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缘不变是本体 不变随缘是妙用

 山爷wzs0718 2014-07-13

随缘不变是本体 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随缘不变是本体,不变随缘是妙用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急,什么时候有空了,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交给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
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
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道: “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 “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
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
他立即跑进师父的禅房,着急地说道:“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
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
:“随喜!”
 
 

禅意人生
佛日:一切随缘,能得自在。一切随缘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随缘需要平常心,大智慧。悟透人生无常、得失进退,得之不欢,失之不恼,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本体?

“本体”是‘本’和‘体’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的汉语复合词。‘本’字的基本含义是植物的根,‘本’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本源或来源。‘体’字的基本含义是人的身体,‘体’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身体或形体。“本体”这个汉语复合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含义是事物的主体或自身,事物的来源或根源。

 

释义

  “本体”是‘本’和‘体’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的汉语复合词。‘本’字的基本含义是植物的根,‘本’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本源或来源。‘体’字的基本含义是人的身体,‘体’字的引申义是事物的身体或形体。“本体”这个汉语复合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含义是事物的主体或自身,事物的来源或根源。
  二十世纪初,有学者用“本体”这个汉语词翻译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从此,“本体”一词成为了一个哲学名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界用“本体”这个词表述和界定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这个事物,于是,“本体”一词又成为了一个计算机科学的名词。
  例句:
  1、指事物本身
  八音有本体,五音有自然——阮籍《乐论》
 2、 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
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曰:‘虽琱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 邹鲁《中国同盟会》:“军事用票发行之后流通世面,与实银同一使用。然其本体无真价,不过代表实银。”
 3、原来的体制、格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余按 周处此志……更为失志记之本体,差实录之常经矣。”
 4、主体。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辞
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5、引申为根本的。
  李广田《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这段话真是简单扼要,说出了今天的文学的本体问题。”
  6、 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
  《大日经》卷七:“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惟二公暂入轮回,旋归本体,无故现此泡影,则不可以理推。”

 

              哲学的“本体”概念

哲学“本体”概念的产生
  “本体”这个哲学概念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必然结果求知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经过思想认识活动都会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获得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然有一个本源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产生出“本体(本体事物)”的概念,都会产生出寻求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获得本体事物全面知识的意愿或意识,都会提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究竟是什么?这样的哲学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类就已经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区分和产生出了本体(本体事物),创立了关于事物“本体(本体事物)”的哲学概念。 在中国文化中“本体”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事物的来源或根源,本体就是本源。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具有产生天地万物的能力,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或来源。“有名”和“无名”是“道”的两个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同“本体”、“道”、“有名”、“无名”这些中国哲学名词含义相同的希腊词语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ONTa(音译:安特)”,第二个是“Logos
(音译:逻各斯、逻辑)”第三个是“nuos(音译:奴斯)”。希腊语词“onta(意译:本体、道、存在、有、是)”、 “logos(意译:言说、思想活动、道、本体)”、“nuos(意译:心智、思维,认识,本体,道)” 相当于英语的“being(音译:被)”一词。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logos(逻各斯、逻辑)这个词表述和界定能够形成或产生现象的根本实体。赫拉克利特指出:logos(言说、道、思想活动)是onta(万物生灭的尺度和根据、本体、存在),一切存在者均在onta(存在、万物生灭的尺度或根据、本体)之中”。巴门尼德提出了“onta(存在)之外并无非存在”、“ onta(存在、本体、思想)是一”、“ onta(存在、本体、道、有、是)与思维同一”的思想观点。从柏拉图开始,希腊哲学对“onta(本体、道、存在)”的思考降
格为对“存在者(万物)”的思考,对“存在者(万物)”的讨论代替了对“存在(本体、道)”本身的追问,这种忽略存在者和存在、万物和道、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差别的思想行为,是自柏拉图以来哲学探讨本体或存在问题的主流思想行为方式。
  中国的语言学家把希腊文单词Onta和英文单词being翻译为“存在”、“本体”、“有”、“是”。日本学者把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Ontology”一词翻译为本体论。我认为应该把希腊文的Ont和英文的being翻译为中文的“本体”、“道”、“良知”,不应该把希腊文单词Ont和英文单词being翻译为“存在”、“有”或“是”。
  西方哲学对“本体(本体事物)”事物的研究始于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开始,哲学家们就努力寻找万物的始基,后来发展为对onta(本体、道)和logos(逻各斯、言说道)的探讨。巴门尼德通过对onta(本体、道)的探讨,明确了找到onta(本体、道)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他指出:对于被万物所分有的本体(被“是者”所分有的“是”、被“存在者”所分有的“存在”)只有通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向超验领域中寻找,不能通过感觉从经验领域中获得。


