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系列报道之十二: ----安徽孟氏调研报告
沈阳孟令保 撰稿 安徽孟 勇 孟繁虎 校对
一、安徽孟氏分布: 安徽孟氏,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历史上的联系。属于孟氏北支与孟氏南支相互融汇之地。其中也不排除有起源于河南(卫国)孟氏的可能。 安徽历史沿革到清代,分划为八府、五个直棣州,共计辖领五十一个县、四个州。下面红色部分有孟氏居住。 安庆府: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 庐州府: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州、巢县。 滁州: 全椒、来安。 和州: 含山。 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 宁国府:宣城、泾县、南陵、宁国、旌德、太平。 池州府: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 太平府:当涂、芜湖、繁昌。 广德州:建平。 凤阳府:凤阳、怀远、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 颍州府:阜阳、颍上、霍邱、亳州、涡阳、太和、蒙城。 六安州:英山、霍山。 泗州: 盱眙、天长、五河。
二、出类拔萃例举: 宋代:孟 纶,南陵人。乾道二年丙戍进士。 元代:孟 祺,宿州符离人。元代荐辟,有传。 孟仲祥,宿松人。荐辟,举人才,镇抚。 明代:孟 鼎,宿松人。荐辟,湖广佥事。 孟 芳,宿松人。建文朝岁贡,福建运同。 孟 健,亳州人。建文朝岁贡,都司断事。 孟 宪,建德人。建文朝岁贡。 孟 恂,宣城人。建文朝岁贡,东昌校尉。 孟 颢,宿州人。天顺朝岁贡,滋阳丞。 孟 俭,宿州人。天顺朝岁贡,湖广仓大使。 孟 礼,宣城人。弘治朝岁贡,江山簿。 孟 钧,宣城人。嘉靖朝岁贡。 孟 津,滁州人。嘉靖辛卯举人(有传)。 孟 炼,宿州人。万历朝岁贡。 孟希曾,庐州人。万历朝岁贡。 孟希明,亳州人。天启朝选贡。 孟希皋,亳州人。崇祯朝选贡。 孟 纪,泗州人。崇祯朝岁贡,永嘉簿。 孟 醇,泗州人。崇祯朝岁贡,襄城丞。 孟良相,泗州人。崇祯朝岁贡,通道知县。 孟良知,泗州人。崇祯朝岁贡,教谕。 孟邦卿,泗州人。崇祯朝岁贡。 孟承乾,泗州人。崇祯朝岁贡,教授。 孟光启,泗州人。崇祯朝岁贡。 孟 荣,六安人。崇祯朝岁贡。 清代:孟命世,怀宁人。顺治丁亥荐辟,瑞州知州。 孟学迁,怀宁人。顺治丁亥荐辟,乐安县知县。 孟丙南,合肥人。咸丰辛亥年诏举孝廉方正。 孟安世,怀宁人。康熙己酉举人,邳州学正。 孟学迥,怀宁人。康熙癸卯武举人。 孟 勃,和州人。康熙壬子武举人。 孟 勣,和州人。康熙戊午武举人。 孟 铨,怀宁人。雍正丙午举人,江宁知县。 孟凌云,凤阳人。雍正朝拔贡。(有传) 孟 亮,宿松人。雍正朝岁贡。 孟衍仁,亳州人。乾隆戊午举人。 孟毓柱,太湖人。乾隆庚午举人。 孟平世,怀平人,乾隆己卯武举人。 孟万清,当涂人。乾隆庚午武举人。 孟万邦,当涂人。雍正乙卯武举人。 孟思谊,和州人。乾隆壬戌进士,枣强知县。 孟衍世,亳州人。乾隆朝拔贡,广顺知州。 孟非袭,怀宁人。乾隆朝副贡。 孟传思,太湖人。乾隆朝岁贡。 孟起贞,亳州人。乾隆朝岁贡。 孟鹏飞,合肥人。嘉庆庚申举人。 孟成儒,和州人。嘉庆戊辰举人。 孟 棣,和州人。嘉庆戊辰举人,五河教谕。 孟 权,太湖人。道光乙酉举人。 孟兴灼,亳州人。嘉庆朝岁贡。 孟运昌,六安人。道光癸卯举人。(恩赐) 孟贯三,宿州人。咸丰辛亥武举人。 孟广生,太湖人。咸丰丁卯举人。 孟如柏,泗州人。光绪朝拔贡。
三、人物例举 孟祺,字德卿,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生于宿州市符离镇。据元史记载,孟家“世以财雄乡里”。孟祺父亲孟仁。因动乱,举家北迁至山东的鱼台。后来,孟仁职务变动,孟祺跟随父亲徙居东平。祺幼年敏聪,善骑射,辟掌书记,以荐为国史院编修官,元史有“一时典册,多出其手”的赞誉。祺前后功累官浙东按察使、嘉兴府总管,进封鲁国公,谥文襄,子二遵、遹。 孟凌云,字连清。凤阳选贡,为庐江教谕,釐正文体,课士有方。劝修学宫扑蝗救荒,佐县行之,皆心行政。卒于官。 孟津,字伯通。滁州人。明嘉靖中以举人,知温县,历宝庆府同知,操持廉洁,弭盗民安,称一时循良。 孟之麟,字睢应。太湖人,父孟言善早亡。麟于清顺治朝拔贡,永安知县。时群盗蜂起,官兵云集,军事浩繁,之麟多方应济,民得不困。事平,召集哀鸿,尤多善政,迁守涿州,理烦治,其游刃有余,民甚德之。(孟言善妻王氏:按安庆府志王氏,刺史麟母,善蚤亡,王氏年十九,孀居严整训子成名孙亦多登仕)。 孟安世,字康子。怀宁人,康熙己酉举人,邳州学正。康熙时,河决学宫,安世捐建东庑,请复优免,佐银士子膏火。著有灯阁诗书堂文集。 孟振邦,字维新。安庆卫世职。其父怀宁万户侯孟学礼早亡。振邦乞休归养,中丞史可法强之出使,擢参将左兵,陷城遂死。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号节愍。(按安庆府志杨氏,怀宁万户侯孟学孔妻。学孔蚤亡,杨年二十余,啮指自誓性至孝姑病笃刺血露祷请以身代及舅姑俱殁家益衰落杨抚孤振邦,躬机杼以资邦学,邦卒以儒名捐躯取义,杨氏之教也,年六十八犹蚕织不衰。妇崔氏,振邦妻。