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的姊妹篇

 非常名5591 2014-07-05

上个世纪末,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上购得了一批新出土的战国楚简(简称上博简),其中有一篇道家佚书《恒先》,与强调大道无为的《道德经〉不同,《恒先》更强调万物的自生自作,堪称《道德经〉的姊妹篇。

一、《恒先》原文

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昔]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畏生畏,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业业天地,纷纷而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法。智既而亡思不天。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言,事出于名。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甬以不可赓也。凡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学比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之大作,其冥尨不自若。作甬有果与不果?两者不法。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述,甬或得之?甬或失之?举天下之名无有法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有求而不虑?

二、《恒先》白话译文

“恒”起初是“无”,它以“朴、静、虚”的形式存在着,这种“朴、静、虚”不是一般的“朴、静、虚”,而是“大朴、大静、大虚”。作为宇宙本原的“恒”安然自足,又不自我抑制,自然而然便有空域兴起。有空域于是有元气,有元气于是有纯有,有纯有于是有太始,有太始于是有往复。

起初未有天地,未有作行,静止不生,虚静空灵,浑然一体,似乎寂然不动,冥然无形,清静混同,而未有光明,未有滋生。气是自己自然生成的,作为宇宙本原的恒不会有目的地生出气,气是自己生成、自己作为的。作为宇宙本原的恒、气在生成万物之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域有恒在其中,此恒与生域者相同。宇宙本原混沌不宁,探求它所生成的事物:奇异的属性生成奇异的事物,可畏的属性生成可畏的事物,乖违的属性生成乖违的事物,反常的属性生成反常的事物,依顺常道……万物都想要返本归真,返回本真的生长正道。元气中的重浊之气生成地,轻清之气生成天。气真是神妙莫测啊!阴阳二气氤氲相生,二气及其生成的万物就充盈于茫茫天地之间。万物虽然同出于一个宇宙本原,却又成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事物,于是产生了各自不同的需要。

充满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的朗朗乾坤,天地阴阳二气缤纷聚会,生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事物。起先只有美善,只有太平,没有纷乱。有了人,有了私欲,有了出于私欲的人为干扰,于是世间万物就有了不好的倾向,一切纷乱都是出于人为的干扰。先有中,于是有外;先有小,于是有大;先有柔,于是有刚;先有圆,于是有方;先有晦,于是有明;先有短,于是有长;……天道尽备万物,只有作为混沌宇宙本原和万物浑然一体的一仍然是一,只有返本之道仍然是返本之道。恒、气生成万物,遵循返回万物本真需要的规律。昭昭天道,只有返本归真之道永远不会废止。人的智慧一旦停止妄用,则其思想行为没有不合于天道、通于神明的。

纯有出于空域,万物出于纯有,声音出于万物,语言出于声音,名称出于语言,万事出于名称。域不是域,就不要称之为域;有不是有,就不要称之为有;生不是生,就不要称之为生;音不是音,就不要称之为音;言不是言,就不要称之为言;名不是名,就不要称之为名;事不是事,就不要称之为事。

礼义制度当以利国利民为主要宗旨,而繁文缛节都是出于人为的造作,人为造作则会滋生人为事务,不造作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事务。辅助天地之事,自然而作乃可成事,故须顺其自然而不可企图更改自然之道。举凡人为的语言名物,前人拟度天地万物,姑妄言之,后人就加以效法,择善而从之。全天下的名虽然都是虚有的,都是人为树立的,但因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约定俗成,所以这些名仍然不可随意更改。举凡天下之事,强者成就了天下的大事,就骄傲自大,不再能安然自若。事情岂有成与不成之分?成与不成两者都自有其意义,都不会作废。举凡天下的作为,不是亦步亦趋模仿别人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生自为的。举凡天下的事物都是相同的,其分内之事无不是反本归真。天下一切事物,没有逆道而行的,因而都各得其所。全天下的事物,无不自得其道而成就自身,岂有或得或失之理?全天下的名没有作废的,只是名只辅佐天下的明王、明君、明士,岂有盲目追求而不深思熟虑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