走吧,别念了。

  第二年,2009年,报考的好像是首都师范大学吧。吉林艺术学院竞争不过,这些年主要是外省学校,武汉传媒学院、辽宁大学[微博]、四川师大、西安外事学院[微博],本省的还有职业师范学院、东北师大人文学院。

  新文化:从2008年到现在,没有一年停过?

  黄仁祥:每年都考。有人说,“你考这学校,是不是有点抑郁症?”我说不是,圆大学梦,是一个想法,另外就想学点真实东西,想成立个小剧团、剧社。两个月以前我上教育局、文化局,说想成立个乡村剧团义演,他们说得有演员证明。我说没有那个证。他们说那得够条件,一是场所、人员、资金……“要不你整几个唢呐,乡村农闲时候打个秧歌,唱个小曲,编个小快板书。”我说那是小打小闹,我想成立真正的剧团。比方说我要考上辽宁传媒学院,跟学校说一说,想成立一个大学生艺术中心,把这帮学生招上来之后,编个剧本,编个小品,“五一”、“十一”、校庆,或者业余时间,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演个什么节目,既能锻炼自己的水平,而且扩大了声誉。

  大学什么都有,教授、老师、公司,通过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实现出来。农村的条件有限,要啥啥没有,辽宁那边有很多学生成立剧团,有那种平台。

  我前年考武汉传媒,连续考了两次。第一次文化成绩没到。去年,那个学校还特意宣传宣传我,《楚天都市报》也采访我了。他们说:“只要你来,咱们学校特意为你这个高龄生提供一个机会。”但是,他的学费太贵,一年一万八。后来我也去了,但因为报到时间太晚,学籍过期了。

  “英语不咋好,但也能记千八百单词”

  新文化:今年报考的是哪个学校?

  黄仁祥:辽宁传媒学院,也是民办院校,面试过了。还有西安外事学院,但面试没过。还有一个首都师大科德学院,也是民办。我的第一目标就是辽宁传媒学院,因为那和赵本山有关系。

  新文化:面试怎么样?

  黄仁祥:在全校排名次是第四名,挺理想。即兴表演是,上市场卖菜被举报短斤缺两,和工商部门发生争吵。晚上了,卖不出去咋整?就便宜了。便宜之后,有人说你的菜是烂菜,又举报你了。主要是这两个环节。

  新文化:今年参加高考发挥怎么样?

  黄仁祥:我都是自己看书,没有上辅导学校,文化成绩一直不是太好。这次估计能打300来分。吉林省的艺术类本科录取线每年都是280多分。文科综合和语文感觉还比较理想。

  新文化:作文咋样?

  黄仁祥:今年作文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感觉比较好写。有的学生编个猴子与人的关系,但它不是指哪个动物,而是指的整个生态。我是这么审题,它表达的是整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正我就是这么写。不能达到一类作文,二类、三类作文还能达到。

  新文化:数学和英语呢?

  黄仁祥:数学根底还行,借着公式,想法把题套进去。英语不咋好,但也能记千八百单词。

  新文化:总体考完后,比预想的要好一点?

  黄仁祥:比往年好。往年都是大题,语文,那几个大综合题都答不上,时间不够啊,就前面那个A卷,你就蒙吧,是A对还是B对,有时候时间长了,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一个小时答B卷,写作文最低得半个小时。所以,时间不够用。

  目的是想在艺术方面做点事情

  新文化:考场上那些孩子怎么看你呢?

  黄仁祥:他们说,“你真行,你都这么大岁数还参加高考,要搁我,早就不参加了。”我说,你们不明白这件事,你们还是小孩,没经历社会,现在没有知识是不行,但是我要像你们这个年龄,我可不用这么学了。我说,你们到我这个年龄就知道了,后悔也来不及。

  新文化:你弟弟、妹妹怎么看你这么多年的高考?

  黄仁祥:人家也不问,也不了解。主要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参加高考还有啥意义,现在找工作都这么难。但我高考主要目的是想在艺术方面做点事情,我都50岁了,生命基本上倒计时了。

  新文化:不能说倒计时,是人生的下半场。

  黄仁祥:我现在50岁,我要活到七八十岁,还有20多年光景做点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没做,总觉得对自己的内心有点遗憾。对象也处了好几个,但一直没成家。

  新文化:你现在的女朋友怎么看?