哲学“本体”概念的定义
  本体(本体事物)的哲学定义:本体(本体事物)是人类通过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以人类思想理性或人类生存发展意识作为统帅,以判断和推理作为形式、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具有名称、时间、空间、价值等特殊规定,具有发现、界定、彰显、区分、抽象和产生各种事物的能力,具有事情或形而上者的容貌,有别于天地万物的具体事物。
  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从属于事物,都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都是可以用属加种差的方法进行定义的、具有普遍性(属性)规定和特殊规定(种性)规定的具体事物。
  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动词表述和界定的事情,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是名词表述和界定的物体.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形而上者,是同“器”相对立的“道”,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是形而下者,是同“道”相对立的“器”。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事物的能力,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没有从混沌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事物的能力,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发现者、界定者、彰显者和产生者,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是被发现者、被界定者、被彰显者、被产生者。
  第二,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是具体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和对象,都是在人类思想路线和生存发展意识的指挥下,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思想
认识方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具体事物,都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母亲孕育产生出来的子女。
  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直接结果和对象,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是人类科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直接结果和对象。
  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通过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没有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就没有本体(本源)事物,就没有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从混沌中的彰显和产生。人类哲学史是一部人类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本体(本源)事物,不断获得和积累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知识的历史。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具有发现或生产能力,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本源)事物,获得本体(本源)事物和非本体(非本源)事物的知识,确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能力,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本体(本源)事物。
  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法律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之类的各种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伊斯兰哲学之类的各种哲学,它们都是具体形式的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语言学文学之类的各种学是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各种学是各种具体哲学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者、界定者、彰显者和产生者,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母亲。
  判断和推理是哲学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获得本体事物知识的具体思想认识方式。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通过哲学的命题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方式被人类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具体地说,本体(本源)事物是通过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和哲学逻辑论的正确命题判断和逻辑推理从天地万物中产生出来的。
  哲学是以提出和回答“对象事物是什么?”、“对象事物的终极本体或本源是什么?”、“个别事物是如何从本体或本源产生出来的?”、“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这类哲学问题发生和进行的。人类哲学史上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都可以简化为或还原为关于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的问题。或者说,一切哲学问题都是围绕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事情)提出或展开的问题。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和哲学逻辑论都是关于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同一个事物的知识或理论。
  哲学的直接对象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伦理学之类的各门科学是具体存在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直接对象,是自然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历史哲学之类的具体哲学的具体直接对象。各门科学分别具有的对象不是哲学的直接对象而是哲学的间接对象。哲学的唯一对象是一般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的众多对象是有具体形式规定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发现、彰显和产生不同种类事物的各门具体科学。哲学的全部对象是既包含直接对象也包含间接对象的世界万物。
  在比较两个、两种、两类、两属个体事物的基础上,或者在比较人类全部经验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抽象,是哲学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本体(本源)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获得本体事物知识的思想认识方法。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运用思维抽象的认识方法从天地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人类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是在人类思维理性或人类生产发展意识的统帅下,从寻找个别事物的本源或原因出发,从追求知识所以可能的根据开始,通过从认识到思维,再从思维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方式进行的。
  追求一般、寻找绝对是哲学最显著的认识特征。在人类哲学的历史中,人们总是根据大脑中先天具有的因果联系事物观和认识方法论,在对众多个别事物进行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从个别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一般事物、普遍性事物或形而上事物,并把自己通过思维抽象所发发现、彰显、抽象和产生出来的一般事物、普遍性事物或形而上事物看作是同个别事物具有关联的事物,或者看作是个别事物的本体或本源。
  有的人通过思维抽象从个别事物中发现了个别事物普遍包含或具有的自然元素,有的人通过思维抽象从个别事物中发现了同个别事物相对立的一般事物,发现了个别事物普遍包含或具有的理念、共相、物质或普遍性规定,有的人通过思维抽象认识活动发现了同个别事物的彰显和产生具有密切关联的形而上者:“逻各斯”,“本体”、 “奴斯”、“道”、“有名”、“良知”、“我思”、“绝对精神”等。
  那些运用思维抽象方法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抽象和产生出水共相、物质之类形而下事物的哲学家,由于没有从个别事物中发现和抽象出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具有形而上容貌和创造万物能力的事物,没有认识到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所以,他们提出的关于天地万物的本体(本源)理论都没有彰显出天地万物同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密切关联的客观实际,都是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相割裂的,都是没有哲学认识论作为基础的无效的哲学本体论。所以他们在回答“个别事物是如何从本体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这个难题的时候全都交了白卷。
  那些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抽象和产生出“逻各斯”、“奴斯”、“道”、“有名”、“良知”之类本体事物的哲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开创和发展了哲学的思想认识本体理论,作出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的明确判断,对本体事物从天地万物中的彰显和产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他们对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观察还不够深入,还缺少有关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如何从混沌中彰显和产生出各种事物的科学知识,不能详细描绘出天地万物从本体(本源)事物中产生出来的具体过程和状态,还没有确立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所以他们也没有把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从天地万物中完全彰显和产生出来。
