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論語 學而第一》講要(三)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05

《論語 學而第一》講要

(三)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此章說倫常之義。倫者五倫,常者不變也。此為人倫之學,時代有變,此學不能變。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賢賢」,上「賢」字作貴重講,下「賢」字作賢德講。「易色」,「易」作輕字講,「色」是美色。此明夫婦之倫。夫婦重德不重色,以正人倫之始。

「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當然。

君者國之領袖,國為大團體,既曰「事君」,則必先公後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員,食於民,當以民事為先。

交友必須信實,辦事、言語、皆無欺,可謂「有信」。

五倫為學之本,行在五倫,即是學矣。

劉氏正義:今案夫婦為人倫之始,故此文敘於事父事君之前。漢書李尋傳引此文,顏師古注,「易色」,輕略於色,不貴之也。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此章講法有二。其一:

「君子不重則不威。」「重」者,莊重。「威」,是威儀。君子不莊重,則無威儀。

「學則不固。」孔安國注:「固,蔽也。」《焦循論語補疏》引《曲禮》鄭康成注:「固,謂不達於禮也。」焦氏以為:「不達於禮,是為蔽塞不通。」蔽塞,不達於禮,所以不重。求學則不蔽塞,故雲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此說學。鄭注:「主,親也。」親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為師。學須有師,又須交友。「無友不如己者」,「如」字古註有異解,一作「似」字講。茲從之。「不如己」,指在修養道德方面不似我,例如我講求忠信,彼則講求詐術,彼我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結交為友。「無友」之「無」,舊文作「毋」,義為「勿」。「無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與我道不同之人為友。人有過,而不自知,師友知而告之,則勿憚改。鄭注:「憚,難也。」有過,勿難於改也。

又一講法: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君子不莊重,則無威儀,學則不堅固。欲其堅固,須以忠信為主。皇《疏》:「忠信為心,百行之主也。」故以忠信為主,所學則堅固,其人則能莊重而有威儀。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講法如前。

子《法言?修身篇》,謂人須取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此處好字即是嗜好。嗜好高雅者,如琴棋書畫等,則有可觀。學者言行貌好皆須學其莊重。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孔安國注:「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

「慎終」者。「慎」是謹慎,「終」是壽終。父母壽終時,須依喪禮,謹慎治理喪事。父母之喪,以哀戚為重。故孔注云:「喪盡其哀。」

「追遠」者。喪葬之後,須依禮依時追念祭祀。「追遠」之「遠」有二義。一為父母去世已經久遠,二為祖父母以至歷代祖先,距今已遠,皆須追祭以時,祭則必誠必敬。故孔注云:「祭盡其敬。」子子孫孫,如是追遠祭祀,是為不忘本。

「民德歸厚」者。邢疏:「言君能行此慎終追遠二者,民化其德,皆歸厚矣。言不偷薄也。」聖賢施教,以孝為本。《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章「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即是講孝道,厚德由行孝而來。

子禽問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鄭康成注:「子禽,弟子陳亢也。子貢,姓端木名賜。」子禽問,夫子周游列國,所到之國,必與聞其國之政,此為求得之耶?抑其國君自願與之為治耶?子貢不答以求之與之,乃曰「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必曰求之,「其諸異乎人之求與。」此意是說,亦有異於他人之求之也。程氏《集釋》引洪頤《讀書叢錄》:「其諸,是齊魯閑語。」「其諸」之「諸」,當在字講,即在「溫良恭儉讓」五字上。「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具此五者,可謂不求之求,乃令列國之君信而敬之,不疑忌其乾人之政,故願推誠諮以政事,實由人君自與。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