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摄影
上海外滩3-2 三月飞春雪
![]()
![]()
![]()
![]()
![]()
![]() 左为上海总会大楼(外滩 2号)右为友宁大楼(外滩3号) 上海总会,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为当时流行的三层“东印度式”建筑。1910年1月,在原址建了新楼。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是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大楼墙面的装饰为巴洛克式,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内部有几处显然是模仿了英国皇宫。 友宁大楼建成于1916年,由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1922年重建。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法国的依云水疗,6楼有澳洲名厨 David Laris 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
![]() 汇丰银行大楼(左)和 上海海关大楼(右)
![]() 汇丰银行大楼 (左) 右为上海海关大楼(钟楼) 上海海关大楼是外滩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自1927年建成以来,始终是海关驻地。钟楼旗杆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钟楼为歌特式建筑,有十层楼高,大钟至今仍在报时,是亚洲第一大钟。海关大楼紧邻汇丰银行大楼,二者被称为姐妹楼。
![]() 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著名的钟楼。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有100多块0.3—1平方米的玻璃拼成,直径5.3米。装有自动开关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钟面上的紫铜长针长3.16米,重60千克;短针长2.5米,重36千克。钟楼内有3个钟捶,最大一个重2吨,另两个也重一吨左右,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四人操作一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机器房的楼上有1个大钟、4个小钟,每隔15分钟,四口小钟就响起叮咚叮咚之声,每隔一小时,1个135千克重的大铜锤便敲击十几吨重的大钟发出雄壮的当当声,持续10秒左右,几里内都可听到。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式样制造,在英国制成后运到上海组装。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钟。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原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上海的分行大楼,又名市府大楼,1923年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外滩12号曾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的白令海峡之间一座最讲究的建筑”,由汇丰银行建造,1955年为抵历年来的税款,大厦交给政府,同年置换给浦发银行使用至今。 ![]()
![]()
![]()
![]()
![]() 原交通银行,现上海市总工会(外滩14号) 交通银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2月成立,当年在上海设立分行。是我国早期的大型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它在创建初期定位于经营轮、路、电、邮四政往来服务的专业银行,所以取名为交通银行。其前身是1880年德国设立的德华银行。1919年10月,交通银行接管了德华银行。交通银行新大楼于1948年10月竣工,由鸿达洋行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施工。 该楼为外滩第二阶段建筑的典型代表,属近现代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部) 原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与外资(俄、法、中)合办的银行。1899年华俄道胜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此地块并兴建了银行大楼,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又被叫作“中央银行大楼”。
![]() 招商银行大楼(左) 友邦大厦(右) 招商银行现大楼于1924年重建,英资公和洋行设计。楼高仅4层,是一幢近似古典复兴式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粗大的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现为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
![]() 上海外滩美国友邦保险大楼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全资附属公司,自1919年在上海创立以来,已服务亚洲地区的广大客户七十多年之久。友邦保险总部设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其分支公司及联营公司遍及中国大陆。
![]() 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的五至九层是华懋饭店。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营业。1989年,沙逊大厦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991年到1994年,和平饭店连续4个年度被评为“世界最著名饭店”。现在,沙逊大厦仍为上海和平饭店,但由加拿大费尔蒙酒店集团运营。
![]()
![]()
![]()
![]()
![]()
![]()
![]()
上海外滩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