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书比选对象难

 黄建伟882 2014-07-07

如今的书店闹哄哄的成了大卖场,难有翻书选书读书的气氛。选书,成为了一件头疼的事情。满眼书海茫茫,不知何处可以拢岸。书的琳琅满目,其实是在花哨之中暗藏着浮躁,便越发让人觉得乱花迷眼。

好多朋友都问我面对如此乱象,进书店如何选书?说实在的,我已多日不去书店,选书只在网上或图书馆,或听孩子的推荐。因此,面对那么多其实大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我只能说,首先不选的是什么样的书(仅限于文学和社科类)。然后,淘汰下来的,范围缩小,可选的书容易水落石出。

不选太老的书。太老的书,尽管花样翻新,包装翻新,内容大致相同,如果不是为了专业研究,尽可以不看。其中包括对那些老书的新解新讲和新的点评本,不如选旧本更可信,比如讲杜甫,不如看清代浦起龙的《读读心解》;比如看《红楼梦》,不如看脂评本,或者,索性就看原著。

不选太新的书。太新的书,尽管有媒体的宣传炒作,却往往容易是雷声大雨点小,可捞出的干货实在不多。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的筛选和考验,很容易价实不符,货不对版。因此,除了自己信任的作家和研究者的书,一般不会再为卖力的吆喝而动心。

不选各种年选本和丛书套书。不是说这类书一无是处,是说这样两类书,往往鱼龙混杂。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今的年选本编得并不尽心,不少根本谈不上编和选,而嘣诶鹤泳褪遣耍淮蟾涸稹:蜕细鍪兰腿甏逞傅热吮嘌〉男∷敌∑肺难〖闹柿坎豢赏斩铮踔敛蝗缟鲜兰土甏芰⒉ū嘌〉纳⑽哪暄”荆飧瞿暄”酒鹇牖褂卸愿髌恼氯险娴牡闫溃枚琳呙靼孜裁囱×苏馄恼隆4允楹吞资椋侨菀浊炎哟钭藕簦柿坎尾畈黄耄菀赘艘恢致舨舜槎讯母芯酢S肫洳涣羯褚б蛔焐匙樱蝗缌肀脔杈丁

不选腰封上写一串名家名字联袂推荐的书。也不是说这类的书就一定没有好书,而是说上当受骗多次,有些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类书带有明显的商业操作色彩,拉一串名人唬人,往往这些名人碍于情面,根本没有看过书,却一起加入叫卖的大合唱。这类套数,让我看到那灿烂的腰封,总会想起选美比赛那些缠裹在美女身上的缎带,随猫步一起忸怩摆动,有些不伦不类。

不选报告文学和新写的名人传记。如今的报告文学,好的越发显得凤毛麟角,而让人分外觉得物以稀为贵,总体而言,已经失去改革开放伊始时的风骨和品质。不是什么瑕不掩瑜,而是瑜难掩瑕。大量的作品,名为报告文学,不仅没有了什么文学性,更缺少了对现实真诚的介入,仅仅沦为为资本或权势打躬唱喏之作。至于名人传记,不论是自己写的,还是他人撰写,更多可疑之处,极容易沦为表扬与自我表扬,成为妆后的彩照。

这样五类书不选,或慎选,删繁就简之后,再来选书,似乎会好一些,心也容易清爽,眼也会明朗一些。读书,其实应该是越读越少,而不是越读越多。人这一辈子,读书读到最后,书架上剩下的可读的书,就是那几本,那几位作家或学者的著作而已。坐拥书城,尽享六宫粉黛,是年轻时读书的心态。对于我而言,如今选书,不是看宣传的热闹,不是看包装的花哨,不是看印制的精美,而是首先选作者。这是选书选到最后,只剩下的最简单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作者是书之本,是书之魂,会对他自己的书负责。因此,我只选那些我信任的作家和学者的书,我会尽可能地买全他们过去出版的旧书和新近出版的新书。对于陌生名字的作者的书,我会先了解一下,觉得可以信任,并确定自己确实有兴趣,才会对他们下笊篱。

如今的图书市场混乱而浮躁,有很好的出版家,也有混世的出版商。图书市场,已经成为了江湖,水很深。选书真有点儿比选对象还难。确实要切记,买书有风险,选书须谨慎。选书比选对象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