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无择:中医三因学说奠基人

 甲炳 2014-07-12
        陈无择,名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以字行。祖籍温州乐清,后迁居青田,“娶永嘉吴氏,遂为温之永嘉人”(今温州市区)。大约生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卒于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享年69岁。他是一位以儒治医、医儒兼通,又精于临证的医学家,在当时就极有影响。他因著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下简称《三因方》)一书,从而确立了在中医学中的崇高地位。

以儒治医医儒兼通

        陈无择少时敏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被称为不可救治的病人,能预告亡期,竟不出所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为《宋志》最早所记载。在该书第二卷的《大医习业》篇,他认为儒生必须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医生必须读《黄帝内经》的《素问》、《灵枢》,以及《难经》、《针灸甲乙经》、《太素》、华佗的《中藏经》、刘娟子的《鬼遗方》、《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黄帝明堂灸经》、《幼幼新书》、《产科保庆集》等。儒生不读五经,无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医生不读《灵枢》、《素问》,无以知阴阳变化;儒生不读诸子百家,无以知人才贤否和国家得失兴亡;医生不读《本草》,无以知药之好坏、性味、功能和养生延年。

         陈无择以官比臣,以儒比医,说明医学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还详细开列了学医必须精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的具体书目,深刻论述了不读医药经典的危害,并阐述了许多学习方法,要求学医必须认真学习医药典籍和前人经验,并学习本朝名医大作,还要求医者学习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等历代名医的学术经验,做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医。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的《大医习业》一文,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教学大纲,陈无择《三因方》中的《大医习业》,是受孙氏学术影响,亦为培养后学,发展中医大业,起到极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一代大家的道德风范与大医精诚的风貌。
 

《三因方》影响巨大

       《三因方》对中医病因学贡献极大。中医学所谓病因,就是指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病因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萌芽,陈无择在继承《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基础上,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将复杂的疾病分为“内因”,即伤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即外感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不内外因”,包括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及虎、狼、毒虫、金疮等之类。主张以因辨病,按因论治,这不但是中医理论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中医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

         在有关病因传变途径上,陈无择认为“六淫”为天之常气,先从经络流入,内含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乃人之常性,先从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不从邪气情志所生的,为“不内外因”。还认为各种致病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常常相互错杂致病。陈无择非常注重病因,其目的是为了正确施治,“分别三因,归于一治”,他说“不知其因,施治错谬”,“三因既明,则所施无不切中”,陈无择论述诸病,无不详别三因,随因施治,因此对后世在临床上审因辨证,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在《三因方》以前,中医病因学虽然也积累了大量的病因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只是分散的知识和积累,尚不能构成完整的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更谈不上中医病因学分支学科的形成。只有到了《三因方》病因学说专著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医病因学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分化出来,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诞生,其贡献是中医病因学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三因方》对中医辨证论治也有重要贡献。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与优势,它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来观察分析疾病,从而确立治疗疾病的原则与方法。中医辨证方法自成系统理论,内涵丰富。主要方法有八纲新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八种,因具四大特色,能使辨证诊治更加确切,临床疗效更好。由此可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仅仅是一部病因学专著,也是中医史上第一部以“审证求因,随因施治”的病因辨证论治的专著。陈无择则集中医辨证法于一炉,就是以病因为纲,脉、病、证、治为目的疾病诊治方法。有关研究认为其病因辨证论治方法的特色能使辨证论治更加确切,临床疗效更好。《三因方》不仅仅是一部病因学专著,也是中医史上第一部以“审证求因,随因施治”的病因辨证论治的专著。
 

位列唐宋金元名医

        中医病因学说从殷商时期发端,一直到清代名医石寿棠撰成《医原》一书,历经3000多年,中间到了南宋,陈无择以其创立的病因学说《三因方》,成为中医病因学说奠基人。《三因方》在中医学术史上影响重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每类有方有论,世称文辞典雅,理致简赅,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可谓技压群芳。

        1924年的《三三医报》上,曾载有章太炎题《三因方》五律一首:“子去近千载,留书为我师。持向空宇读,不共俗工知。大药疑蛇捣,良方岂鬼遗。清天风露恶,何处不相资。”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何绍奇教授认为,章太炎对汉以后的医书非常漠视,认为都不堪入目,却对陈无择的《三因方》表示如此好感,令人非常惊奇。章太炎予以这样高的评价与赞赏,无疑是少见的。

         在当代中医药大专院校,《三因方》一直是病因学病理学的教材,也是中医学术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文献,国内外有多种版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将其作为重点医学文献出版。2005年,陈无择作为唐宋金元22位著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被汇编成《陈无择医学全书》,列入《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从而再次证明,陈无择不但是南宋著名医家,也是唐宋金元二十二大名医之一,不但是温州历史文化的光辉焦点,也是温州人民的骄傲!

        2011年是“唐宋金元二十二大名医”之一、温籍著名医学家陈无择诞辰890周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