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舍离笔记

 linqiaozhi 2014-07-08

作者在二十年前和「断舍离」相遇。

作者到高野山的寺庙寄宿时,

看见修行僧侣们对于必需品珍惜使用的态度,

并将各个角落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营造出令人神清气爽的日常空间,

作者发觉到一种与饭店不同感觉的清爽舒适。

 

经由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

察觉将加法生活转换为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而最后引出的结果,就是他过去在瑜伽道场习得的「断行」、「舍行」、「离行」,这是为了斩断欲望,离开执着的修行哲学。

将焦点放在物品和人类的关系,思考后得到「断舍离」。

 

 

一、什么是「断舍离」?

杂物的英文是「clutter」,指的就是不要的废物。

Clut-ter
 名词   (不需要的物品)凌乱,散乱的东西,杂乱。

                  动词    到处乱丢,(无用的情报)塞满脑子。

这本书的书名「断舍离」。

日文发音是Danshari

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

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

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而不断重复「断」和「舍」到最后,得到的状态就是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和单纯的打扫、整理不一样

不须以「好可惜喔」、「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思考重点,

而要自问「这个物品适合自己吗」,

也就是说,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断舍离就是利用「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主轴,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

不是「这个物品经常使用」→「留下来」,

而是「我要用」→「必要」的思考模式。

 

主词永远都是自己,时间轴则永远都是「现在」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物品就尽管放手,只选择需要的物品

这个动作会让各位从「看得见的世界」走进「看不见的世界」,

最后就能够深入了解自己了。

这么一来,连心灵都会完全轻松起来,能够肯定最初原本的自己。

二、作者以「断舍离」为主题举办了将近八年的讲座,

    并从中看见到许多听讲者的人生出现了加速度变化。

虽然只是一古脑儿地把物品丢掉,

但是断舍离不可思议的地方,

就是会带来「行动变貌」。

 

有时候,甚至还会让人生出现急转弯,

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

就像是打开了盖子,将不知不觉之间封闭在其中的力量释放出来

也像是制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重新回归原本人生态度的契机。

点燃当事人的人生导火线,活出炽热的生命力,

说起来跟扣板机很类似,这就是断舍离有趣的地方。

 

 

 

当时杂志和电视上正好吹起了「收纳术」风潮,

非得将堆到满出来的东西详细地分类、整理、收纳,

就没办法进行整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可说是连续不断的「加法」,

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走上街,四处都充斥着物品。

然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物品」都扛上肩头了呢?


作者原本很不擅长整理东西,

却可以开设断舍离这种减法解决法的讲座指导别人,

人生真的很不可思议。

三、由日常生活中平凡无奇的家事构筑,

要让生活拥有「清爽的环境=神圣的空间」,

面对物品就是面对自己,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

并非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为心灵带来了变化

只要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

断舍离就是「动禅」

具体「断舍离」的过程

很多人对「整理」这种代表义务的字眼感到很有压力,

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

然而他们却说「断舍离就没问题!」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是将被埋没的自己挖掘出来的工作。

断舍离人生能变得轻松舒适

只有最低限度的必要物品出现在必要的场合,

促进生活的循环和代谢!

断舍离会很奇妙地成为习惯,

能够让人了解自我,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

能够加速良好的变化!

 

 

、「断舍离」是「不整理的整理法」

在断舍离极为重视「收拾」

「收拾」 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

筛选时的关系轴是「自己和物品的关系」,以及「现在」这个时间轴。

试问这个物品和自己现在的关系是否还存在,进而选择。 

有些别人送的东西,明明不喜欢却又舍不得丢;

有些则是觉得「总有一天会用到」而留着,却又很难用到;

还有一些即使知道和垃圾没两样,还是放着不管……。

这些物品的轴心,已经偏差到「物品和别人」,

以及「未知的将来」、「一去不复返的过往」了

 

总而言之就是丢掉=「舍」。

把物品装进垃圾袋塞进储藏室,并不叫做整理,

只不过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见的地方罢了,只能算是移动。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将物品赶出屋外。

如果贯彻「舍」这个动作,

就会出现只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最必要、最适合,

仍旧有存在价值的物品,才会被留在这个空间里

时间就是「现在」,

因此这些具有存在价值的物品会经常更新=新陈代谢

 

只要认真整理收拾,自然也能乐于更换物品,

原因在于您已经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多余的东西,

最后只想留下真正喜欢、必要的东西,这就是「断」的状态。

 

经由实行「断」和「舍」之后,

进而放开对物品的执着,

处于轻松自在的状态(=离)。

 

 

五、为什么是「不整理的整理法」
进行断舍离后,所谓的「整理房间」就变得不再需要了,

因为您已经不会胡乱堆积物品,也会经常更换必要的物品。

 

本来「整理」这个字就伴随着某种义务感,可以的话根本就「不想去做」。

断舍离可以让您摆脱这个问题,执行起来也不会让人感觉讨厌、麻烦。

只拥有真正的必需品,这样的状态令人神清气爽、心情舒适愉快,

日后仅需要维持这种状态即可,而您也会不自觉地想这么做。

 

