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域经济

 松边醉客 2014-06-26
县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3%、人口的85%,多年来县域经济突飞猛进高速成长,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国县域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已基本挖掘完,制度要素活力已经释放殆尽,发展进入瓶颈期。山东在21县试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通过六个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山东21县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山东21县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山东21县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六方面先行先试

《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方案》由省政府公布。根据方案,本次试点确定了城乡统筹、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民营经济等6项任务。由21个试点县分别从6项试点任务中突出一项作为核心任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试点县可享受省级下放到市级的审批权限,城乡居民在就业、养老、社保、教育、公共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逐步享受平等待遇。省政府还将从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每个试点县不少于2000万元,定向用于试点县建设。[详细]

2013百强县 山东占16席数量全国第二

2013百强县 山东占16席数量全国第二

2013中国百强县公布 山东占16席数量居全国第二

2013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行发布。山东省有16城上榜,仅次于江苏的18城,位于全国第二。山东上榜的16城分别是龙口、荣成、邹平、寿光、滕州、莱西、莱州、招远、新泰、肥城、蓬莱、茌平、昌邑、桓台、乳山、青州。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据了59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占16、14和11席。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在这份名单中的表现最为抢眼,占据将近半壁江山,江苏省在百强中占据18席,山东省占据16席,浙江省占据14席。[详细]

百强县

相关专题:解读2013山东入围全国百强县

统计显示,县域经济已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作为区域性地解决“三农”、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等诸多问题的基本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山东县域经济占比较高,甚至敢于“叫板”城市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对比江浙,山东百强县市“还不够强”。当下,县域发展不能以GDP论英雄,山东县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详细]

县域经济增速普遍放缓 转型发展遭遇瓶颈

尽管今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出现企稳迹象,但无论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地方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均呈现放缓趋势。尤其是在外需萎缩的形势下,项目投资拉动仍担当主力,消费占比增长缓慢,县域经济跨越转型任重道远。[详细]

基础薄弱:农业县仍处农产品初加工阶段

东西部许多农业大县都依赖于自己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种植历史,建立了“一县一色”的特色经济体系,许多县域特色农业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产业比例和知名度,但其主打产品仍然以“较为原始”的形态在市场上销售,县域农产品的现代化水平较低。这些农业大县普遍面临“富民”不“强县”的难题,这些县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农业产业对县级财力支撑较弱,难以支撑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详细]

产业结构失衡:企业发展面临“三高”

县域经济主要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受到的挑战也最大。企业普遍面临税收高,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增高等三高难题。但在产业结构偏重、人才资源缺乏情况下,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县域经济中小项目占90%以上,利率市场化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上升,生存更加困难。 [详细]

人才缺乏:产业转型人才供给不足

高层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聚集高端要素,严重制约县域经济转型。昆山市反映,城市功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缺乏,有时给再好的待遇也难吸引高端人才,影响境外企业和人士入驻。市委书记管爱国说,高端企业是跟高端人才走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人,必须吸引高端人才。人才始终是县域发展的一大短板。 [详细]

联保危机冲击山东县域经济 三集团互保贷数十亿

  • 从高利贷风潮到企业联保危机,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的金融生态正面临考验。滨州市金融监管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该市邹平县长星集团肇始的企业联保危机范围正在扩大,在邹平县,起码有3家企业卷入联保危机,涉及金额几十亿元。所谓涉及金额,并不是指损失数额,而是在企业圈子里的联保贷款数额。这三家集团的联保贷款风险都在“临界点”上。
  •    
  • 企业联保一般都是由银行指定几家企业给一家企业担保,假如这几家里面的某个企业也需要贷款的话,其他企业就反过来再给它担保,这就是互保,慢慢形成一个互保圈,这个互保圈会一层层扩大,涉及企业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其实这是金融机构很通常的做法。并不是说互相担保就必然会出问题,但联保圈子里的某个企业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导致整个圈子出现危机。最早出现问题的是地处邹平县的长星集团。去年下半年,这家企业陷入贷款危机,涉及金额近60亿元。现在已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很多企业切身感受到了贷款难度在增加。由此又“催生”了上述三家“临界”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