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思龙科研博文

 3gzylon 2014-07-15
分享 科研:努力成为先驱而非先烈
热度 27 2014-7-10 10:54
在技术领域,通常都会说到两个鲜明对比的词汇: 先驱和先烈。先驱者意为“在思想和行动上走在众人前端的人”,先烈者是走在前段过早牺牲的人 。事实上,这两者还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先驱者获得了行为的奖赏,比如得到了物质或者精神回报,而先烈者本人除了纪念意义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和重视,更不用提所谓的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93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科研生活:不要把运气当做实力
热度 21 2014-6-28 08:31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机会,我们也曾经因为一些机会而得到发展,从而迅速改变。但是我们还会发现,曾经很运气的一些人尽管发展了,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最终不是归于贫穷,就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所有我们遇到的运气中,最大的莫过于时代的运气。由于时代的发展阶段,总有一些重要的发展重点领 ...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9619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科研生活:重视稀缺再平衡
热度 27 2014-5-22 08:21
前几天一个朋友转来一个新闻( http://www./read/readdetail_39953.htm), 上面谈到一个人们常见的问题的研究,说人为什么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去哪里了。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是处于稀缺头脑模式,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论, “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 ...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4991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本科未发表的论文也可以进教科书兼怀念李世雄老师
热度 19 2014-5-19 10:11
最近不少文章谈论本科生论文,诟病本科生不能做什么论文,觉得可以取消。另外,还有关于本科生论文毕业后被老师改进并发表的问题也引起了一些争论。这些引起了我的回忆,也对论文署名这个不得不说的问题说几句感想。此外, 由此引发了对于李世雄老师的回忆,老先生去世多年,我都没有写过像样的文字纪念,这里算是我的一 ...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448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健康的科研人应该具有的六气
热度 52 2014-5-5 08:22
人不管是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最终或多或少都会打上职业的烙印。有些人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而有些人则看得出不适合做什么。这就是人所常说的所谓气质。一个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会投射到他的行为和形态上,这就表现为气场。虽然做科研的人大多数不同于其他职业人员,但是做的非常出色的科研人员往往具有共同的 ...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12237 次阅读|59 个评论
分享 未来中国科研创新能够领先的若干标志
热度 56 2014-4-11 11:30
中国科研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我个人的观察,在早几年,我们还比较谦虚,科研上比较努力,态度上还相对谨慎,取得了一些扎实的成果。在过去的5-10年中,很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论文总量上去了,专利总量也上去了,但是我们的工业成果依然少的可怜。那些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0084 次阅读|62 个评论
分享 大数据的结果是福是祸?
热度 50 2014-3-31 09:25
商业上,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口号:顾客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要独立自由。在教育中,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于是, 上述各种看似正确的观点在生活中却产生了大量的不合理的现象,或者是不健康的现象。 比如,强调顾客是上帝,在今天大数据时代,太多的公司倾向于调查顾客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9789 次阅读|58 个评论
分享教学:师生矛盾的必然性
热度 3 2014-3-24 18:03
这么多年自己读研究生,也带研究生,有个体会, 导师和学生如果想要教学相长,师生感觉要相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尤其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觉得没有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而学生也大多数比较后悔跟错了一个导师,浪费了时间。这跟恋爱差不多,围城就是这个意思。老师有老师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 ...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18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科研:系统思维的缺失
热度 39 2014-3-18 09:42
最近讲课,准备给学生讲讲笛卡尔,因为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同时也是 “近代科学的始祖” 。我们以前大多数只知道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但是解析几何的贡献远不如他的哲学带给世界的影响大。 他在《谈谈方法》中说了四句话,这也是他的思维方法, “ 一、凡是我没有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011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分享 科研:不合作是当前产业进步的障碍
热度 20 2014-3-13 20:00
中国的产业到目前为止一直走的是以引进生产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方式 。但是当中国的产业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候,我们准备好足够的技术储备吗? 中国目前的科研和企业脱节程度是令人不可思议的,科研主流做的科研表面看与中国产业和社会需求有关,可是这些所谓的成果没有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革新和突破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195 次阅读|23 个评论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4-7-15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