  黄仁祥:她说,你好像做梦呢。我说不是做梦,只要人有决心,这件事肯定能做成。

  新文化:刚开始你提到今年最终不行的话,明年也不考了,这方面明确了吗?

  黄仁祥:现在没有决定,如果明年要考的话,我只能选择一类学校,要不就不考了。

  新文化:学费上呢?

  黄仁祥:现在就有几万块钱,至少第一年够用。辽宁传媒学院学费一年1万,经济上还能够支持。

  新文化:如果最终分数线过了,肯定去念吗?

  黄仁祥:早一年念,早一年出徒嘛。有人面对很多的失败、挫折,各种坎坷经历,甚至有的做买卖最惨败的时候都要自杀,就那种经历,人家都从最低谷当中爬出来了。对我来说,人家能成功,为什么在咱们身上就不能实现?但是说话挺容易,做起来确实挺难。

  买复习材料上千块 就卖30多块钱

  新文化:回头看一看,整个过程挺磨难。

  黄仁祥:不论咋苦,人有这目标,心里有方向,有奋斗目标,有那种意识。现在我想搜集一点历史资料,或者整一些题材,写剧本了。现在写两个了,但不是很满意。写这个必须得切合实际,不能歪曲历史,得尊重历史。如果咱们写的一点也不尊重历史,叫哪个专业人士一下就推翻了。

  新文化:今年报考的时候犹豫没?

  黄仁祥:也犹豫过。去年双阳招生办就说,“你别考了,还考啥啊?没啥意思。”后来招生办杨主任说,“人家符合条件,就得叫人家报,那是个人追求。”

  新文化: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么多年,是一种什么动力?

  黄仁祥:主要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特殊的留恋和向往,这些年,从当兵到上学到现在这个路程,特别是那段上学的时间,使人感觉特别留恋。而且想通过这个留恋,能给别人一种启迪,一种鞭策。

  新文化:想脱离农村,不想做农民?还有更多的选择或者空间?

  黄仁祥:现在我最主要是对过去的留恋,最主要是通过看赵本山的春节小品或者艺术创作,他写农村特别好。但是《乡村爱情》这些片,没有真正写农村最底层那些人真实的生活,不是真正贴近农村生活。有些角色跟农民有点离谱,有点丑化农民形象。我看的第一个电视剧是《渴望》,它是纯粹的室内片,真实的人民生活。

  新文化:村里边这些村民怎么看?

  黄仁祥:很多持怀疑态度,“还考啥?”“没啥意思,还考?现在毕业工作都不好找,这么大岁数,谁能要你?”“不如多挣俩钱儿,找一个二婚的,有个家得了。”

  新文化:为什么说这些年的高考经历就是泥潭呢?内心是很矛盾、很纠结啊,每次都犹豫吗?

  黄仁祥:每次报名的时候都犹豫,这两年想不报了。

  这些年考试也挺累了,梦想上个好的学校,一直没有实现,老不死心。每年买复习材料再加上考试费用就一两千块,考试完就卖了,今年卖了30多块钱,三毛钱一斤。

  新文化:没考虑过,干脆就不考了,好好过日子,把女朋友娶到家?

  黄仁祥:当时也考虑,如果要是放弃,也能放弃,这辈子也好好过日子,但是家庭生活,50来岁了,一个月得挣3000块钱以上才能维持这个家,不然的话,这个婚姻就不能维持。如果我想将来生活更好,只能走这条路,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达到自己的最顶点,最主要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总考算啥呀?得念上才算。

  新文化:假如1986年去读了那所中专,那个年代,中专都包分配,可能也很好。假如2008年去读了汽车修理专业,你现在的月收入可能也不低于5000元啊。

  黄仁祥:当年那个中专,是个水泥专业,不理想。但现在想,那时读下来,还包分配,也进水泥厂或者进办公室了,有点惋惜。2008年那个汽车修理专业是理科,不适合我,需要每天学习,不能勤工俭学。后来2012年的武汉传媒学院挺可惜,但学费太贵了。

  新文化:你的梦想在外人看有些不切实际,你怎么看?

  黄仁祥:他们认为我这么大岁数了,太好高骛远,也有些道理。但我一是想圆大学梦,再就是想学习,做点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