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华江左第一,唯有谢混

 宁似卿 2014-07-08
        谢混(?-412年),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之孙,谢灵运之族叔。他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生于一个书香仕宦的家族,少有美誉,善属文。其人风流俊雅,才思敏捷,享有“江左风华第一”的美称。
风华江左第一,唯有谢混

        谢混的一生经历了丧父、失兄之痛,后又遭刘裕杀害,可谓坎坷跌但。然艰难困苦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激励他成就功业、背负起家族兴盛的重担。


一、家族巨变  无奈入世
        谢混成长在家族鼎盛时期。淝水之战,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的 “北府军”成功击败前秦,使江南免受左衽之祸。此后,谢氏家族一门四公,同时受封,家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益寿才华风流,博通多识,凭借文采风华江左第一的声望,谢氏家族的门户地位以及与帝室结亲的关系,早可以名登仕途,但他流连诗学,喜爱山水,屡屡辞诏。他早年滞留朱雀桥边乌衣巷府,怡然自乐。
世事难料,会稽一朝兵败后,父兄同时罹难,谢混悲痛欲绝。为维持家族地位,撑起谢氏家族,他接受了封赐沿袭父爵蔡望公,居中书令职。当时,门阀氏族垄断北府要职,北府军的领导权已然落入别人之手。想要恢复“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一番努力在所难免。彼时,由于谢氏家族人丁凋零,谢混祖辈、父辈大多已长眠于荒冢之下,“名曰风流,竟以文辞获誉”的谢混,不得不登上政治舞台。
官中书令的谢混想要涉足朝政,困难重重。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掌握朝政,排除异己,压制谢氏家族。他们搬弄是非,造谣诬陷,不容谢混参与政事。


  二、北祭父兄,下慰姑母
      会稽兵败后,谢琰帐下都督张猛惨杀主帅,屠戮眷属,丁口不留。谢混初闻其信,悲痛欲绝,恨不能手刃仇人,以报杀父害兄之仇。他上书朝廷,请求前往会稽安排父兄丧事,并以平孙恩之事为己任。然而朝廷不允其请,使其留职京都。

      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勾章太守刘裕筑垒为战,大败孙恩,活擒张猛,并将其送至建康谢混手中。谢混问罪用刑,北面哭祭父兄,总算大仇得报。

      及祖辈、父辈大多陨殁之后,谢混尚有族姑道韫独居会稽。彼时乱臣孙恩陷会稽,朝廷紧急宣诏刘牢之率北府军抗之。忌惮北府兵威,孙恩复奔入海。刘牢之屯兵上虞,刘裕兵镇守勾章,会稽方得安宁,太守刘柳奉命坐镇地方。

      谢混上门拜访姑母,请其来乌衣巷老家居住。道韫矢志为夫君王凝之守节,寸步不离会稽,婉言拒之。而后,谢混亲去刘柳府,拜托其多加照顾姑母谢道韫,以尽子侄之情。


  三、琴瑟和鸣,好景不长
        谢混因其文采风流及不豫人家事,被晋孝武帝司马曜择为女婿,与帝室晋陵公主结成连理。行聘不久后,孝武帝驾崩,袁崧想要谢混做自己的东床快婿,王珣劝诫勿近禁脔。此为禁脔由来。

      禁脔典故如下:东晋建立初期,物质匮乏,达官贵人也难吃到肉。而晋元帝特别爱吃猪脖子肉,官员们如果杀了猪,都不敢吃猪脖子肉,得割下来送给晋元帝吃。这块肉就叫“禁脔”。所以后来,“禁脔”也被用作比喻已经有主的很抢手的东西,别人不得染指。

  凡吃过猪肉的人都会纳闷,猪脖子肉不是软兮兮的、很难吃的吗?要说猪身上最难吃最不值钱的,就数这个部位了。其实,那不是一大截猪脖子啦。猪脖子上有四层肉,其中有一层肉很韧、很有嚼劲。一头大肥猪身上,顶多有八两这种“猪颈肉”。皇帝当然要吃最好吃的啦,怎么会吃最难吃的呢?爱吃的苏轼先生,曾经写过“猪颈肉”的口感:“尝项上之一脔,如嚼霜前之两螯。”越嚼越有味,跟吃蟹螯差不多。现在广东菜馆里还有“炭烧猪颈肉”这道菜。
(所以同志们不要误会哈,这词后来才发展出别的意思

        婚后,谢混与晋陵公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隐居于乌衣巷府,生活平静圆满。外有父兄屏障家族门户,内有晋陵公主执掌家务,谢混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风华江左第一,唯有谢混

        相传,晋安帝在狼邪王司马德文的陪同下,曾邀请谢混夫妇游览御园内苑。谢混欣然命笔,做出《游西池诗》如下:
                旅舍幽阴闲卧竹,青天列厦自堪疑。
                服美乘肥山色近,蓬蒿剨棘磬声微。
                大道孤山欢有客,思箫散鹊赋无衣。
                蜀汉鸲康栖鹤坞,牵风着雨叫猿枝。
                枉护经诗琼畔落,诸侯列辟蝶双飞。
                雪浪看又晚,飘灯蹑何迟。
                乱水悬崖通暗隙,题红隽翠落疏篱。
                艷曲雄豪蔚田种,云中梦里载石归。
                龙喷莺姿远,垂髫鹿影回。
                赤日知谁见,身蓬话向谁。