  自从人类提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是什么的问题以来,本体、本源、一般、共相问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科学,系统和令人满意的解答。本体(本源)事物亦真亦幻,就像传说中的天上神龙,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西方现代哲学对以本体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哲学进行了责难和拒斥。甚至在哲学专业人士中,还流行着本体(本源)事物不可言说、不可定义的看法和观点。
  第三,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具有名称、时间、空间、价值的普遍性规定,名称、时间、空间、价值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共同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普遍具有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以动词或形容词作为名称的具体事物;非本体事物或天地万物是以名词、形容名词、数量词、代词作为名称的具体事物。
  例如,“有名”、“有”、“是”、“存在”、“好”、“善”这些被大家用来表述和界定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词,都包含着人的主观思维或主观判断的含义,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有密切的关联.老子用来表述本源事物的“道”这个词,既有言说的含义,也有众妙之门的含义,“道”这个词具有动词的性质。
  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把语词分为onoma和rhema 两大类,Onoma是人和物的名称,与此相对的rhema 是指言说、传说。希腊人对词语的这种分法与希腊人对“存在”或“本体”的解释密切相关。这两种词类的结合可以构成最基本的言说,可以构成最基本的句子。
  我认为可以把onoma这个词翻译为“言说或陈述的对象”,把rhema这个词翻译为“言说或陈述”。把“言说或陈述的对象”这类词,同“言说或陈述”这类词类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包含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的最基本的句子,就构成了最基本的言说和陈述。
  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各自具有自己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规定名词表述和界定的天地万物或非本体事物是以空间作为自己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以时间作为自己的次要存在和表现形式动词表述和界定的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以时间作为自己的主要存在和表现形式,以空间作为自己的次要存在和表现形式。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作为同非本源事物或天地万物相对立的事物,具有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状态规定,非本体事物或天地万物作为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或产物,具有过去时的时间状态规定。
  天地万物或非本体事物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既包含正价值也包含负价值的事物。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只包含有利于社会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正价值,不包含有害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负面价值的事物。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获得事物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正价值,它具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它包含着真、包含着善、包含着美。个人的思想认识活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个人思想认识活动才能获得人类生活需要的知识,才能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出来各种事物,才能对人类的生产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正价值。因此,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指个人的正确思想认识活动,而不是指对人类生存发展没有正价值的、错误的个人思想认识活动。
  第四,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结构形式,都是由对立统一的双方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形式和内容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人类在语言概念基础上进行的命题判断、逻辑推理、定义概念、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是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指挥和统帅人们进行命题判断、逻辑推理、定义概念、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活动的思维理性、认识意识、逻辑规则和思想路线是本体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的内容。
  一切不符合逻辑规定、缺少思维理性的胡思乱想和没有任何根据的、个人的胡说八道和信口开河,都不能从混沌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出任何事物,都不具有彰显和产生事物的能力,都不是真正的本体(本源)事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
  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可分为思维和认识两个对立统一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日常活动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类:一类是人类运用肢体肌肉组织作用和影响外部事物,以获取生活物质、改善生活条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另一论类是人类运用感官或大脑思维组织,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来自外部事物的语言信息知识,以获得事物知识和行为意识的思想认识活动。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也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一个是人体思维组织的思维活动,另一个是人体认知组织的认识活动。
  思维的哲学定义:思维是生物主体发现自然环境或现象对自己有所作用和影响后,主体的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所获得的有关对象事物的知识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形成、产生和发出指挥身体组织进行合理活动的行为意识或行为命令,以消除客体对主体生存不利影响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人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元实体事物。
  认识的哲学定义:认识是主体发现环境或现象对自身生存有所作用和影响后,主体的感知认识组织在思维组织发出的认识意识或命令的统帅下,主动收集整理对象事物的信息知识,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对自己生存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对象事物,获得对象事物知识的行为和活动,是人类人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主体的日常行为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元实体事物。
  人类的行为是人脑产生和发出的行为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思维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实践行为是实践意识的表现形式;思维、认识和实践都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统帅和指挥的主动行为。
  思维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意识;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知识;实践的直接目的是改善主体的生活条件;思维、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思维活动的主要施行者是人体的思维组织;认识活动的主要施行者是人体的认知组织;实践活动的主要施行者是人体的肢体肌肉组织;思维、认识和实践三中活动都需要生物主体的每一个组织相互配合,是生物主体全部组织和器官的共同参加、相互协助进行的行为。思维、认识和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向互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三者对于认识主体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详细地观察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那么就会发现思维、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交替进行的,思维、认识和实践互为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认识和实践离不开思维产生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指挥,思维离不开认识获得的知识原材料,认识也离不开实践给认识组织和认识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触客体和认识对象的有利条件。在我们常说的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在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前进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没有思维认识的过程就不能完成,认识的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思维和实践就没有认识。元本体的哲学定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