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如说儒》第九讲之十:君子之人三大特征

 胸怀揽明月 2014-06-30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第九讲之十:君子之人三大特征

君子之人三大特征

《晋如说儒》第九讲之十:君子之人三大特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段意味深长。君子之学是要通向品格的完成的,那么一个人他的品格完成以后,他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持重的、厚重的,他不会是那种“轻薄骨头”。如果一个君子缺乏持重、厚重,他就没有威仪,他的学问也不会巩固。我在北大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同学,我看他的天分是很好的,非常聪明,保送进北大,但是我在当时我就判断他将来绝对不会走学术的道路,也不会成为一个学者。就是我跟他的接触交往,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身上有那种轻浮,有那种追求一些很眩目的东西,而没有那么沉潜的精神,沉下来潜下来这样的一种精神。后来果不其然,他后来没有再走学术的道路。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这两句要连在一起读。“主忠信”,忠信是人的基本的底线,一个人必须要谨守忠信这样的底线,能够做到尽其心力,能够做到言而有信。对于不能够做到这个底线的人,处于这个底线以下的人,就不要跟他交朋友了,这叫做“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所以曾经有人问我,他说孔子既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又讲“无友不如己者”,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个底线,这是一个基本的及格线,及格线以下的不忠不信之人不要跟他交往。

“过则勿惮改”,这一点非常地重要,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却难以做到。所以君子的过失就像日月之食一样,这个过失在那里,大家都能看见,但是等到他改掉了自己的过失,大家都会像仰望日月一样去仰望着他,你认个错,这没有什么的,死不认错的人,而且要为自己的错误曲加回护的人,这样的人的品性通常都是有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