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疍民的“讨斋诗”

 寒江读舟 2014-07-18

    疍民唱诗讨斋是早年福州百姓过年的一大特色,其寓意合家团圆、贺年讨吉利。

    正月初一晚上,岸上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斋”——以糯米、大米为主料做成的食品,等待前来讨斋的疍民。初二、初三两天,疍民们穿着新衣、头戴红花,三五成群结伴上岸,他(她)们手挎竹篮,举止礼貌,挨家挨户唱诗讨斋。其歌喉百转、操词吉利,送者热情接待、赠与大方,显得十分友好。

    相传五代时,称为“唐人”的中原汉人大量入闽;掳无诸后裔中女人为妻、为婢,称为“诸娘人”、“诸娘囝”,并把男人们赶下江河,称为“唐部人”、成为水上一族。从此亲人离散,互相思念而无法团聚。后来,“唐部人”和未被掳去的“诸娘人”、“诸娘囝”学诗唱歌,用歌召唤亲人。被掳的“诸娘人”、“诸娘囝”闻声便与亲人相见,并把“斋”送给亲人;有些“斋”中还包有金银珠宝,在其壳外点一红点为记。

    疍民正月唱诗讨斋相沿成俗,“姑嫂双双来贺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斋好粿送给侬,金字牌板映春联;旧年过了迎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侬斋粿喜连连”的《讨斋诗》,也就成为福州民间歌谣中的重要一支。

    福州著名的诗人郑丽生先生、生前曾赋诗一首描绘此情景:“屠苏饮罢正欣然,又听屋外人贺年。十二月花成板调,渔歌情致亦缠绵。”此习俗于上世纪50年代消失,前些年又重新出现在鼓山远洋村。当福建省电视台在节目中播出后,引起各地观众的广泛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