原本是讨厌的事情、义务,然而经过断舍离之后,

这个观念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让住家环境只存在适合我们的物品,

这样一来房间里的东西全会成为自己的力量,

最后自然可以长保清爽的心情。


六、从实践到意识改变的进程

在初期阶段的「舍」作业,彻底实行筛选物品。

一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些迷惘,

毕竟要开始用和以往不同的判断方式来看物品。

 

好不容易狠下心来将衣服放进垃圾袋里,

决定丢掉之后,

「等一下喔,搞不好之后还会穿到」像这样的情绪又会猛然涌上来,

这就是正视迷惘的开始。

 

由于迷惘的缘故,接下来的程序便窒碍难行,物品还是多而繁杂。

即便如此,只要继续努力重复断舍离,和「好可惜」这个情绪格斗,

判断物品要、不要的速度就会一点一点加快,

「好可惜」也不再是借口了。


接着来到懂得整洁与果断的进程,

这个时候就渐渐能用

「那个人应该用得到,送给他吧」、

「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人会用」

这样的态度作出明确的选择,这是中级阶段

 

接下来就会出现加速度,连下决定这个作业本身都会让人觉得愉快。

重复进行之后,物品终于呈现适量状态了。

适量的程度因生活方式和职业不同,要一概而论是很困难的。

 

总而言之,就是「自己能够掌控」的量

自己能够对所有物品有概念的量。

能不能完全掌握现存物品的位置,能不能物尽其用。

在断舍离之中,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

你的房子就可以从「仓库」改称为「住家

因为没有用的物品,全都被赶出去了。

真正需要进行收纳术,得从这个阶段开始


效果因人而异,有人会较早到达这个阶段,

也有不少人在「舍」的程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力。

某位收纳术老师提倡,

在收纳的时候询问物品:「你想待在哪里?一直吗?还是有时候?」

 

然后再决定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我觉得很好玩。

不过如果是在「舍」的前半段这么做,也是没有意义的,

毕竟跟废物说话也没有用嘛。

物品好不容易减少至可以控制的量,也表示自己可以支配这些东西。

在此之前,都是为物品烦心,也就是说自己是物品的奴隶。

 

能够掌控物品,就是自己存在才有物品存在的状态。

只不过,断舍离的目标又高了一些,要试着与物品建立良好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要开始严格筛选,这是进阶者的领域。

不仅每样物品都确实使用、完全掌控,

并且与喜爱的物品「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

这么一来就达到「断」的境界,购买的时候也自然会三思了。

将物品物尽其用,功效发挥到极致,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物品遵循一定的汰换程序,只保留对自己来说最适度的量,

接下来若是只剩下严选的物品,丢弃的物品也会降至最低。

之前因为堆了又堆、一积再积,强迫自己放手时会非常痛苦。

但是,来到这个阶段之后,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分量,

剩下的物品不仅机能性高又美观。

 

居家空间只放着最重要的物品,

这就是「不整理的整理法」的最终型态,

会成为连收纳产品都不需要的空间、收纳术毫无用处的世界,

于是便不称之「住家」,而称为「自在空间」

对自己来说最适合的舒服空间,

希望大家都可以一起到达这个境界!

 

 

七、磨练内在智慧探测能力

「断」和「舍」都是doing,就是行动,action

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会来到感觉的世界,being也就是状态

行动在思考的同时进行,

不过我认为从思考转移到感觉的状态,

是断舍离过程中的转折点。

可以做到这一步的话,后面就轻松了。

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会从物品的外在判断好坏

「自己的探测能力出错了」,这句话可以同时对物品和自己说,

因为物品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单纯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

导致物品堆积、行动困难。

 

过量收取多余的物品会让内在智慧驽钝,于是必须加以「发掘」。

 

将家中「不需要、不恰当、不舒适」的东西

更换为「需要、恰当、舒适」,进而精练。

 

毕竟丢掉家里的一个垃圾,就能磨练内在智慧

所以无论是食物还是居住环境,

都能靠自己的判断来维持正确而舒适愉快的状态,

不需要仰赖外界情报。

 

 

 

「断舍离」并不是主张简朴或清贫的生活,

而是藉由对物品进行「减法」来为自己的生活加分。

在每个当下都只使用最少量,但最好、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如此一来,不仅周围的环境变得清爽,

连带也会改善我们的心灵层面,

更奇妙的是「断舍离」是个自动机制,

只要一旦开始行动,这个过程就会不断循环,

从外在到内在,让你整个人焕然一新!

即使你只有十分钟,

那么就从一个抽屉甚至自己的钱包、化妆包开始进行「断舍离」吧!

你的人生将从此茅塞顿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bd63140100w69l.html

3轮筛选

 

  第一轮,丢掉一切劣质的衣物(甚至连捐赠都不行)。

 

  第二轮,捐赠不再适合你生活或风格的衣物——包括不舒服的鞋子,让你担心走光的低胸装。

 

  第三轮,试试剩下的。

 

  “凡是留下来的必须得10分”Ravich认为。

 

  这意味着它要满足两个附加条件:符合你的体型,并能传达你的个性。样式多不如品质好更重要。

 

  例如,如果有五条相似的完美下装,每天穿其中的一件,将会如何?bingo!你的下装将每天看上去都是极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