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研究:反思性教学

 菡萏香 2014-07-07

语文教学研究: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2014-07-07 00:01:14)

语文教学研究: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武宏钧

【内容摘要】

反思性教学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结合,教学与反思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教师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反思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品质,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通俗地讲,反思就是实践者对自己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教育部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就必须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是一种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反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个体进行反思,共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在以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基础上,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倡反思型教学的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蓬勃发展。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作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关注教育事件的背景,发展脉络。二是能够对特殊的事件,情景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续,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1)对各种教学的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是对教师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3)是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反思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而且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批判性反思,是给出所作决策的理由。同时也包括更广泛的历史、社会、政治方面的原由。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的过程,是教师通过自我审视来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教学研究亟待提倡的一种形式,也是校本教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力量。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性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如反思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问题,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重视多读多写,而且要继续深入地研究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怎么读、怎么写、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读、喜欢写……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如语文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教学时应做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使学生装获得读写的有关知识,从“仿”学“创”,经常进行写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在怎样读、怎样写上,用发展的观念来思考,用语言规律进行指导,用创新的方法来指导读写结合的创新,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应从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求的高度重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上来。要通过语文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教学,多种形式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掘学生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创造萌芽,为培养创造人才打好基础。读写结合要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优的发展。在读写训练中,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认真传授和指导学法,培养学生扎实的独立读写的能力和自觉读写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课外活动为一个整体。这样就能拓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育的思路,发现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学生创造潜能亟待开发,就能激发为语文教改开辟另一块沃土绿洲的热情,更会千方百计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省下时间、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个性。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蕴含着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知识对于专业工作是必需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教师三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基础。

 

第三,教师是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上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既及时地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结合,教学与反思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三、反思性教学的步骤和基本策略

 

(一)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是要拟订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或螺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关注自我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哲学进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适合于教学情境,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呈现螺旋向上的趋势而得到提升。

 

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也应该超越单纯的操作技术层面,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教学反思的特征。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反思的方法。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教学反思的类型。若按时间来划分,教学反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二)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

 

常规教学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因此不能超越原有的教学传统;反思性教学注重对原有经验的批判性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体现出教育创新。但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反思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进行。因此,反思和探究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对有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思考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

 

反思性教学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又要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推进反思性教学。

 

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依托于实际的教学情境,针对原有的教学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可以说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而且,反思性教学体现的是一种反思探究的循环过程,这与行动研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开展行动研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关注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研究以改进实践的质量,它是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这种研究方法适合于教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对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成效显著。而且,行动研究不仅是个体教师独立进行的,它更加关注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者的合作,因此行动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个人化的教学反思提供借鉴。

 

譬如反思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问题。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更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又是一个前沿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写的能力是目的,培养读的能力也是目的。写有训练写的方法,以提高写的能力;读有训练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能力。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方法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学会读懂一篇文章、有重点地分析文章开始,对常见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逐步地进行认识,反复练习,最后达到掌握并综合运用。作文教学不可完全孤立地进行,许多情况下都需要联系或借助阅读教学的基础。读写结合,一般要经过“广泛模仿——择优选择——灵活运用——发展创造”阶段。在模仿阶段,教师要广泛学习,吸收别人成功之处,了解各自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或数个作为自己常用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并融进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在选择、借鉴的过程中,模仿很重要、优化、发展、完善、创造更重要。凡选入课本的文章,大都是经过认真挑选并细致加工过的。这些课文,就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而言,都是很好的范文。特别是那些精读、讲读课文,从题目命定、内容安排到表达方式,都再以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有些还直接担负着指导写作的任务。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需要通过练习来运用和巩固,作文正是具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式。实施读写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读好书,也有利于学生作好文。总之,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这是学习作文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

 

反思课堂内外读写一体化的构建(即读写结合),就是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教材的写作因素;在指导阅读时安排必要和可能的写作练习。培养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这应该是不争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宜单就作文谈作文,很需要认真研究阅读和作文的关系,重视扩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所以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四个教会:一是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把握文路,就是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这是一种以清楚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目的的,是从作者写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构思的过程,清楚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对语言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篇章结构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学生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从中获得构思、立意、谋篇、写法和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启发和暗示。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把学生快速、高效、准确、透彻理解和感知课文的需求同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需求给统一起来,实现了在课文理解过程中读写的有机结合。二是教会积累,在信息处理中发掘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图并茂,文章品类编选齐全,生活领域涉及广泛,思想情感蕴藉丰富,观点理念包罗万千,语言、写法准备充裕,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面表现出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归纳起来,课文中所包含的写作信息主要表现为语言词汇、写作方法、观点理念、思想情感和知识信息五大类型。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引导他们去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自己有必要去积累?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去借鉴?课文中的哪些观点和理念可以引鉴为自己文章立意的基础?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在自己的哪些作文中作为素材?并在科学的方法上给其以指导,让其通过自觉的感悟、积极的合作和广泛的交流实现对课文中丰富的写作资源的发掘和积累。三是教会迁移,在学练结合中促成内化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创造环境和条件,启发学生去思考,组织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去交流,指导学生去练习,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寻求借鉴,在练习中形成技能,使他们语言的积累能够顺畅于自己的准确表达,写法的积累能够巧用于自己的谋篇构思,理念的积累能够转借为自己的立言之本,知识的积累能够活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促成学生的积累实现由知识到素养、由方法到技能的迁移和内化,把阅读教学中的读和写、学和用的结合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四是教会创新,在读写结合中发展个性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资源。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机,巧用教材,选准读写的结合点,经常性地去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诸如一题多写、仿写、改写、扩写、续写、想像写、拓展写、插补写、切换写、思路变向写、阅读质疑批判写等不同形式的、具有创新性且富有个性色彩的写作练习活动,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我们在读写结合中实施创新教育之目的。

