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由此可见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在数学学科中尤其重要,现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上的一些做法。 一、关于作业布置 1、精炼作业内容,加强作业的针对性。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层次性。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作业量的确定受学生素质、所教的具体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努力达到练一题而知一类,把学生从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中脱离出来。 2、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业的布置可以针对要学习的问题、内容、目的,精心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预习新课,布置预习性作业;引入新课,选择知识衔接题;巩固概念,选择知识变式题;纠正差错,选取判断、选择题;拓宽思路,选取多变、多解题。 3、加强课后作业分层次、分类,让不同的学生学获得不同的收获。首先把学生按成绩分组,其次把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难度类。最后可按学生分组情况,不同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布置的作业中的不同题目。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二、关于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的关键应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在作业批改的整体过程。 1、积极创新作业批改的形式。 ⑴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⑵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教师提供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⑶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做集体订正。 ⑷利用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其主要任务是: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考;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确、错误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2、灵活改变作业收交方式。 首先,设立几个数学学科课代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上交:优秀生作业上交给第一个课代表;中等生的作业给第二个课代表;“学困生”的作业交给第三个课代表。并给每个课代表印发作业名单,便于教师在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进步或退步的学生。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信心,促使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欲望。其次,把每班学生按好、中、差相结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后练习作业,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批改、相互发现作业中存在问题,并让优生帮助“学困生”辅导作业、做好纠错笔记。 3、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批阅次序。作业的批改顺序上也应作改变,批改顺序应是:“学困生”作业 →中等学生作业→优生作业,作业的下发订正也为此顺序。“学困生”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中等学生作业之前下发,再去批改中等学生作业,再在批改优生作业之前下发,最后去批改优生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来下发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了“学困生”订正时的抄袭现象。也减弱了教师因长时间批阅作业产生的厌倦情绪,同时有利于是教学效果的最佳反馈总结。 4、恰当高效的作业讲评方式。采用“阅、演、改、订、查”五步的方法。“阅”是教师先仔细批阅。“演”学生把自己做的错题过程板演在黑板上。“改”学生互相改正、补充。“订”学生在错题本上更正。“查”教师再检查,提出意见。 总之,数学作业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品质优化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来源:中国校长网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