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浆所用的材料基本相同,诸如淀粉、全蛋、蛋清、面粉、小苏打、发酵粉等。全国各地所用糊、浆多达十几种,但经常使用的有下列7种。 (1)水粉糊。用淀粉加水调制而成,多用于干炸、焦熘,可使菜肴焦酥香脆,色泽金黄。由于这种糊主要是为了获得酥脆质感,又称为“硬糊”或“干浆糊”。 (2)蛋清糊(蛋白糊)。用蛋清、淀粉加水(或鲜汤)调制而成。用来挂糊,适宜制作软炸菜肴,能使菜肴获得松脆质感。如用来上浆,适宜制作滑炒、滑熘菜肴。但挂糊、上浆二者所用的淀粉比例不同,上浆只用挂糊量的1/2。这种浆主要用于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口感清淡滑润的白汁菜肴,如熘鱼片、滑熘里脊等菜肴,能增加和衬托菜肴的色泽,使成菜洁白如玉,晶莹透明。 (3)全蛋糊。用全蛋与淀粉(或面粉)加水等调制而成。全蛋糊色泽淡黄,黏度较大,黏附力较强,原料粘挂不易脱落,并易于粘挂粒屑。如用来挂糊,适宜制作炸制菜肴,使菜肴外酥脆,内松嫩,色泽金黄。如用来上浆,适宜制作滑炒菜肴,使菜肴软嫩柔滑,能衬托卤汁及原料的色泽,使菜肴更加鲜艳悦目。如制番茄汁菜肴时,用全蛋糊上浆,色泽更佳。 (4)蛋泡糊(高丽糊)。将蛋清抽打成泡沫状,再加入淀粉或面粉调制而成。蛋泡糊质地细腻,膨松饱满,色泽洁白,多用于松炸菜肴和甜食点心,成品外形饱满,色泽银白或淡黄,口感外松软,里鲜嫩,如软炸蘑菇、高丽明虾、高丽鸡腿等。 (5)发粉糊(松糊)。在面粉和淀粉(比例7:3)中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和水调制而成。适用于挂糊松炸菜肴,并可代替蛋泡糊使用。其特点是能使菜肴涨发饱满,色泽淡黄,松酥香脆。 (6)酥糊(苏打}胡)。按一定配比将鸡蛋、面粉、淀粉、小苏打等对在一起搅拌均匀而成。适合于各种干炸菜肴挂糊,使菜肴质感酥松柔软。 (7)脆皮糊。用老面肥、面粉、淀粉和水调制而成。只能用于挂糊。适合制作各种干炸菜肴,可使菜肴外松脆,内柔嫩,涨发饱满,色泽金黄。
脆皮糊的调制秘诀 1、所需原料几选购质量 (1)淀粉:应选择质量好、色白的绿豆淀粉或鹰粟粉,可使成品细腻色白。 (2)面粉:应选用低劲粉,使面糊劲力较小,容易膨胀,且外皮薄。如果面粉劲力过大或面粉用量过多,会使成品外皮太厚,影响菜肴的质量。 (3)油:应选择无色干净的色拉油,否则也会影响菜肴质量。 (4)发酵粉:应选择有效期内、未拆封的。 (5)鸡蛋:选用新鲜的。 2.制糊:是菜肴形成特色的关键,也是菜肴成败的关键。制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糊原料的配比:一般制糊原料有淀粉、面粉、鸡蛋清、色拉油、发酵粉、水,通常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面粉与淀粉的比例为l:9。此比例可使调好的糊中有一定的劲力(面筋质的拉力),膨胀时既不易破裂,又膨发饱满,外皮较薄;如果面粉用量增加,则劲力越大,外皮糊层增厚。
粉料与油的比例为5:l。笔者就此曾做过试验,在其他条件全部相同的情况下,将糊分成三份,一份油量较少,一份正常比例调制,一份加入过量的油,结果成形后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油少糊层胀发不饱满,光度较差,外皮不透明;油多则原料与糊料分离,菜肴难以成形。同时,放油时应分几次放入,每加一次油要搅拌均匀后再放。 粉料与鸡蛋清的比例为500克粉料加2~3只蛋清。蛋清过多,不仅增加糊料的劲力,也会使糊过稀,影响质量。发酵粉的用量,因市场产品质量的不同,放入时可以由少而多,边试边加,适量为止。
(2)糊的浓稠度要恰当:过稠过浓,使原料挂糊太厚;过稀过薄,糊挂不上原料。检验糊的浓稠度,一般采用将原料从调制好的糊中拖过,拉出原料时有三五滴糊掉下而收住,可视为糊的浓稠度恰到好处。对于某些特殊的、表面有一定油脂的原料,需要加以适当的处理,主要方法是在原料表面先拍上些干淀粉,然后再挂糊即可。 (3)搅拌均匀,现做现炸:制糊时配比固然重要,但搅拌均匀也是重要的环节。搅拌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是可使面粉、淀粉调开,糊中无粉粒;二是可使面粉中的面筋质充分调开,均匀分布在糊中;三是可使糊 料中的油分子与淀粉分子形成交融状态,成为一体;四是可使发酵粉分布均匀,成品不易起大泡 调制脆皮糊是以上几种原料的恰当配比,再加适量清 水的调和过程,一般配比是面粉140克、生粉25克、色拉 油30克、发酵粉(小苏打35 、明矾50 、淀粉15 )6克, 用水量根据菜肴主料量而定,一般掌握在能使主料挂糊时 着上2毫米左右的外衣为适度。 脆炸糊的制作:将面粉100克、生粉30克、泡打粉5克、一个鸡蛋朝一个方向搅打而成
脆浆糊〉: 以麵粉4/5杯+太白粉1/5杯+水1.5杯調麵糊,再加沙拉油1大匙與麵糊調勻,最後加少許泡打粉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