        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谢混为刘裕所捕,仅隔一夜便被处死,晋陵公主来不及搭救。紧接着,朝廷命晋陵公主改嫁狼邪王氏,晋陵公主与谢混情感深厚,坚决不从。但诏命必须与谢氏离绝,而二女尚且年幼,晋陵公主无奈之下,只能将家业委托给谢弘微,辞别谢家,回到内苑,为谢混守节。


四、乌衣名士,才倾六朝
        谢混少有能文美名,才华卓异。出仕后,对于居于中书令之职的谢混来说,既不掌实权,又无兵权,处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与桓玄两股势力相斗之中,只能韬晦自处,保护门户。于是,乌衣之游,出现著名的《诫族子诗》,备受后人推崇



评价:
      为望蔡公。曾与族侄谢晦一起立于刘裕左右,被刘裕赞叹为“一时顿有两玉人耳。”因与刘毅关系密切,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为刘裕所杀。谢混被时人认为“风华江左第一”,刘裕受禅之时曾有悔意。

        回东晋灭亡、刘宋建立的那天。在封禅台上,刘裕的谋臣谢晦遗憾地说:“今天这个改朝换代的重要日子,美中不足啊!如果是由谢混拿着玉玺和绶带(相当于做主持人),那该多好啊!(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 
  是刘裕杀了谢混,这是政治上的不得已。如果仅从自然人的角度考虑,刘裕倒很愿意谢混活着。刘裕叹气道:“我也很遗憾啊!谢混死了,以后的年轻人再也欣赏不到他的风姿了!(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钟嵘《诗品》将谢混诗定为中品,评道:“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谢混情新”。他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注意啊,这就是“水木清华”四字的由来,也就是清华大学校名的由来啊),胡应麟认为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

  西晋末年兴起的玄言诗,复经东晋孙绰、许询诸人相扇扬,其风愈盛。诗歌“皆平典似《道德论》”。《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檀道鸾《续晋阳秋》说玄言诗“至义熙中谢混始改”,可见谢混的诗歌对东晋诗风的推移有一定影响。至刘宋谢灵运继起,以清新的山水诗取代了枯燥的玄言诗,遂完成了诗风的变革。

        相传,谢混还著有文集5卷,但没有流传下来,至今已遗失。今存诗3首,收录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  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  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  愿言屡经过。

  回阡衩陵阙,  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  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  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  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  南荣戒其多。



〖相关史料〗
  《晋书 列传四十九》
  初,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珣曰:“主婿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足。如王处仲、桓元子诚可,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珣对曰:“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几,帝崩,袁山松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其妻晋孝武帝女晋陵公主

晋陵公主(?—?),东晋人,晋孝武帝司马曜女,母不详。公主下嫁谢混。
风华江左第一,唯有谢混

      (她父亲是个很倒霉的皇帝,历史上也有名。)晋孝武帝酗酒,一年到头没有几天是清醒的。有一天他醉酒,往床上倒的时候吐了张贵人一身。张贵人一边收拾一边露出不悦之色,皇帝看见了就醉醺醺地说:“你瞧你,三十岁了,人老珠黄了,也该把你废了!老女人一个,还敢嘟嘟囔囔,还想不想活了?”张贵妃越想越气,心想这头恶心的猪,喝了睡睡了喝,还不如弄死他算了!张贵人叫来宫女,宫女对皇帝也很厌恶,于是女人们合伙用被子把皇帝闷死了。孝武帝死时才三十五岁,他的孩子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十六七岁吧。 (你想哪有做皇帝嫌妃子色衰被闷死的呢???他不倒霉谁倒霉~~~囧)

      我为什么还要提这个晋陵公主呢?就是为了她和谢混的感情。

      谢混死后,晋陵公主的名号被夺,被贬为“东乡君”。刘裕*她改嫁给琅琊的王练。晋陵公主与谢混已做了三十多年夫妻,而且还有两个女儿,她说什么也不愿改嫁。就算谢混死了,她还可以守着谢混的家业,在熟悉的地方怀念熟悉的他,也可以死后跟他同葬。她执意留下来,怎么都不肯上路。但最终她还是拗不过刘裕的诏书,不得不在已经进入怀旧年龄和充满怀旧心理的时候,去做了另一个人的太太。

  再说说公主的第二任丈夫王练。琅琊王家也是名门望族,跟谢家齐名。王羲之、王献之都是琅琊王家的——王家也无丑人哩!王练在朝廷里做侍中,是个聪明到极点的人。他的特长是外语,据说一岁多刚会说话,就听得懂胡人的语言。长大后,他特别喜欢接近外国人(现在应该算“外族人”),他的“外国朋友”比汉族朋友还要多。他精通好几门“外语”,而且还认得外国东西,就是鉴赏外国宝物啦。随便看一看,他就能说出东晋人连名字都不晓得的“外国东西”在哪儿出产、有什么特点、价值几何。传说他是胡人和尚投胎的,那是鬼话。他是个极具语言天赋和外交能力的人,所以他爹给他起个大名叫“练”,就是说他一生下来就历练很多,阅历丰富。

  就是这个出色的王练,也不能抵消晋陵公主对前夫谢混的思念。谢混太精彩了,没有人能够代替。她说:“嫁过谢混,再看其他人,都是丑八怪!”  

