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灞桥柳

 闲野之家 2014-06-23
灞桥 是中国文学史上 最柔软的地方。

据《三辅黄图》记载:“灞桥 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柳,是相当古老的风俗。从《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喜欢把离别和杨柳联系到一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和“留”同音,柳丝摇曳,又常给人依依不舍的感觉。


当年的灞桥,处处都是杨柳。每逢暮春,柳絮如雪,漫天飘飞。“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唐人笔下描述的景致,我们已无缘得见,不过,灞桥让我真正惦念的,还是离情。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的一曲《少年游》令人黯然神伤。“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的名句,更让灞桥 成了送别的胜地。

其实,天下别离一样苦,岂独灞桥?只是历代中国文人,大多怀着强烈的政治抱负,积极入世。于是乎,失意的与得意的,留守的与调迁的,豁免的与发配的,相知的与敌对的,都来到了灞桥。小小的灞桥,沉积了中国文人 太多的离愁别绪、太多的 扼腕叹息。


漫步桥头,我沉浸在历史的恍惚交错中。眼前晃动的,是那些飘飘的衣袂和拱手相送的身影;耳边响过的,是那些遴遴的车马和隐隐约约的叮咛。

灞桥东岸,几株垂柳弯腰驼背,摇曳着干枯的枝条。夕阳的余辉中,他们显得格外羸弱 和憔悴。

回望长安,暮色苍茫,骊山如睡,灞桥如梦。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啊。。。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灞桥柳



一曲幽怨的《灞桥柳》,歌者落泪,听者动情,如泣如诉,声声入扣,绕上心头。

高亢处叫人撕心裂肺,低徊处令人肝肠寸断,曲调哀婉动人,我深深地沉浸其中了。

不经意勾起了一股隐隐的忧愁。 “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这世间上无奈的故事,于你于我,可曾只剩下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丝藏泪的浅笑,正如歌词中所写到的:“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它并非只是一怀酒啊!”听着,想着,心就酸了。

唱起《灞桥柳》,也许那是我们彼此思念的无奈和相思可以传递的歌。(图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