 

2、观摩与讨论

 

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摩、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阈而硅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显然需要同事的帮助,集体的教学智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观摩与讨论有助于推进教师集体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为反思性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观摩别人的教学,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这样可以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尤其是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可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教师善于把握教材、深钻细研;有的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与学生沟通;有的教师善于旁征博引、循循善诱;有的教师善于营造氛围、达到春风化雨之功效……别人成功的教学就是自己的学习榜样,观摩别人的教学与讨论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观摩与讨论是相互的、参与性的,你可以观摩别人的教学,也可以邀请别人观摩你的教学,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

 

3、进行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显然,教师对教学故事的叙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自身教学活动的过程,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有着现实的意义。教师善于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可以引导教师从多个角度讲述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教学活动的细节,经过书面表达出来并加工整理以后,就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了。教学叙事来自教师的日常生活,从教学叙事来揭示灵魂深处的感动与对教育的认识。通过教学叙事进行的反思是深刻的,由于在叙事中教师是讲故事的主体,又是反思的主体,因此教学叙事对于促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把教学叙事看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应该在校本教研中积极建立反思制度,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备课检查制度,本着“实行个别化设计,倡导创新设计,注重教学反思”的原则,着重强调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教学随感等内容。同时,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及创设案例、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机会,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在行动中,要多侧面鼓励教师总结出了好的反思经验,如课前反思,研究的问题是否为大多数学生所需要,如何分析解决;课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所预设的学习方式是否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生成与预设的矛盾是否统一;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的成效有多少,所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怎样改进,又生发了哪些新的问题与困惑,每节课都做及时反思,或章节做阶段性总结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的改革创新等等,使得教学反思已逐渐成为了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如何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课文《老树的故事》之后,就是这样反思自己的成功体会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引导小学生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阅读体验,是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小学生阅读课文,不同的学生对课文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也许体验得深一点,有的学生体验得浅一点,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用完整的抽象的语言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是很困难的。今天教的这篇课文《老树的故事》,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配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能用形象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我站在讲台中央自己表演老树,用手持着“胡须”,裂着大嘴,露出笑盈盈的表情。另外几个小朋友,在“老树”周围飞来飞去,学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吵着,请老树为他们讲故事、朗诵诗。一个学生站在不远处,向“老树”发问,“老树爷爷,您有多大年纪了,您肯定有很多很多故事吧!您能给我唱首歌吗?”另一位同学说,“您看,那么多小鸟落在您的身体上,把您漂亮的衣眼都弄脏了,您不生气还笑哈哈的,我想问一问,这是为什么?”“老树”说,“我很爱这些小乌,他们跟我成了好朋友,我也很关心你们人类,你们人类爱我们吗?……”我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扮演老树的我,不仅回答了那位小朋友的问题,而且说出了一些课文没有用文字写出来的内容,这就把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推向了高潮。在情境的表演中,学生受到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教育。这样,就在教学中避免了教师的简单说教。

 

(2)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之后,一个老师写了《动与静的思考》的反思笔记:

 

今天我还是和往常一样,第一节,同学们在我的诱导、激励下,在互相竞赛下顺利地完成任务了背诵韵文,熟悉韵文、巩固生字的任务。这时同学们都累了,一部分的人都懒洋洋地巴在桌上动也懒得动,一部分的同学在叽叽喳喳地说话,任你怎么吓唬都不起效。算了,不跟他们计较了。“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写字是越来越来好了,谁愿意上来写一写这几个生字宝宝给同学们看。”这句话仿佛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我我我”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没等我点名,唰啦下子窜上来了一大群人。“老师,黑板上没地方写了”“那你就竖着写吧。”这些小家伙们写得比平时认真多了,谁都珍惜这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让我吃惊那些没能上台来写字的同学还没得我出声,拿起红粉笔唰唰帮起同学纠正来了。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是在乱得像一锅粥的情况下完成写字任务的。今天的小学生他们的更活跃,更富于表现自己了,硬是让他们静静坐着40分钟是很难的。我觉得今天他们学得很轻松。此时的情境动、乱总比不动不乱的好。

 

(3)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例如一名老师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课后,即兴记录了自己的收获,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机智——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在今天学习《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再加上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小鱼和青蛙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教师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那么课堂教学便会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唱唱、画画、演演、说说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充满天真童趣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4)反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其目的在于超越。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每次反思都是一次新的超越,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如今,教学反思对一些优秀教师而言已从曾经的“学校要求”转化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他们每堂课后的必修课。“一日不思,顿感空虚”教学反思已成为了他们教学路上的“拐杖”,心灵世界的“知己”,它是一种原动力、助推力、凝聚力,如今的课后,一些优秀的教师时常独自思考或与其他老师交流,大家或回顾、或思考、或展望……开启了教学中一片蔚蓝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