    晋陵公主改嫁后,惟一的愿望和不懈的请求,就是回到谢家。在她老病将死的时候,刘裕终于同意她回到谢家。

  晋陵公主惊奇地看到,谢家经历了多年离乱之后,房屋如新,粮仓满满,土地比过去谢混在的时候还要多。家僮仆人一千多人,无人逃散,全都安守在谢家,兢兢业业。这一切都是谢混的侄儿谢弘微代为管理经营的。谢家上下和亲戚都来跟晋陵公主见面,还当她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大家说着这些年的变化,又喜又悲,流下泪来。谢弘微拿来账簿给晋陵公主过目,一文钱一尺帛都记录得详详细细,好像一直在等着她回来的这一天。

  晋陵公主回到谢家的那年就去世了。谢弘微(算谢混和晋陵公主的义子)打开谢混的墓穴,将二人合葬。晋陵公主在九泉之下应该十分满足,跟风华绝代的美男子夫妻一场,哪怕一日,也胜过百年吧,更不要说来世还可以再续前缘。~~~~

      不得不感叹一声啊!



附录:
      提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个人,就是谢弘微,这也是我超欣赏的一个人。

      谢弘微 (392—433)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密,以字行。出身士族。与谢灵运等族兄弟随叔谢混居乌衣巷,时称“乌衣之游”。

      本是谢万的后代,后来过继给谢安的孙子谢峻为嗣,宋文帝即位,引为心腹之臣,这是谢氏家族中惟一与文帝关系良好的。这个人有谢安风范,低调行事,每次给皇帝报告事情后,都要烧掉手稿,不留把柄。谢弘微有一手好厨艺,皇帝曾经叫他下厨,事后,别人就很好奇,问谢弘微皇帝爱吃什么,可是谢弘微顾左右而言他,不透露半个字。

  谢混被杀后,皇帝命令他的老婆晋陵公主改嫁,公主虽然百般不愿意,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嫁人。临嫁之前,公主把谢混家事委托给谢弘微,当时谢混家共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还有两个几岁大的女儿。

  当时谢弘微家很穷,不过谢弘微替婶婶打理家事时,一钱尺帛出入,都写在账上。九年之后,公主几经争取,回到谢家,一看家里房子还是好好的,仓库里堆满粮食,家人跟走之前一样,田地没有荒芜。公主非常感动地说:谢混平生看重谢弘微,可谓知人

  后来,公主死了,还有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另外还有会稽、吴兴、琅琊诸处许多别墅,家人奴僮有数百人。家族会议认为这些家产的积累,谢弘微功劳最大,认为这些财产中,钱财可以给谢混两个女儿,田宅僮仆,应属弘微。但是谢弘微不仅一文钱没拿,还自己出钱埋葬婶婶。别人还不理解。他说,亲戚争财,是家庭争端的祸根,现在争多争少,死后还是都没有了。

  谢弘微带病主持婶婶与谢混叔叔的合葬礼,结果病情加重,不治身亡,时年42岁。他死后,儿子谢庄穷到没有房子住。



  最后总结一下:

        综观刘宋一世,谢氏不断参与时政,但不断受到打击,谢氏家族中被杀掉的有谢晦、谢灵运、谢综、谢约等十几位,谢氏精英人物几乎被清洗一空,谢氏家族元气大伤,地位一落千丈。到了谢手里,更是要靠告发别人谋反来换取官位。谢氏的衰败竟至如此!

  从宋末到陈,谢氏共29人走上仕途。最高官一品1人,最低官八品1人,任上品官11人,占全部仕宦人数的39%。谢家人在这一时期担任的上品官,计有侍中、散骑、中书监令和东宫官属。侍中和散骑的地位在宋代以后继续下降,最后成为“终非华胄所悦”的闲散之职。中书监令的权力则落入位卑权重的中书舍人手中。谢家人出于身份地位的考虑,没有一人担任过这种官职,这就意味着谢氏与军国政权的距离越来越远。至于秩重望清的东宫官职,尽管是当时贵族普遍看好的职位,但仍然没有什么实权。
风华江左第一,唯有谢混

  谢家当官之人远离了权力中枢,引起家族地位下降。在宋齐时期,谢氏担任三品以上高官的仅有2人,至陈朝中叶以后则无一人出任高官。至陈朝末年时,谢氏见于史籍的人只剩下谢贞一人,所担任的也只是六品官。谢氏已经下降为孤寒之族。甚至在陈始兴王陈叔陵发掘作为谢氏标志的谢安墓时,族中竟无一人出面干预,其势力之弱于此可见。

  正是: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