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学习和运用针灸疗法

 wyfx100 2014-07-19

针灸疗法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迅速、价格低廉、安全无副作用五大优点。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积极推广、努力研究,使前人为我们留下的针灸医学遗产不断发扬光大,更加充实、完善,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一)热爱针灸医学   树立良好的医德

大凡学习某一门学科,热爱它是学好的前提。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可以自学成才,并有较深造诣。

好的医德,古今榜样甚多。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便是典型之作,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就是我们的楷模。

(二)掌握理、法、经、穴、方、术

1.理    即中医学及针灸医学的基本理论。针灸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辨证论治等等,这是学好针灸的基础。

2.法    针灸治疗大法,也即针灸治疗原则和补虚泻实的方法。病之宜针宜灸、或补或泻,均属此类。针灸治法也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如清热解表、通调腑气、疏经活络、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补中益气等等。这都是针灸治病的一些总的原则,必须正确掌握。对某一病症,是针是灸,或是针灸并用;是补是泻,还是补泻兼施,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是有所区别的。相比之下,针刺偏于泻实,艾灸偏于补虚。补申脉、泻照海治疗癫痫、多寐,以泻阴补阳;而补照海、泻申脉治疗狂证、失眠,以泻阳补阴。补合谷、泻三阴交能堕胎,而泻合谷、补三阴交却能保胎。

3.经    经络学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对针灸疗法的临床实践,具有更直接、更重大的指导意义。诸如经络的分类、作用、循行、起止、分布、交接以及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等等,都必须系统学习。

学医必学经络、业医必通经络。这是历代医家之明训。《灵枢·经别》篇云:“十二经脉者……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宋·窦材《扁鹊心书》中说:“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学无术,医之过也。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明·马元台也说:“十二经脉之道……初学者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而已。”可见,学习针灸疗法,决不是单纯记几个穴位能治什么病就万事大吉了。那种“人身处处都是穴,无须通读十四经”的歪理邪说是大错特错的。

4.穴    穴位是针灸治病的物质基础,具体腧穴的归经、定位、穴性(包括特定穴性质)、主治范围以及刺灸方法等必须熟读强记或者大体掌握,尤其以十大类特定穴最为重要。

5.方    在确立治疗大法和定经选穴的基础上,按多种取穴方法(局部、邻近、远端、三部、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交会经、上下、左右、前后、特定穴、经验等)处方。处方中要全面了解各经、各部、各类腧穴的主治共性和特性,合理利用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尽量避免穴位之间的拮抗性能。如此则能使处方少而精(单穴5个左右,双穴2—3对,不可用穴海战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或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疗效即快又好。用穴也切忌长期不变(易治病)和经常更换(慢性痼疾)。经常更换不利于观察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教训;长期不变则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病人局部组织对针刺的适应性增强,耐针性增高,得气缓慢,针感相应减弱。

处方的内容也不仅仅是选几个穴,还应包括左右(或双穴)、针灸法、补泻法、留针时间、施灸壮数等。

6.术    即刺灸操作技能。包括进针方法、方向、角度、深浅、行针手法、刺激强弱、补泻手法、各种施灸方法、各种传统疗法和新技术的运用等。其中,苦练针刺基本功(指力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环节。练针态度要端正,做到务实不务虚。先精于某一种针刺手法,再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三)遵循“听、读、写、看、动、记”的学习方法

1.听    多听老师讲解,多听别人的见解,集思广益,增强对针灸疗法的理性认识。

2.读    多读经典条文和针灸歌赋,以读促记。“高声朗读精神爽,深思熟虑意味多。”

3.写  多写读书笔记,多做资料卡片,积累较多、较广的信息。为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看   多看老师示范操作。

5.动   多动手摸穴、点穴,勤练针刺手法和操作技能。

6.记   在上述听、读、写、看、动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关研究表明:靠听能记忆40%,看能记80%,而亲自动手实践后便会留下永久的记忆。俗话说得好:“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这就是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先有理论学习,继而见习、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科学合理的。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中西两法结合,针灸药物并用

在学习和运用针灸疗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针灸疗法的实用价值,克服“针灸万能或针灸无用”这两种错误偏向。

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关系密切,对于现代医学中的人体生理、解剖方面的知识必须重点学好。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取穴和安全操作。针灸治病涉及的面很广,内、外、妇、儿、五官疾病无所不涉。各科有关知识,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知识,对指导针灸诊治疾病很有帮助。

古往今来,大凡医道精深之名医,都是既会针灸,又能药治的。唐·《千金方》云:“经曰: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刺,直尔灸之。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此言针灸与药之相须也。”《针灸资生经》也强调针灸药物并用。《针灸聚英》也说:“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医学入门》称:“古谓医者必通三世之书,其一,黄帝针经;其二,神农本草;其三,歧伯脉诀。非是三者,不足言医。”《针灸大成·注标幽赋》云:“一针二灸三服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流传:“一根针、一把草,综合治疗不可少”。唯明代陈会《神应经》持相反意见:“内经言针而不灸,灸而不针。庸医针而复灸,灸而复针。后之医者,不明轩歧之道,针而复灸,灸而复针者有之。”《禁灸穴歌》云:“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庸医针灸一起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穴位注射疗法是针刺与药物结合的产物,也要求我们能掌握一些常用中、西药物的性能和主治作用,中药制剂还要求熟知其归经,西药制品更要了解配伍禁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