亦世胄女贤淑温慧事姑有至性勤俭操家闺门雍肃里人羡之。左兵破城,随夫殉难)。 孟命世,怀宁人。左兵躏安庆,父振邦骂贼死,两弟被掠,命世崎岖万状,冒险赎归。顺治初,徵南潭将军辟,参军务,以功授知九江府,焚刁民诬逆,保全数千家移。守端州,申免浮粮万石。弟辅世诸生性孝,父母殉难,每一感动泪尽,继之以血。 孟思谊,字舒先。和州人,十岁丧父,随伯兄思讷读书,甚颖敏,兄笃爱之。数年大进,十七为诸生有声,庠序间以拔贡举于乡,登乾隆壬戌进士。授赤城知县。赤城隶属宣化府地,近边塞。康熙三十二年始建为县,治边地草创。士不知学,思谊减省俸给,置办塾延,师躬自校课,一时人文兴起,得与宾兴,或有登进士者,皆思谊启之。县故荒僻,文献无徵,思谊搜罗掌故,采集闻见,勒为专志于文献,颇有发明。县大旱,请赈如故,更以私财市米布给予贫民,其有死无主者,建寄归苑。调宣化县,又调枣强县,具有惠政。思谊为官二十年,约己爱民。乾隆二十五年移疾归里,家居五年,事寡嫂仁而有礼,教弟思谋,力学有成,任阜宁知县。思谊卒,年五十岁。祖父孟作恺,以孙思谊,赠文林郎,赤城知县;父孟惠,字惟吉,以子思谊,赠文林郎,赤城知县。思谊是孟惠仲子。 孟玥,怀宁庠生。两弟具为贼所掠,玥冒险徙跣,诡作纤夫尾贼舟。辛苦二载,得之豫章,归为完娶。季弟璞死,妇仅二旬孤才四月,玥养之。抚之四十年如一日。
四、孟氏支脉 安徽孟氏家谱,尚未见孟府老谱记载,但是孟氏支脉还不少,经初步调研考查,约有十多支。譬如: 安徽和县孟氏支脉,始迁祖为孟秀。 安徽和县孟氏支脉,始迁祖孟子安。 安徽和县孟氏支脉,始迁祖孟元吉。 安徽古巢孟氏支脉,始迁祖为明洪武元年间都指挥佥事孟庆。 安徽宿县北相土城村孟氏支脉,其始迁祖可上溯到四十八代孟均(一说钧)。 安徽萧县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六代孟希太。 安徽合肥肥东孟氏支脉,始迁祖孟景,号隐园。 安徽亳州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二代孟惟恕。 安徽合肥肥南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七代孟言道。 安徽六安西乡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八代孟公和。 安徽六安皋西孟氏支脉,始迁祖为六十六代孟兴先。 安徽寿州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二代孟惟让。 安徽宿松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一代孟仲祥。 安徽太湖孟氏支脉,始迁祖为五十三代孟寿熙。 安徽当涂孟氏支脉,其始迁祖未得其详。
附录 小常识:贡生类别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恩贡,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如皇帝登基,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除岁贡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1]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比如,朝廷每年都会给孔氏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以示尊孔崇儒。 岁贡,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优贡,每三年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1] 拔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初每六年选拔一次,清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名额是每个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 副贡,乡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中,没有考中举人,但成绩尚可,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贡生。始于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非常制,永乐中会试曾设副榜,嘉靖中设乡试副榜,准作贡生。清朝定制为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 例贡是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是“岁贡”,后来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传统社会公办学堂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所以有资格获得这个级别的“职务名称”。
(初稿,尚待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